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吴清远竭力按捺激动心情,轻轻扫视“贵妃”“天宝五载”,心脏猛地一停!惊叫道“莫非、莫非是…”,浓眉紧皱两眼冒光,心里七上八下乱作一团,额头上热汗淋漓。惊喜交加中,吴清远第一次失态了。

心里痒成一片,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他屏气凝神半晌,才缓缓取出那卷二尺高,古锦包扎的经卷,深深吸了口气,轻轻解扣,那古锦乃五色织金锦,历千年光芒璀璨,挂首是羊脂玉双龙如意钩,提心吊胆解开搭扣,轻轻松开,将经卷搁在铺了自己外褂的炕桌上细看。

触手可及的是深黄褐犹如茶色、略有棉性、一半龙洋厚度的藏经纸,古色斑斓,古朴厚重,吴清远惊得目瞪口呆:这纸张果然比北宋藏经纸犹有过之。经卷首是泥金工笔细描绘一副释迦如来说法图,金色灿然,栩栩如生,九品莲台上的如来佛祖慈眉善目,瑞相光明,佛光上有飞天神女,色色精丽,周围围坐着八大菩萨,十六罗汉,众比丘僧比丘尼聆听佛音。后面左首开始则是经文,上下四角界栏,都是五彩泥金夔龙纹,中间每隔两寸,打着泥金竖格,经文就抄写在竖格内,起笔题目写的是:《妙法莲华经 序品第一》

整卷经文墨色光泽内蕴,略有斑驳落色,细闻却有檀麝异香之气,乃掺了龙涎、麝香的上等松烟墨。其字迹流畅华美,精致婉丽,秀媚生芳,气韵清雅,骨少肉多,笔势转折生动,点染间略有稚嫩,稍带二王笔意,有几处错字涂抹痕迹,娟秀中亦有雍容,保存十分完整。看到最后落款,吴清远脸色突变,得了疟疾似得颤抖不已,只见是一行小字:善女子贵妃杨氏玉环为大唐皇帝李三郎书,虔心祝祷我佛,祈愿皇基()永固,圣躬()康泰,我二人生生世世永享福乐无极。天宝四载秋吉日。

“天爷!”吴清远大叫一声,脑袋上犹如炸了个焦雷,打得他天旋地转头昏眼花,噗通一下从炕上滚到地下,双掌合十哽咽半晌,却说不出一句话。没错,这纸是唐纸、墨也是唐代宫廷流行的龙麝天章御香松烟,文字也是女子手书…这真的是一千多年前那位闻名遐迩,以“红颜祸水”著称于世,从寿王妃入宫转为大唐贵妃的杨玉环,在被册封为贵妃的当年,专为唐明皇李隆基祈福所亲笔手书的经卷!

这旷古奇珍,千年绝品,竟然湮没于沉沉一千余年岁月,又完好无损的出现于世间。这惊天的欣喜、凄美的不伦之恋、诡异的奇遇和早已风流云散的千年传奇,犹如迷离梦幻盘旋在吴清远头顶,令他神魂飞跃、心旌意驰、难以自持。

熏熏然如大醉后如在梦中的吴清远不知过了多久,才慢慢爬起来,赶忙严严实实包好敕书、经卷,塞进被窝里,想了想又不放心,四处踅摸能藏的地方,最后还是搁在枕头底下。他疑神疑鬼又检查了一遍关严实的门窗,想干点什么,又手足无措,呆坐在炕头,不敢笑更不敢哭,饶是他见多识广学富五车内蕴深厚,竟也是被这千年奇珍闹得如痴如醉呆若木鸡。

狠狠掐了自己一下,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在做梦。晃了晃脑袋,喝了两碗热茶,才定住了心。既然这宝物让自己一分钱没花碰上了,可见是天缘定数。只是这大历寺到底有何来历?大唐定都长安,陪都洛阳,这么贵重的奇珍怎么会流落在此?再者当日那些和尚及精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得脑仁疼,眼看到了下午,预知本地事,还得请教本乡人。吴清远整整衣裳,走到客栈外间,正遇上那日的店小二手脚不停照顾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一见他,店小二很是殷勤,擦桌端茶问询:“吴先生,您这两天怎么了?自打那日碰上大雨在外过夜,回来就瞅着您脸色不好,掌柜的还怕您生病呢。叫我照应着您点,如今看着好些了吧?”

