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各种事项,众人无不兴奋,都觉得我方天时地利与人和全占,大局已定。梁老掌柜谨慎,特意嘱咐大家伙别得意,也不必每次切磋都全体出场,要跟日本人玩一玩车轮大战,大家无不赞同。
也不知日方打什么主意,把书画类切磋搁在最后举行。前几天分别是金石、青铜、瓷器、古玉和杂项。本来信心满满的琉璃厂各家掌柜以及京城古玩大家,都来参加,哪知一上场几天之内,就被震了个跟头!
金石拓本,是北宋以来古玩行里排名第一的门类,因其发源考证上古以来文字,文字之尊,自仓颉造字以来便有种种神异传说,特为世人尊敬,加之来历久远,没有偌大学问,根本不可深入,又因其开宗立派的乃北宋第一文宗欧阳文忠公,其著作《集古录》是金石学第一名著,所以历代古玩行,都将金石拓本尊为第一。
第一天颇有信心的众掌柜和文士,特选出了三件稀世之珍,一件为宋拓本《糃hong王羲之圣教序》,一件为盛唐年间大书法家李邕的《麓山寺碑宋拓本》,一件为《唐柳公权玄秘塔碑宋拓本》,件件纸墨古朴斑驳苍劲,卓然精品。哪知前田不慌不忙,只取出两件拓本,展开之后,众人屏气凝神,咋舌不已。
第一件乃是唐末的《唐柳公权神策军碑拓本》,虽然不全,但懂行的都知道,唐拓本无论出土还是传世,绝无仅有,万中无一,连大内的几乎都是凤毛麟角,流传市面上的更是没有,很多掌柜做了一辈子买卖都没见识过唐拓。经过诸位鉴赏,确为唐末纸墨,堪称稀世之宝。
而第二件更为稀罕,乃是北宋嘉佑年间的《秦王告巫贤文初拓本》,上面还有欧阳文忠公的小字跋和苏东坡的题跋,玉签宝墨,相映生辉,题签上是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书写的名目,包裹乃罕见的“宣和装”,五色古锦,只有别签玉扣无存,内中后面是徽宗的宣和七玺,宝光内蕴,朱色俨然,堪称国宝。
与会的梁老掌柜惊得热泪盈眶,回来跟吴清远说道:“这碑文在咱们这儿只有《元至正中吴刊本》中见过,也是后人拼凑的残拓碎章。其古碑共三百二十六字,乃秦王祝祷大神巫贤降祸楚王的石刻,天下仅有一块,北宋嘉佑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为东坡先生亲自发现,移送官厅并上报朝廷,欧阳文忠公亲自下令调往汴京,轰动一时,为《集古录》中著录的第一等稀世奇珍,后被徽宗收入大内,只做了几件拓本存于宣和殿,靖康之变原石被金兵砸毁,拓本无存,没料到悠悠千年,竟又现世,却落到东洋人手里,可叹可叹。”
吴清远自然懂行,也大吃一惊。第一天的比试,算华方失败。第二天的青铜器切磋,华方小心翼翼取出三件商周铜鼎铜觥,斑驳陆离,古韵苍然,前田并不喜好青铜器,只取出一件商高宗武丁的铜钺,算是输了,华方扳回一局,众人才稍稍安心。
第三天的古玉切磋,华方又胜一局,到了第四天的瓷器切磋,众人又来了信心,瓷器是中华国粹之一,几位掌柜的取出三件品相完好的宋瓷,哥、汝、钧各一陈设在当场,在场的老少爷们和大报小报记者,啧啧称奇。没想到前田又只取出了一件天青色的花瓶,搁在当场,请众人鉴赏。
几个老掌柜戴上花镜细细看了半天,却不得要领,梁老掌柜思索了一会,勃然大惊,颤抖说:“莫、莫非是后周年间,周世宗御制的‘柴窑’?”
这话一说,众人无不惊诧。原来柴窑之器,乃北宋五大名窑之祖,当年周世宗下旨在汴京附近烧造御窑,监造官请旨样式釉色,他挥笔御批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监造官不敢违旨,便各处寻找老窑工,试炼瓷器,因配方绝密,残次品全部销毁,成品极少,世宗在位又短,北宋初年柴窑便停工,所以流传下来的柴窑绝无仅有,北宋年间便是宫廷珍宝,延续千年,历代视为力压五大名窑的“柴窑第一”,后人鉴赏古玩典籍中也称“柴窑最贵,世不一见”,元明两朝,勋贵富豪将其碎片残块视为宝石,镶嵌带扣服饰,可见其珍贵。
前田这件花瓶,色泽鲜碧,釉水莹润晶莹,细腻如脂,宝光内蕴,造型完整且为黄土胎。经过几位文士、大家的再鉴赏,确定为柴窑无疑。山中有志得意洋洋说道:“此物别说在中国,即便日本,也只有两件。另外一件在天皇内廷宝库中,我们已经做过鉴定:这一件是高li王朝时期,从汴京所得,带回高li,秘藏于王室内廷。我们皇室那一件,是北宋初期,航海交易所得,幕府将军喜爱,一直存放于将军府,维新后收入皇室内廷。诸位可看仔细喽。”
注:欧阳文忠公,既唐宋八大家里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集古录》:欧阳修中晚年作品,古玩行金石类的鼻祖作品,也是开启了北宋古玩行整个行业风尚的开山之作。
宋拓本:宋代所拓印的碑帖,经装裱后作为珍贵的古物流传,北宋拓本价值高于南宋。现存原本的宋拓本已经属于文物级别,非常罕见。民国时的宋拓本,基本以黄金作为买卖价格。
唐拓本:拓本的技术起源,最早起源于唐朝中宗年间(也有研究说高宗李治时代),但唐代拓本到了宋朝已然是凤毛麟角,大多毁于战火中。在明清时代,唐拓本就属于稀世之宝,现存的唐拓本只有三种,《柳公权神策军碑》、《柳公权金刚经》、《欧阳询化度寺碑》(这一卷原藏于敦煌密室,清末时被盗走,现存法国)。
宣和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装裱样式之一,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徽宗赵佶下令,将内府储存的宫藏书画进行统一的大规模重新装裱,并亲自御笔题写标签,世称“宣和装”。也是古玩行鉴定鉴赏古书画的传承有序最有力的实证。
宣和七玺:宋徽宗用在书画上的鉴赏和认证印玺,与“宣和装”一样,钤印位置、模式和规格统一,都是朱文印,一为“御书”葫芦印、一为双龙圆印、一为宣和连珠印、一为政和连珠印、一为宣和印(有时用重和、大观印),一为政和印,一为九叠篆的大方“内府图书之印”。共计七颗印玺,世称“宣和七玺”,是后代鉴定鉴赏北宋以来古书画的珍贵实证。
内府图书之印,九叠篆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