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个故事:多嘴多舌的下场
老王是个私塾先生,道德高深,熟读经史,学问很好,对孩子们教导也不错。四里八乡的百姓们都很尊敬他。这天夜里,老王在灯下读书,忽然感到困倦,不知不觉睡着了…
他梦见自己慢慢出了书馆,走在夜路上,四周悄无声息,都点怕人。哗啦啦,后面有锁链声音,他回头一看, 却见两个黑衣衙役,押着两个哭哭啼啼的妇女正往这走。妇女越哭越惨,很是渗人,老王心有不忍,便慢慢走了过去。
只听衙役怒斥道:“什么时候啦,你俩还哭!哭给谁看?!”,老王赶紧过去拱拱手问:“两位官爷!这么晚了还出来拿人?按照制度,是不许随便抓妇女上堂的,你们怎么这样无礼呢?”,衙役一看是他,有些局促,还礼道:“是王先生啊!我们是奉命办差,与你不想干呐。”
老王仔细瞅瞅俩妇女,勃然大惊,原来这俩妇女,一个是私塾主家的母亲,一个是仆妇,都是日常熟悉的人。便更上心,问:“慢来!官爷,这俩人我认识呐,她们不是坏人,又从不犯罪,怎么会被捉拿?是不是搞错了?”
衙役笑道:“哎,王先生有所不知,她俩也没大罪,只是好搬弄是非,胡说八道,口角太多。”,老王疑惑:“这不对啊,多嘴多舌,爱唠叨是妇女的习惯,也不能因为这点小过错就抓人啊。”,衙役说过:“多嘴多舌,胡说八道,搬弄是非,看起来事小,可有关妇女们的风化,没抓错,您就别管了。”
老王拱手劝道:“二位爷,她们虽然有罪,可毕竟是我主家的家里人,请看在我的薄面上,放她们一回,回去叫她们改。”想了想,又从口袋里掏出200钱,送给衙役。苦求了半天,衙役指着主人母亲才说:“既然是王先生说了,咱们也不能不给你面子,这个人放了吧。叫她回去可得改改,不然下次可跑不了啦。我们那边用不着你这钱,拿回去吧。”,说着把主人母亲放了,老王还想救仆妇呢,衙役已经押着她快步如飞一溜烟不见了。
老王叹息不已,领着主人母亲往回走,忽听一声鸡叫,倏然惊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书屋里呢,披衣起来喝了两杯茶,正奇怪怎么会做这种梦,忽然书童来报:“老师,昨天夜里主家出了怪事!”
老王问:“什么怪事?”
书童说:“昨夜主家的母亲和一个仆妇同时暴死啦!谁知后半夜,主人的母亲慢慢醒了过来。您说奇怪吧?”
老王摇头说:“哎,这都是说话不注意闹得。以后跟主家说,可要注意了。”
果不其然,主家母亲醒来后对老王救命之恩大为感激,再也不敢多嘴多舌胡言乱语喽。
故事完。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第一百九十个故事:侠盗我来也
老年间京师有个下三门的偷儿,轻功绝顶,神秘莫测,每每潜入王公贵胄、富商大贾家里偷盗钱财,虽高墙大院,防护严密,也能被他得手。临走时,这个偷儿必得在被盗人家的墙壁上用粉笔写下:“我来也”三个大字。
闹得四九城文武大臣八旗贵胄们惶惶不安。有些丢了金银财宝的还不敢说,怕朝廷追究钱财来历,可不说吧,都是有脸面的大员,因此众官员都憋着劲儿,要逮住这个小贼,把他千刀万剐泄愤。
九门提督得了大臣们的言辞训斥,派人去查,可被盗的金银财宝成千上万,市面上根本找不到赃物,当时衙役四出,八方搜索,就是查不出来,因此顺天府这些官员衙役也见天惶惶不安。
话说这一天,通州忽然来报,说抓了个小贼,自称“我来也”,朝廷众臣大喜,三法司立即下了严令,派人押解来京,下了刑部天牢,严密防范,就等坐实了罪状,判他个砍头之刑。
刑部有个牢头老王,在刑部当差已然30多年,见了无数的江洋大盗杀人越货的凶犯,上头派他看押我来也。老王发现这小贼年纪不大,长得也不像坏人,进了大牢,不慌不忙,神色照常,说话也彬彬有礼,于是心里就有些疑惑。
这天晚上,老王来给小贼送饭,看他吃饭,老王掏出烟袋锅子点了一袋,慢慢说:“你这人真怪!说是大盗吧,瞅着跟个书生似得。你不知道上头恨死你了,要奏报皇上,要你脑袋?!”。小贼呵呵一笑说:“哎,我啊,就是个小贼,根本不是‘我来也’。”
老王大惊,问:“那你为啥承认呢?”,小贼说:“那不是我初出茅庐,想在江湖上赚点名气嘛。我以为顶多打我一顿,把我放了呢,谁知竟然下了刑部大牢!老哥,看你挺和气,你好好照顾我,我有厚报。”,老王嗤笑道:“你小子还说笑话呢。行啦,我也不管你是不是,在我这一亩三分地,好好待着,别惹事,大爷我就照顾你。”
老王说话算话,对小贼着实不错。半个月后,小贼偷偷给老王说:“老哥,你今晚去万寿寺佛塔下头东北角一棵松树下,挖吧。”,老王惊讶:“挖什么?”,小贼笑道:“你去了就知道啦。不信拉倒!”