吴清远点点头:“多谢多谢,如今好多了。前天是累坏了,今儿有了胃口,想吃点东西,另外,还得请教小二哥一点事。”

“是啊,谁背着房子走道呢?远路客人就怕生病。这样,我给您预备一大碗肉丝面,卧俩鸡蛋,姜末葱花少许,陈醋少许,再来两盘清淡小菜,如何?”,吴清远点头,片刻面、菜上桌,热腾腾香喷喷,他吃了一通,出了身透汗,浑身舒坦多了。这时店小二才过来,陪笑:“吴先生有什么事,我能帮上忙一定效劳。”

他递过一块龙洋,吓了店小二一跳,赶忙推辞:“谢您的赏!您、您这是干什么?吴先生,若平常事倒也罢了,干犯律法的勾当,我可不干。”

吴清远笑道:“你放心,绝不是什么坏事。我想打听一下,上次你说正定各处寺庙古刹颇多,请问,有没有一座叫大历寺的古刹,它的来历是什么,小二哥知不知道?”

“哟!那也不能值一块龙洋呀!我还得谢您!您说哪儿?”

“大历寺,在城外西边。”

店小二鼓着腮帮子想了半天,又数了半天手指头,皱眉摇头道:“按说我是本地人,在正定府活了二十多年,这里的庙宇古刹,没我不知道的,可您说的这个大历寺,对不住,还真没听说过,连家里老人也从没提起过。”

注:

唐朝捻金锦工艺实物。

唐朝五色织金锦出()土实物,历经千年,五色落色较严重。

黄麻纸:

东汉以后出现的常用纸张,一直流传到南宋时代,是历经一千余年官衙、民间常用的纸张,因工艺比较简洁便利,在北朝隋唐时期非常流行,北宋造纸业有巨大飞跃,所以当年的黄麻纸工艺远超前代,元朝之后逐渐被宣纸所代替。现今工艺大部分失传。

所谓麻纸,是由于制作原料中麻的成分最多。麻纸有白麻纸、黄麻纸两种。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略显粗糙,有草棍纸屑黏附,而实质上却是很细很薄,质地坚韧,耐久性很强,经久不会变质。黄麻纸,色略黄,有的比白麻纸略厚,其性能与白麻纸相仿佛,看起来更显粗糙一些。无论白麻纸、黄麻纸,纸纹(俗称帘子纹)都比较宽,约有二指左右,也有的纸纹不太明显。这种说法,是民间造纸的传统做法。

但在隋唐时代,宫廷用纸与民间还不同,按当时规制典则,朝廷颁布诏令、谕旨和高规格的册封皇室、勋贵、大臣,其纸张必须用麻纸书写,在御门当众宣布,所以又称“宣麻拜相”,其中的“麻”,既指麻纸。按史料记载:凡中书省内下省发布的诏令敕令,用来处理一般政务,称“外命”,用黄麻纸;皇帝直接通过翰林学士下达的大册封、任免将相、大征伐的诏令谕旨,称“内命”,用白麻纸。

这种黄麻纸,是选用上等纸纹比较细腻的麻纸,再用黄蘗汁熏染,晾干铺平,再进朝廷使用,跟天然黄麻不同,可以防止虫蛀经久耐用,所以又称“黄染纸”,起初出自寺庙宫观用来抄经,北朝以来流行于官衙朝廷,用来书写文书档案和重要的诏书谕旨。

隋唐皇帝书写下达的一般“敕书”,也用这种黄麻纸。

唐代黄麻纸

藏经纸:制作工艺比麻纸复杂,其经纬略有棉性,质地厚硬,不透明,保存时间较长,柔韧度好。时代较早的纸写本要算唐人写经和刻印的佛经。还能常见到的唐人写经多用藏经纸。藏经纸颜色黄褐,犹如茶色。唐人所写佛经、道经,和宋、元、明刻印的释道藏经纸多用这种纸。藏经纸名称的又来,即源于此。敦煌藏经洞有实物出土。北宋以来,以“金粟山藏经纸”最为著名。

唐代藏经纸实物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8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8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