从天津到京城的特快列车在华北平原上飞驰,豪华的头等卧铺车厢里环境优雅,陈设奢华。虽说杨厅长赴京是“私事”,可在天津这一亩三分地上,谁敢怠慢他?铁路局管事的又是他早年的老部下,因此十二分的殷勤,挑了一间最好的卧铺,打扫地一尘不染,又摆了上好的香烟水果点心,吩咐餐车预备了丰盛的酒席,亲自上车陪着杨厅长叙旧,一路过了武清才坐另一趟车返回去。
杨小宝吃饱喝足,叼着烟卷迷迷糊糊打盹。刚跟老部下叙了旧,精神颇好的杨厅长心潮起伏,实在睡不着,便品着香茶,望着窗外匆匆而过的树木村庄和寥廓的天际发呆。
他是天津本地人,祖籍在山东登州府,早先穷苦一文不名,生计艰难,十来岁支撑门户,出来讨生活,沦落不堪,给盐商家里打更,挨冻受饿都是常事,那会他就立下一定要出人头地,声名远扬的雄心壮志,加之他狡黠多智,聪明伶俐,虽不认识几个字,可察言观色伏低做小的本领仿佛天生,到了十五六岁,有同乡哥们告诉他袁大帅在小站练兵,正在招募各色人才,他仗着一副天生的喜相和巧嘴,告辞了东家,背着包袱投奔而去。
只是他到了小站才发觉,自己资历和学问太浅,又不是袁大帅的亲信,身子骨一般,最多做个大头兵,待了不久,他计上心来,拐着弯认了袁大帅幕府的嫡系亲信安徽人杨五爷为本家叔叔,以此钻营进了袁大帅的内府。
杨五爷可不得了,此人出生于安徽世家大族,举人出身,足智多谋阴险毒辣,喜权术,好用阴谋诡计驭人,外表谦和风流,内多诡诈阴险,自称“小诸葛”,与袁大帅惺惺相惜,在内府为其专典机密,共谋秘事,是袁大帅身边须臾不可离开的头一号智囊。
杨厅长年轻时特别会伺候人,点烟斟茶捶腿揉肩外加插科打诨说笑话全挂子本事,还有一手专门熬制大烟的绝活,伺候得杨五爷舒坦无比,便特意栽培他,不仅将他引见给袁大帅,还提携有加,教其读书写字,连那些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也多加传授,等到袁大帅做了袁宫保,又升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小站这帮子人全都鸡犬升天,杨厅长也扶摇直上,从警卫营长升了旅长,袁宫保见他颇得杨五爷真传,便叫他带着军队化整为零,跟在当年赵大人手下专办津门警务监管京津铁路治安。
那年月天津卫是华洋杂处,混乱不堪之地,李中堂早年那套治理办法没了用,赵大人专在津门中枢坐镇,博采诸国警政之精华,制定警务章程规矩律条,设置户籍警、刑警、水警、骑警、交通警,这津门四面八方的市面治安、杀人放火、抢劫**、打闷棍套白狼甚至小偷小摸,都归赵大人一把抓,不过他身体不好,杨厅长作为帮办大员便不辞辛劳,不仅帮着他一手制定了天津卫所有警务制度,还带着老兄弟们四处布置,八方安排,忙活了整一年多,总算把天津稳定下来。
清末民初那会儿,南方ge命党神出鬼没流窜京畿,清廷大为震怒恐慌,特下严命捉拿,可清兵早已腐朽不堪,袁宫保升了大军机,特意叫他专办此事。为此,杨厅长不惜亲自化妆成平民百姓,领着侦缉队在京畿一带的火车站撒下罗网,大肆抓捕了不少同盟会的人,由此特受朝廷和袁宫保重视嘉奖。
在几位北洋大佬眼里,杨厅长虽说不是领兵的武将,资格履历在一众北洋兄弟中也是不上不下,可这份机警过人、任劳任怨、胆大心细、八面玲珑的专长却十分少见,加上杨五爷、赵大人不断提携奖励,等袁宫保做了大总统那年就亲自颁布命令,叫他接了赵大人的班,做了直隶警务督办兼天津丨警丨察厅厅长,统管天津和直隶的警务。
多年以来,明面上他是津门警务总管,暗地里,他没少为袁大总统、杨五爷、赵大人等大佬们办理机密要事,什么买房子置地、绑票、诬陷、收买、纳妾、受贿,凡是上司们的命令,他头拱地也办得漂漂亮亮,特受诸位大佬赏识,为此袁大总统去世后,几任后继的都没换他,北洋的老兄弟们也多少暗中维持他。如今为了一件离奇的凶案,闹得京津两地舆论大哗,自己官位震动不安,回首往事,宦海沉浮,世事沧桑,怎么能不令人心惊胆寒呢?
赵大人,河南汝州人,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北洋文臣首脑之一,袁大头嫡系亲信,做过一任国务总理,后因宋教仁被刺一案黯然下野,暴死于津门。
杨五爷,跟他哥一起早先效力于李中堂,是北洋系的首脑之一,他早先在李中堂幕府里做宾客参赞,后投靠袁大头,号称袁氏第一智囊,其阴险狡诈奇计百出为北洋智囊之首,特为袁大头宠信看重,为其专典机密,喜欢隐藏于幕后出谋划策,袁氏复辟其功劳甚大,失败后,被逐出京师,隐居上海。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