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金乌西坠,山中提醒前田,该回去休息。众人纷纷离席,前田握着吴清远的手说:“今天见识了吴先生博古通今,见识不凡。也知道了老中国还有先生如此大才,可见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绵延不衰,请留下墨宝,我带回日本,也是见证我们今日友谊的明证。”众人也凑趣,都想见识见识吴清远的笔墨功夫。
他点点头笑道:“那我就献丑了!”,当即有伙计送上文房四宝,吴清远铺开宣纸,文不加点写了一幅魏楷,果然笔力雄健风格古雅,字如碗口大小,写的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源。”留款是:日本前田先生雅正,远飞于京城会贤堂书。
前田想了半晌,倏然惊喜道:“善哉!吴先生可谓通家!这正是我国奈良时代的长屋王殿下,崇敬佛法,特命人绣制千件袈裟,来大唐施于名山大川各位高僧,在袈裟上所绣制的亲笔偈语!”
“不错,当年正是大唐玄宗盛世,鉴真大师见此偈语,知道佛法大兴于东瀛,特泛舟过海,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前往日本传法。这句偈语后被收入《全唐诗》,见证了华日两国千年友谊,正应了今天场面。前田先生不弃,就收下吧。”
前田利为合掌称是,再请他写一文,以表示崇敬喜爱,吴清远不好推辞,便挥笔写了一段箴言:“奋与偾,盛衰之本;勤与惰,成败之源;贪与廉,得失之林;宽与虐,恩怨之府;静与躁,寿夭之征;忍与激,安危之券;谦与盈,祸福之门;敬与肆,存亡之界。”
前田看着静思良久,点头赞道:“这才是箴言,可做我的座右铭!多谢指点!”,吴清远笑道:“我看前田先生世袭贵胄,今后声明远大,希望不坠家声,也希望你我两国友谊长存。”
众人见此都纷纷鼓掌。一次震动四九城的赛宝大会,算是在和气中落下了帷幕。
十二
剩下几天,前田邀请吴清远指引,领略了北京城的山川古迹雅俗风貌,城里城外,西山林泉都留下了两人的足迹,深深沉醉于古都风景的前田感叹道:“百闻不如一见。原先我还对贵国有些不好的看法,此次深入古都民间,才领略到了真正的老中国文化。不是吴先生指引导游,哪有这种机会呢?”
“前田先生,这是实话。不能深入了解老中国文化的人,无论我们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有这种肤浅的不好的看法。”吴清远缓缓回忆:“我记得前些年,溥yi的洋帝师庄士敦先生在聚会时,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古老的中国有其自成一体的文化系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很难找到如此完整和传承有序的伟大文化,即便各国在各自社会发展的试验阶段,也并不能标榜自己的文明文化高于别国。尤其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强加于这个古老的民族。’”
“‘在漫长的老中国改变过程中,他走得很稳健。这是值得肯定和欣喜的,如果老中国逐渐轻视并放弃几千年来所赖以依靠的支柱,比如他的文化、理想、生活哲学、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全盘变成英国人、美国人或日本人那样,则他的确会变得富有、进步和强大,然而他同时会丢掉更多优秀而伟大的文化、品质和幸福来源,甚至所有值得他自尊自强的东西,都会化为乌有。’,我还是觉得这位苏格兰老夫子对于我国文化和传统,更深入一些。他的看法代表了那些比较明智的朋友。”
“是的,”前田有些嫉妒的笑笑:“或许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还不如一个英国佬对贵国的了解深入。可笑啊,我国那些所谓的‘中国通’们!”
前田要回国了,临别之际,吴清远周公子去前门火车站送行,前田依依惜别道:“请吴先生一定赏光来日本,介时我会在东京扫榻以待,请您鉴赏指点我的,还有那部《通鉴长编》,我已经嘱咐家人用最新的影印技术开始复制,介时会请吴先生题跋,也想惠赠您一部,作为我的答谢。”
“那我就先谢谢喽,前田先生能如此,也是友谊之举,我不会推辞。”吴清远拱手相送。火车快开了,哈巴狗一样的山中有志屁颠颠跑下来陪笑:“吴掌柜,我们侯爷还有一事请教。”
“请说吧。”
山中取出一张纸签递过来小声说:“这是侯爷第一天来老北京,游览正阳门西边的关帝庙,进香以后,看庙宇古色古香,听庙祝说庙里关帝很灵,就抽了一支上上大吉的灵签,却一直没有参透什么意思,这些日子忙着切磋古物古籍,没来得及请教,不知是凶是吉。临别之际,还请吴先生指点一二。”
吴清远心里暗笑:这东洋侯爷也信中国的神仙!前门外这处关帝庙在四九城声名远达,从明朝开始就是京城老少爷们求财求子求功名富贵之处,号称“关庙灵签推第一,去到前门外边求。”,难道关二爷再神,还能给一位东洋侯爷指点迷津?
他点点头不言声接过来,一看登时一怔,灵签上写的是:“朱衣紫贵少年游,衣冠从容承祖猷。帷幄甲胄争尤罢,五十七年几度秋。清华声名枯月夜,富贵堂前一梦空。南去汪洋飞鸟尽,问君何须卜前程?”,下注:官运顺,讼事宁,后嗣平,慎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