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古玩笔记第九个故事:宝刀记

引子:

夫刀剑之原出已久矣。前王后帝,莫不铸之,但以小事记注者,不甚详录,遂使精奇挺异,空成湮没,慨然有想,遂为记云…有刀名鸿鸣,传自上古,乃黄帝采首阳山之铜所作,创之时,受法于九灵之丘,用阴阳之侯,三才之木,四海之水,五阳之精,八荒之土,合水火之齐,取刚柔之和,日月之光,三载乃成。

成时雷霆大作,神鬼夜哭,黄帝定服章之美、礼仪之大,佩之以玩赏。后传数千载,至汉孝武皇帝,刀长三尺五寸六分,古韵盎然,迥然非三代物可比,武帝爱重东方朔,解刀赐之,朔曰:“此乃重宝也,一雌一雄,雄者黄帝时化为飞鸿,入云中而没,非臣下所敢配。”武帝大笑而罢。

《续刀剑录》

乾隆十三年,钦定大阅佩刀,炼铁为之,通长二尺七寸七分,刃长二尺三寸,阔一寸五分,右银,横为天字一号,纵为炼精,皆隶书。

左横为乾隆年制,亦隶书,下为鼓冶铸刀形。銎为金盘,厚二分,周饰红宝石、绿松石、青金石,相间各四,外衔珍珠。柄长四寸五分,木制,缠明黄丝。末钻铁涂金,周饰红宝石、绿松石、青金石三道,衔珍珠,系明黄,中饰绿松石。室长二尺五寸,木制,饰金桃皮。

琫、珌皆金花纹,饰红宝石、绿松石、青金石各一,中横束金二道,饰亦如之。背为金提梁,左右各饰红宝石四,青金石二,绿松石二,系明黄,属于金环,加革版悬之,版亦饰金。

《皇朝礼器图式》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猖獗一时的日本帝国终于战败,向中美英苏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自甲午战败五十年来最伟大的一次胜利,欢天喜地的人们唱啊跳啊,真是普天同庆,四海欢腾。原先迁都后方的国府靠着半壁河山整整抵挡了八年之久,胜利之前,陪都重庆大大小小的官僚们便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好容易等到日月重光,山河收复,最高统帅一口气松下来,可那群憋了八年之久早“饿”的前心贴后心的官儿们,在一声号令下,忍不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从空中、陆路、海路像一群饿疯了的蝗虫,铺天盖地般涌向了前方,美其名曰“胜利大接收”。

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故都北平就飞来了这么群“蝗虫”,这群人个个腆胸叠肚,眉飞色舞,趾高气昂,瞪大了眼珠子,指挥手底下的喽啰们四处出动八方搜索,凡是战前、战中日本人、高丽人、汉奸们的产业,都被名正言顺的接收,起初还有个章法,后来渐渐地乱了套喽,各部院、各军为了争夺逆产吵得天翻地覆,有些仗着有势力、带兵的,更是气焰嚣张,无数拨人马你来我往,也甭管是不是逆产,看中了把封条一贴,就据为己有喽。

他们为了钱大打出手,闹得故都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恨不得人脑袋打出狗脑袋,一直闹腾到第二年夏秋,才算把真真假假大大小小的日本人、汉奸的财产搜刮分配干净,报上去的不知道有多少,反正一个个接收大员都跟喝饱了油的老鼠似得“肥”透了。各部院大人们也“利益均沾”,睁一眼闭一眼,总算一床锦被遮盖了,才把这番接收闹剧演完。

这番乌烟瘴气的折腾,看得故都的老少爷们目瞪口呆大失所望,纷纷哀叹:“想钟央,盼钟央,钟央来了更遭殃!”,当官的都打了鸡血似得投入到大接收,谁还顾念着日渐残损倾颓的老北平呢?

