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山中有志便是山中商社里最为有名的“鉴赏家”和中国通,眼力极高阅历甚深,加之天性奸猾狡诈,颇得东京总部看重,已然在华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对老中国的了解无人能及,所以一直担任了驻华副总经理。

不过头些年因为看上一件宝石蟠桃摆件,勾结北霸天韩大爷的侄子韩二爷做局阴谋陷害“神力王”杨爷父子,指使豢养的犬养太郎在德胜门外比武,犬养被神勇大杨所杀,山中有志被愤怒的老少爷们打了个半死,灰溜溜逃回东京躲了几年丑,也不知走了谁的门路,竟又被委以总经理的名头,得意洋洋回来了。当日吴清远也去德胜门看了那场比武,很是了解山中的无耻贪婪,如今乍一见他趾高气昂站在面前,也不禁惊讶。(参见拙作《龙鞭蟠桃记》。)

买卖人还是很在乎场面事儿,吴清远按捺不悦,不亢不卑请二人落座用茶。却见一向骄横的山中对那个高个子毕恭毕敬,唯恐失礼,不由大起戒心。

“山中先生,别来无恙。呵呵,我还想,您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如今又回来了。”吴清远淡淡笑道。

“吴掌柜笑谈,”山中似乎不想提起那件事,赶忙介绍道:“今天来的匆忙,失礼之处,还请见谅。这位是前田先生,按老中国的说法,是我东家的东家,我主人的主人。深通汉学,学识渊博精深,也喜好古董珍玩,宝物众多,此次特来贵国游历,要游览贵国的风光和文物呢。”

看山中一脸奴颜婢膝的模样,吴清远闻言差点笑出声,什么叫“东家的东家,主人的主人”?那就是“老主()()子”!一向骄横跋扈的山中竟能说出这种话,可见这前田绝非常人。前田闻言略带矜持高贵一笑说:“初来贵国,还请吴先生多多关照。”

“不敢当!”吴清远拱拱手:“前田先生的中国话说的很不错。不知喜欢些什么?小店能否效劳。”

“是的。”前田起身漫不经心扫视了一圈四周陈设的古董器物,微笑道:“我府上也有一座汉文书库,也了一些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从幼年起,我对古老的中国文化非常钦慕,日日研读经典,玩赏古物。近些年来忙于公务,荒废了一些,现在有时间了,所以来华走走看看,听闻吴先生饱读诗书,见识卓绝,学问渊深,特来拜访。”

听这人说话颇为平和懂礼,带着些自傲,并非商人嘴脸的俗人。吴清远也糊涂了,起身介绍说:“小店里的古董字画书籍都在此,前田先生可以随意浏览。”

前田也不客气,随意指点:“这是明代的《钤山堂集》,可惜不是原本,是万历年间翻刻的,严嵩怙势弄权,其诗句文章还是不能因人而废。这是南宋麻沙本《太史公书》,不过错讹太多,不足为用。这部《困学纪闻》是元抄本,可惜残卷不全。那只观音瓶很不错,是明初的风格,这件成化龙纹杯很好…”一面欣赏,前田竟然将屋里大大小小的古董略略指点一遍,尤其是古籍善本和历代书画,中规中矩点评精当。

山中在旁喏喏连声,吴清远起初以为他狂傲拿大,谁知他的眼力的确精准,学识颇为深厚,连宋代五大名窑和罕见的隋唐类书都随口而出,末了他指着一部《通鉴长编》笑道:“这是明朝翻刻本,又做旧的,看似南宋本,其实不是。原先我在东京见过一部,纸张做的很像,内容不好,比我家的差多了。”

吴清远心里疑窦丛生,倒吸了一口凉气!谁不知道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早已残缺不全,原本加《提要》《总目》有一千零六十三卷,传到明代已然是凤毛麟角,当日只有一百多卷抄本存世,江南应天府有好古文士,仿照宋本翻刻做旧,才被豪门传世至今,由周公子通过其父周中堂重金收购,一直陈设在店里做展览。谁知前田偌大口气,竟一眼认出真伪,还说不如他家的好!这口气和态度,着实令吴清远震惊。

“前田先生渊博,这部也算好的。”吴清远思索道:“此书南宋淳熙年间贡入朝廷,孝宗大喜,特命将正本于秘阁中,因卷帙庞大,传写刊刻不易,除了当时下旨抄写一部存入内廷,一直没有其他副本流传。自元世祖破江南,收南宋宫廷官府秘阁藏书,正本早已无存,副本运送大都,但已然不全,保存宫中世所罕见,元朝灭亡时也湮没于世。只有江南流散出一百多卷抄本,明成化年间,由当时好古文士翻刻成书,才流传于世。现今流传的那部《通鉴长编》,乃是乾隆爷大修《四库全书》时,翰林院文士们从大明《永乐大典》辑录出来,合为五百二十卷,也是不全,幸好光绪年间,有湖南巡抚谭钟麟主持,资助黄以周、秦缃业等文人雅士,从流传下来的南宋杨仲良著《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书中,剪辑编纂而成《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一书,以补四库辑录本之缺,如今还算完璧。我铺子里这些,就是明成化刻本。”