老王下了班,心里忐忑,想不去吧,心里又惦记,刚上灯,他便偷偷出了家门,雇车到了万寿寺,进去悄没声的到了后头佛塔,找到松树,偷偷挖,挖了片刻,果然见泥坑里有个蓝皮包袱,取出来打开一瞧,妈呀!是300两白花花的雪花白银!
老王心里哆嗦着抱着包袱就回了家,把包袱藏在床底下,心里兀自突突直跳,想起小贼那副模样,必然是他的赃物!说不定这小子就是“我来也”呢!可钱财动人心呐,不要白不要。老王便收了银子,从此对小贼照顾的更好了,天天鸡鸭鱼肉不断。
又过了一个多月,这天小贼偷偷给老王说:“老哥,你待我不错!你呀,今儿晚上去北边土城某某井,那里有点东西送你!”,老王诺诺连声,晚上回去就出了德胜门,直奔土城,果然,从一口荒废的井里,掏出20多件赤金酒具!喜得老王开怀大笑。
没过三天,这天老王去给小贼送饭,小贼叹息,老王问:“怎么了爷们,在这儿不舒坦?”,小贼笑道:“我是有事求你啊,不知道你老哥有没有担当?”,老王一听脸涨的通红:“啥?我没有担当?!你小子思量棉花访一访,我在这儿什么名声?!”
小贼笑了,说:“知道老哥仗义,所以送了你金银。今晚啊,我有点事,请你为我暂时脱去枷锁,我出去走一趟,五更天必然回来。老哥有胆么?!”
“啊?!”老王一听冷汗下来了。这是刑部天牢啊,私放人犯,查出来就得诛灭三族!预想不答应他,小贼冷笑:“老哥拿了我这么多金银,还怕我跑了?说实话,我真跑了,这会儿就走了。只是不想留个坏名声。你想想吧。”,拿了人家的手短啊,老王只好答应,偷偷给他换了身衣服,趁着值夜班,带他出了大牢,在牢门口小声嘀咕:“我的小爷爷!你可得回来啊!”,小贼摆手一笑,几步就没了影儿。
这天夜里,老王心里仿佛揣了只兔子,一时三惊,哆嗦成一团。看看天色,一更、二更、三更…到了四更半,老王坐不住啦,惊慌失措,差点吓尿了裤子,五更一到,再看小贼没来!他捂脸叹道:“哎!我命休矣!”,谁知话音未落,就听耳边呵呵直笑:“老哥,我回来啦,你胆儿这么小!”,一回头,霍然是小贼!只见他轻轻一点,就从墙上落了下来,如同鹅毛。
老王一把拉住他就不撒手啦,赶紧把他送进大牢,问他去干嘛了,他也不说,躺下就呼呼大睡。老王放了心,也回家睡觉。
不料第二天,四九城就传开喽,说是索中堂府里昨夜失盗,皇上御赐的一匣大东珠和200两黄金被盗!墙上写着:我来也。可把索中堂气了个半死,早朝之上,当场奏明皇上,龙颜震怒,把刑部、九门提督臭骂一通儿,刑部尚书疑惑:“我来也这个大盗已经被抓住啦,还在刑部大牢关着呢。怎么会跑到中堂大人家里偷东西?”
皇上训斥道:“你抓得那个肯定不是‘我来也’啊!必然是下面办事的人糊弄你!以至于抓错了人,赶紧把人放了,再派得力人马去追捕。”
刑部尚书不敢不从,回来只得打了小贼20板子,当堂释放了。
老王听说这事儿,觉得特别奇怪,回家一想不禁大惊,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原来小贼真的是我来也啊,他还真聪明,用这办法逃了!还不连累自己,嗬!也算一条汉子。
当天夜里,老王睡的正香,忽听房上有人走动,哐当!一声,从窗户里扔进个包袱,老王大惊,赶忙起身,就听外头有人笑:“老哥,我走了,感谢感谢!后会有期!”说着一阵风,悄无声息了。老王两口子打开包袱一看,明晃晃200两赤金锭子晃人眼目。
老王知道是我来也报答他,便收了金子,密不告人。打那以后,我来也在京师一带销声匿迹,据说去了江南。
故事完。这个故事跟宋朝笔记故事其中一个很像,小时候看《康熙微服私访记》—《八宝粥记》里夏雨演的那个侠盗“我来也”,其典故大概就出自这里哈哈。
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