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陆老大和陆狗儿仿佛听天书似的丁点不明白,可马大爷、铁大爷尤其是郑介诚,虽不是饱学硕儒,也都见多识广读过些史书,闻言都倒吸了一口冷气!郑介诚疑惑问道:“学士公,我虽在古玩行多年,这些历代有名的古董珍宝礼器法物,不过多查阅本门的秘谱如北宋以来的《集古录》、《金石录》、《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及《格古要论》、《宣德鼎彝谱》、《云烟过眼录》、《西清古鉴》、《墨缘汇观》等钦定、名士手定的鉴赏书籍,从未听闻过还要从历代史书中查阅,再者正史中难道也有本门的记载?”
郑学士点头微笑:“贤弟啊,这话问得好。你虽在古玩行执业多年,再说句冲撞马、铁两位老兄的话,玉器行的秘谱鉴赏书籍,两位平日研读多是《玉说》、《玉缘汇刻》等明清古籍。但是,古董古物,西洋叫‘艺术品’,其实在我华夏文明初显之际,便已有明载,泱泱中华,数千年之文明艺术,历朝史书皆有记录,典章之大备,礼仪之繁盛,道德之兴隆,尽在其中。只是诸位在商言商,限于本身行业,虽精识,却不能通识。非但如此,即便是我这个穷翰林,也不过只能在蛛丝马迹中层层寻觅,才能窥得一二玄妙。这也是我国历史之悠久,文化博大而精深如浩瀚星河的证明。”
郑学士一番玄之又玄的话,令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郑介诚深知他的学识,忙点头称是,听他言道:“譬如玉器,《周礼》、《礼记》、《说文》、《尔雅》都有记载,只是我们后人多注重‘工艺’本身,并不精研各类史册,所以才将上古器物渊源逐渐失传。《三坟五典》不必说它,譬如游仙枕、避尘珠,若不是《唐国史补》、《开元天宝杂录》所载,后人如何得知当日还有如此奇珍传世?这件玉鱼也正是如此,来历怪异,流传离奇,今天幸而得见真品,穷翰林不才,当为诸位解此谜题。陆老兄?”
“嗯?”一直懵懂迷糊的陆老大一惊,忙叫道:“学士公,您说您的,我虽然听不懂您的话,可脑瓜子一直没闲着呢。”
郑学士笑问:“您是江湖高士,我说的这些,您就当是听故事。我请问您,您这两件玉鱼,确定都是从九龙山金陵里出来的?”
“那没错啊!”陆老大一拍大腿叫道:“我师父为了这条玉鱼,已然糟了那血尸毒手,这件碎了的,还是我跟郑老弟一起去九龙山灭了血尸找到的,祖师爷在上,绝不敢说瞎话!”
“这就对了!”郑学士目光炯炯,成竹在胸说:“从混金吐鹘带和方才您二位说的当夜恐怖情景来看,那被妖狐占据尸身的血尸并非旁人,正是史书中鼎鼎有名而神秘暴死失踪的大金国枭雄之主,完颜亮!”
“啊?!”众人闻言无不大惊失色,只有陆老大根本不知道完颜亮是何许人也,苶呆呆问:“完颜亮?不对啊,我记得当年在九龙山外遇到的老者说,九龙山旁十王坟底下,埋的是《岳飞传》里跟岳爷爷大战的金兀术,怎么到了您嘴里,成了啥完颜亮啦?!”
郑学士点点头,缓缓说出了一段史册中的隐秘…
完颜亮,本名完颜迪古乃,字元功,本为金朝太()(泰)()祖()()()皇帝之庶孙,太师、辽王完颜宗干之次子,幼有大志,天资英发,深沉雄伟,精明强悍,未到而立之年,便弑杀金熙宗,篡位自立,登基之后,一面整顿吏治,厉行革新,大力汉化,迁都燕京,一面弑杀无度,荒淫残暴,是位非常复杂的金朝皇帝。
正隆六年,文韬武略胸怀大志的完颜亮征发六十余万大军,大举进攻南宋,要立马吴山,统一寰宇,南宋朝廷闻讯大惊,亏得名臣虞允文率领壮士亲军,利用水军优势在采石矶大败完颜亮,杀得金兵尸横遍野大败而逃,死死顶住了金兵主力,他还号召南宋江淮诸将,分路抵抗金兵南侵,南宋诸将奋力拼杀,才将完颜亮逼退。
完颜亮正准备整军再战,不料他的堂弟完颜雍趁北方和中原空虚,纠集亲信,于辽阳登基称帝,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世宗下诏废黜完颜亮,命南侵大军班师回朝。完颜亮南侵大军由此内外交困,军心大乱,左右亲信劝他班师回朝,先剿灭完颜雍,再图江南。哪知刚愎自用的完颜亮盛怒不听,下令领兵诸将,三天内必须打败虞允文的南宋水军,渡过长江,直取临安,违令者尽行处死!此诏令一发,登时引起全军震动,第二天拂晓,领兵诸将与亲军统领发动兵()()变,冲入瓜洲渡御驾行营,将完颜亮缢杀,全军回师燕京。
金兵撤军时,带走了完颜亮尸身,回到燕京后,金世宗完颜雍下诏,将完颜亮降为海陵王,原尸以郡王礼仪草草葬于房山龙门口九龙山金陵兆域之内,十九年后,因金世宗恢复金熙宗帝号,供入金朝太庙,完颜亮更被认定为十恶不赦大逆犯上的乱臣贼子,被金世宗下诏削去一切爵位谥号,废为庶人,毁掉陵寝地宫,尸首迁出金陵兆域,改葬荒野,所以到了后世,连其坟墓尸首都消失无存了…
这段史书中的秘闻,听得众人惊心动魄,默默无语。马大爷捻须疑惑问道:“学士公真渊博!只是,您如何得知,陆老大和郑掌柜的在九龙山发现的那具血尸是完颜亮的呢?按您所言,金世宗不是下诏将完颜亮尸首迁出九龙山了吗?”
陆老大听得懵懂,却也津津有味,皱眉问:“是啊,郑学士,这完颜亮既然不是金兀术,又被迁葬扔出了皇陵,您咋知道那血尸是他?再者他跟着玉鱼有啥关联啊?!”
郑学士不紧不慢笑道:“诸位别急,且听我说。”正这当口,门外有人小声问话,郑介诚开门一瞧,是松云书房的大伙计满头热汗,送来了一包古籍,郑介诚赶忙叫柱子带他下去喝茶,亲自打开包袱皮,先取出《金史》,翻看完颜亮那段给马大爷、铁大爷浏览,众人阅读之下,果然与郑学士说得一般无二,不由心服。
郑学士随手翻了翻《辽史纪事本末拾补》就搁下了,小心取过元抄本《旧闻记事》翻了一会儿,满意微笑也搁在桌上,这才说:“原来有句老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可见古人深有体会。我这穷翰林,今儿可算破了个大谜题。为何说陆老兄和郑贤弟在九龙山废弃陵寝见得那具被三尾妖狐附体的血尸,就是完颜亮呢?就是郑贤弟说的那里残破简陋的陵地风水和无头血尸的尸身身量、这条混金嵌宝石吐鹘带,还有无头血尸那身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