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至南朝,藏书渐渐丰富,延至梁元帝时,酷爱古籍图书,迁都江陵,半世所藏达十四万卷,后西魏大军攻城,梁元帝竟下旨将古今图书十四万焚烧殆尽,号称‘读书万卷,尚有此亡国之祸,留它何用!’。此为五厄。”
“隋朝立国,接收北周、南陈历代藏书,文帝、炀帝都酷爱典籍,四处搜寻,当时天下承平,炀帝命多抄录副本保存,隋朝宫廷官府藏书达三十七万卷,不料数年之后,因炀帝祸国殃民,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炀帝于江都被杀,随行带去的十余万典籍被毁,只剩长安、洛阳各有藏书数万。唐朝立国,太宗李世民攻入洛阳,见观文殿等处存书完备,大喜过望,命人运往长安,不料途中航船触礁沉没,图书典籍尽落河中,救援不及,只剩一二,此为六厄。”
“盛唐年间,玄宗承前代,依仗国力富强,大肆藏书,长安、洛阳各备经史子集四部书,共八万多卷,不想安史之乱,两京失陷,抢掠焚烧,百不存一,此为七厄。”
“唐末动乱,黄巢luan军杀入长安,官府寺庙宫廷所藏图书典籍焚烧殆尽,中唐以后朝廷私人所藏图书,就此无存。此为八厄。”
“五代十国时期,连年战乱,生灵涂炭,自唐流传的古籍图书散失毁坏不计其数。后晋被辽国所灭,汴京城内公私藏书文物古籍,被辽军横扫一空。此为九厄。”
“北宋立国,历代天子崇文好书,一百多年搜集翻刻无数,宫中崇文院秘阁藏书多达七八万卷,内宫太清楼、玉宸殿皆有副本,当年文明鼎盛,官府之外,私人藏书超越朝廷。不想靖康之变,金兵南侵,将汴京城内公私藏书,宫廷一百多年珍藏古物珍宝法器书画全部劫掠而去,史称hao()(())))劫,为十厄。”
“南宋定都临安,文明继承北宋,盛于一时,公私藏书及新刻书众多。延至南宋末年,元世祖派大军攻入江南,战乱中公私藏书大半被毁,一部分被收入元廷,南宋各地奋起抵抗元军,各地被屠()()城烧杀惨烈,毁掉文物珍宝古籍无数。此为十一厄”
“明朝立国,泰()()祖、成祖访求古籍图书,修成《永乐大典》,迁都北京后,两京各藏书十余万,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乱军攻城掠地,烧杀抢掠,北京历代所藏毁于一旦,江南之书籍古物,大多毁于满清之手。此为十二厄。”
“清乾隆年间,乾隆爷暗藏祸心,手段毒辣,以修《四库全书》之名,行搜检禁毁之实,毁掉古籍图书善本多达十五万卷以上,超过《四库全书》两倍之多,还命人肆意篡改删除古籍善本原意,此为十三厄。”
“清后期洪杨之乱,长毛乱军四处烧杀,天下大乱,江南为历代文明之乡,藏书鼎盛,历经此大祸,被毁被烧历代古籍图书数以百万,为十四厄。”
“庚子之bian,八guo联jun侵略中华,北京六朝古都,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连带着古籍图书被抢掠一空,损失惨重,此为十五厄。此十五次厄运,加上英法lian军火烧圆明园这‘半厄’,可见我国历代书籍图册典章毁灭之多,被祸之惨!所谓‘文以载道’,明朝胡应麟所言‘图籍兴废,大关国家qi运,岂是小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书厄既是文化之厄,说到这,中华文化传承之久远与不易,前田先生明白了么?”
听完吴清远这番长谈,不仅前田,连座上诸位无不悚然,呆坐沉思。前田连连叹息:“吴先生不仅大才,还是一位风骨卓然的有识之士!认识您,我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之处。希望今后我们两国交好,我们也能成为好朋友,时常能听您指教。”
吴清远笑笑:“那就得看缘分喽。不过天道轮转,还是让我们一起祝祷上苍及历代先圣先贤,保佑我华夏悠久文化长存不息,永恒辉煌于天地,古籍古物今后再无灾难,绵延流传子孙万代吧。”
这个题目很好,众人纷纷起身,为此同饮一杯。两人越聊越投机,前田利为有心试他,绞尽脑汁把平生所学一一问询,大凡经史子集、佛道内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古物奇珍,哪知吴清远像个大肚子弥勒佛,不知心中藏了多少知识典故,顾盼神飞满不在乎,信手拈来对答如流,惊得前田咋舌不已,总算口服心也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