矗立在华北平原上已然600余年的往日皇都,真的老了。

琉璃厂也老了。前清末年直到民初,这里还了得?全国人文荟萃之地,山珍海宝云集之处,从东门进去,您就瞧吧,买卖铺户星罗棋布一家接一家,就算不逢厂甸庙会,这里也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即便国府迁都南京后,北平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环境,也算是个文化之都,着实红火了几年。可日本人一来,打破了文化之都的美景,残酷的杀戮,狠辣的搜刮,丧心病狂的破坏和蹂躏,让老北平及城里的琉璃厂成了陈年残迹,那年月,混合面都吃不饱,谁还有闲心买古董?不少历经百年的老铺子,就此关张歇业,湮没无存。

不过呢,琉璃厂本身这座巨大的文化珍宝库,历经风霜,回光返照般出现了几次“小阳春”,头一次是辛亥后几年,乍逢国变,南来的官僚大人们蜂拥而来,不少是留过洋却深通官场文化的新人,南北融合后官场和清末王公亲贵的破产,让琉璃厂不少买卖铺户发了一笔,第二次就是茹毛嗜血的小日本打了来,不少遗老遗少和大大小小的汉奸们弹冠相庆,给他们的日本主子疯狂购买搜刮老中国的古董珍玩。

矮墩墩的日本人眼皮子浅,那些徒有虚名的“中国通”文人和色厉内荏的军人们,在小岛子上学的是些不日不西不土不洋的东西,猛一来到老中国,像是打劫的小偷闯进了无穷宝库,看着什么都新鲜,恨不得大包小包把所有看上眼的物件搬到东京去,嘴里说着“不要被支那文化同化”,其实收起汉奸走狗的礼物,比馋极了的寡妇还贪,也就如徐娘半老半推半就,入乡随了俗。

因此,战乱归战乱,可有那么几家铺子,因为跟大小汉奸和日本人关系拉的近乎,在兵荒马乱世事更迭中着实生意兴隆,琉璃厂西街的鉴古斋,就是其中一家。

鉴古斋跟鼓楼东大街几间古玩铺子,都是前清那会儿内廷几个有钱的老公偷着开设的买卖,老公们没儿没女,宫里给的赏赐少的可怜,等混到总管副总管这一级,血更凉、心更贪,跟外朝的大人老爷们没啥区别。宫里历朝收集的珍宝古董书画堆积如山,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皇上吃皇上,这些老公们便趁着职务便利,没少往外运这些大大小小的物件,起初是倒卖,后来学精了,便自己开起了古玩铺,长流水的买卖,各家参股,等出了宫,也好有个赚嚼裹儿的地方不是?

因此清末民初,对京里门儿清要送礼的官员、爱的文人们都晓得,想买好东西,琉璃厂没有的,就得去这几家铺子,甭说是外藩进贡的翡翠玛瑙水晶宝石应有尽有,就连御用的东珠、老佛爷的金刚钻和乾隆爷《石渠宝笈》里著录的法帖名画也能鼓捣出几件来,赞叹之余,这群长胡子的老爷们也不得不佩服那些不长胡子的公公们着实神通广大。

注:《石渠宝笈》

清宫修订秘藏的古书画文献目录秘档,历经三次修订增修,著录记载了清宫大内收存的自唐代以来历朝流传于世的极品古代书画字帖珍宝,是我国古代书画著录文献中旷古集大成之作,也是封建王朝最后一次对历代流传传承千百年的古书画进行的整理品评。

除此之外,尚有一部《秘殿珠林》,记载多为古代流传的宗教书画作品。这两部著录,是现代研究古书画最有研究价值的古籍之一,也多作为宫廷鉴定鉴赏的标准。清代灭亡之前,从未流出宫外。

道光年间之后,老北京古玩行专门经营字画碑帖字帖的大家,秘密通过内务府和太监们的关系,从宫中抄出过一些内容,为本行的不传之秘。所以当年流行的说法:“上过谱”,“著录过的”,大多指的就是手里的字画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这两部书画目录上记载过,以增加字画的珍贵性和价值。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7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7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