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金五爷干的这种不同,他是主做打硬鼓的买卖。打硬鼓的跟打软鼓的,在行里泾渭分明,绝然不同。他们走街串巷做买卖,穿半截长衫,过膝盖即可,绝不穿短衣,更不能挑担子担箩筐。穿着打扮,瞅着跟斯文人差不多,胳肢窝里,常夹着个粗布小包袱,里头包着些放大镜,小秤杆等物,肩膀上背个“褡裢”,用来装东西。

如果说打软鼓的跟收破烂的差不多,那么打硬鼓的,就跟古董行里的“夹包袱”商人很像了。只不过两个行当还有不同。打硬鼓的得用家什:手里的鼓比打软鼓的还小,鼓帮厚,鼓槌用头上裹着皮条的细藤条敲打,声音发出清脆的“梆梆”声,一敲打,半条胡同都听得清。这种人,绝不会随便在平民小胡同走动,大多在败落的王公府邸大宅门和富商大贾住的宅门附近出现,也不会收什么破铜烂铁烂纸书本子,因为他们属于打鼓行的“上等人”。

他们收东西,有时也得吆喝,“梆梆”几下硬鼓声传来,亮开嗓子喊:“有潮银子来卖!有旧首饰来卖!有硬木家什、字画宝石来卖!”。如果哪位大宅门里揭不开锅或急等钱用,本家又是败家子狗屁不通,准得开门招呼,把家里金的、银的、宝石珍珠玛瑙,三块不值两块的卖给打硬鼓的。

打硬鼓的不仅得有相当的资金,还得有学问有见识,懂礼节通人情世故,更得会察言观色、趁火打劫、见缝插针,讲究腿勤、眼勤、嘴勤、心狠。不介,人家本主祖上传下来的珍奇玩物古董,怎么能轻易落到打硬鼓的手里呢?

打软鼓的做的生意不赚钱,靠的是吃苦能干,仨瓜俩枣的生意成不成无所谓。打硬鼓的可就狠多喽!他们会“抱团儿”对付卖东西的本家。假比说,有个大宅门想卖东西,又拿着架子拉不下脸去琉璃厂、当铺,更瞧不起打硬鼓的,两下里一说,本家不乐意卖,或者打算叫别的打硬鼓的瞅瞅。

老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得!这就算叫打硬鼓的惦记上了。已经过了眼的这位打硬鼓的爷,必然会跑到自己同行的云集、交流休息的茶馆,行里人称:“攒口”。进了“攒口”,便把谁家谁府里要卖东西,给了什么价透个底,众人闻言立时明白。打这天起,不少打硬鼓的便纷纷在卖东西的大宅门附近出现,本家叫进来一问,管保出的价,一个比一个低!最后听得本家气死,只好把东西卖给第一个才算完。

这种规矩,行里叫“绷着”,意思是行里做好了“套”,先压压本家的心气。一旦叫他们得逞了,不论多精明的本家,也得被坑。

自然,这行跟古董行一样,也有表面上的行规,说的是“五不买”,一是各种佛像神像不能买,无论是镀金、鎏金、泥金、黄铜、白银的,尤其是佛像“装藏”的,更不能收。因为佛像神像都是有年头,又开了光的,万一收了,处置不当,或是融化、或是刮金,必然“造孽”亵渎了神佛,怕招来灾祸。这是一不买。

另外,就是和尚老道的东西以及他们用的法器不买,出家人是化外之人,不是念佛就是拜神,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本就带点“仙佛气儿”,有些修炼有年的,更是不可小觑,万一收了他们的物件,也怕招灾惹祸。这是二不买。

再有,病人的东西不买。假比说人家家里躺着病人,正熬药呢,不论这家主人卖什么,都不能收,这是忌讳,怕老少爷们背后说趁人之危,干缺德事,发不义之财。这是三不买。

四不买,是鳏寡孤独残的东西不买。因为打鼓的这行,尤其是打硬鼓的,本来干的就是坑蒙拐诈的事,背后老百姓都叫:“缺德丧门鼓”,遇上鳏寡孤独残,除非那些家大业大的,一般都不买他们的,为的是自己良心好过些,积点“阴德”。

五不买,说的是看不懂的物件,绝不随便买。打硬鼓的虽然在打鼓行里算是有学问见识多,其实无非是经验和师承教育,他们又不读书不研究,有时也全凭坑蒙诈,肚子里那点货,跟古董、金银、玉器行里的诸位行家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行家们看东西都有走眼的时候,何况他们,于是便有这条规矩,既谨慎小心,也不会损失太大。

金五爷作为行里的“大拿”,其实没啥大学问,就是靠着腿勤、眼勤、嘴勤、心狠才闯出了名声。

赛金花,清末名妓,是状元洪钧的小妾,随丈夫出使过德、法、意等国。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两宫逃亡,清廷崩溃,京城百万百姓没饭可吃,是她挺身而出,跟瓦德西等德国人商讨联络,运进粮米解救民众,后来慈禧太后回銮,为一个名妓竟然如此出风头大为震怒,找茬把她治罪赶出京畿。

一战胜利,京城举行的仪式还请她参加,后终老京城。

赛金花是清末民初典型的时代名妓,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机遇中虽也随波逐流,却始终有其自己的风采。

乐极生悲,金五爷头几天跟俄国老毛子翻译官做宝石首饰生意时,被七八个贪婪的老毛子抢了货不说,还狠狠揍了一顿,关进了兵营,五奶奶和一家子顿时慌了神,幸亏有行里人来探望,一次次要走了不少金珠首饰,说是去洋人那儿疏通,五奶奶是个小脚,又蠢又笨,被骗走了不少东西,五爷却还是没踪影。直到有高人指点,她带着几个孩子去“赛二爷”府上跪求,又献上了一大包金银珠宝,那位九天护国娘娘一样的京城第一妓赛金花倒还不错,仗义相救,仗着跟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是老相识,救出了金五爷。

遍体鳞伤的金五爷被人抬回了家,遍体鳞伤只剩下半口气在,五奶奶又请大夫又抓药,忙得天昏地暗,钱花了不少,五爷一趟就是俩月,只有小冯帮着跑里跑外忙活,家里没了收入,坐吃山空,可孩子见老爹被洋人打成这样,都不敢再随便出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小冯,只好挑着担子打着鼓,成了家里唯一赚嚼裹的人。

这天,小冯在内城西边转悠了大半晌,看看夕阳西下,担子上俩箩筐里,只有些破布烂衣裳,他整了整破旧的衣衫,跺跺露着被冻得又红又肿脚趾头的脚,咬牙担起了担子,还得继续走街串巷。

舅妈不许他上桌吃饭,又念叨舅舅的伤病,他没敢开口要吃的,十来岁的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只在厨房里找了半个凉窝头垫肚子,一半天过去,身上又冷肚里又饿,走路也踉踉跄跄。

暮色渐深,往时间常见的袅袅炊烟、不慌不忙家长里短的大娘嫂子们呼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以及澄净的天空下“嗡嗡”飞翔盘旋的鸽子,荡然无存,路上全是神色麻木胆怯的老少爷们行色匆匆,不大会儿,四周荒寂萧索,如同鬼蜮。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7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7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