前田听得很仔细,半晌点头微笑道:“吴掌柜不愧是琉璃厂的大才!称得上古籍善本专家,我对汉学略知一二。此书记载周详,史料丰富,广征博采,是研究贵国宋辽史的珍贵史书。不过,吴先生所知的传承,也有误区,此书除了毁掉的南宋正本和元朝散失的副本残卷,当年它确实还有一部完整的誊抄副本存世,就在我家书库里。如有机会,吴先生可以来日本欣赏一下这部书的南宋抄本全集。”

“就在您府上?南宋抄本?”吴清远大惊道:“这却从未听说,前田先生如何得到?如何知道必然是南宋本呢?”

注:这里的古籍比较多,简略说明一下。

钤山堂集:明朝严嵩的诗文集。因其为奸()佞之臣,世所鄙视,但其实严嵩的文化素养非常高,世人大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点评: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非常中肯。严嵩被抄()()家后,其书在江南文人之间流传,万历年间有翻刻本,清朝年间,其正本《钤山堂集》流入古籍家翰林院编修励守谦家,后乾隆大修《四库全书》,献入内廷,书名被修入《四库全书存目》,但全集没有收入。清朝中后期流传于世。

翻刻本:又称翻印本,按照古籍重新制版印行。

《太史公书》:既西汉司马迁著作《史记》的全名。

麻沙本:福建省建阳县麻沙镇书坊所刻的书籍,简称“麻沙本”。宋元古籍中的常见版本。麻沙镇在宋元时代,文化交流兴盛,当地百姓多以刻书印书为业,一直到明朝初年,世称“图书之府”,宋朝时,与四川成都的“蜀中本”,并驾齐驱。

但当地刻板用的木头,因地制宜,常用梨木,省钱省工,但是梨木较软,印刷多次之后,就会出现模糊不清,墨色斑驳的状态,同时在选用版本时,民间不太懂选择版本校勘编辑,所以常常搞得头尾错落,书页杂乱的现象。因此从北宋末年,福建麻沙本便有“粗制滥造”的坏名声,几乎成了劣质书的代名词。

然而,麻沙本在当时也有它的优点:1 售卖价格比较低,方便各省乡间穷困学子学习读书,极大增强了文化交流。2 当地刻书大兴,盛于东南,且当地刻书业灵活多样,形成一定规模,除了流行于中华各地,甚至远销日本、朝xian、琉()球、安()南等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自北宋直明初数百年,是当时海内的图书盛地。

《困学纪闻》:南宋王应麟著作,王应麟是浙东学派三大家之一,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博学多才。本书是经学、史学札记性质的学术专著,也有其他各类传统学术的精当研究。是元明清时期研究传统文化的名著之一。世传的幼儿启蒙《三字经》就是他的作品,还有介绍北宋宫廷建筑、历史的传世类书《玉海》,也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抄本:按原书抄写的版本。因古时候刻板印刷虽然发达,但成本还是比较高,另外有一些藏书家敝帚自珍,不愿意自己的珍本秘籍流传于世,很多乡间好学之士家贫,买不起书籍,便衍生出另外一个书籍版本,既“抄本”。很多古代有名的学者文士,在清贫时就以抄书为学习途径,携带笔墨,或借或拜访藏书家,将很多需要的书籍抄写全部,带回家学习诵读。

现存的抄本最珍贵的是宋抄本,多为“影宋抄”,非常罕见。其次便是元抄本,民国年间一卷普通元抄本,在古玩行就能卖到几十块大洋,如果是罕见书籍,价格还有高出几倍。

《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通鉴长编》,南宋李焘著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历代私人著述最大规模的编年体史书。原书元朝已然不存,只有少许抄本传世,清代修《四库全书》时,翰林院编修文士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一多半,光绪年间补全篇幅,但内容还是比原本缺少。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杨仲良著作,他把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用纪事本末体的编辑方式,编成《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书,完整保存了李焘著作后来缺少的很多年代内容,清朝时,黄以周等人用此书辑录出李焘《通鉴长编》缺少的内容,修成了《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一书,李焘的《通鉴长编》靠杨仲良此书得以基本还原。

黄以周:晚清浙江著名学者。

秦湘业:晚清江苏著名学者。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8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8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