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个故事:绿林儒生
五代十国年间,天下战乱,各地盗贼蜂拥而起,有刀便是草头王,各地的绿林之人也参与其中。当年洪州府很多举人去金陵府参加南闱考试,大家都带了不少川资路费,儒生们说:“道路不宁,大家伙可得团结啊,千万别遇上盗贼。”
船走到淮河,有个少年请求搭载,众人见他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便问:“你也是去金陵府考试么?”,少年拱手道:“是啊!千万请诸位师兄带我一程吧,此地多盗贼,我去金陵考试怕碰上贼寇呢,见诸位师兄在船,想搭伙。”
众人见他像个秀才模样,就答应了。叫他上了船,这少年很是乖巧,从行李中拿出好茶,用江水煎茶,遍送众书生,又拿出干鲜果品请大家品尝,众人品茗谈话,发现少年谈吐不俗,博学多才,不禁大喜,都以为少年是个俊才。
这天黄昏,彩霞漫天,夕阳西下,江河乱流,这只孤舟停靠在芦苇间,众人吃了饭正闲谈,少年笑道:“此地江天晚景很不错,我有短笛,愿为诸位师兄奏一曲。”众人大笑道:“好,我们听听你的笛声。”,少年拿出一管紫玉笛,靠在船头徐徐吹动,片刻就听笛声悠扬,妙音如絮,直吹得鱼龙惊飞,月华四射,大家如痴如醉,拍掌击节赞叹道:“妙!真是空灵娟逸,令人心驰神飞!”
众人话音未落,“噌!”一声,就见一彪形大汉纵身跳入船上,手执一柄金刚铁伞,对着少年头部猛砸,少年惨叫几声,脑浆迸裂登时落水而死!大汉大笑道:“你这小贼胆敢如此害人!今天死在我手里也算你的造化!”,众人看,这大汉九尺多高,形容古怪,豹头环眼,满脸钢针般的络腮胡子扎煞着,犹如门神!吓得大家无不胆战心惊,瘫软在地,惨叫道:“贼、贼寇杀人啦!”
大汉笑道:“你们别怕!你们可是去金陵府赶南闱考试的举子?行李里带的钱不少?”,“是、是啊!你要钱我们给你,千万别杀我们!”,大汉笑道:“我不杀那贼,贼今晚就要动手杀你们这些举子啦!笨蛋!”,众人疑惑不已,先拜谢,刚要问呢,大汉说:“这群贼子很厉害,今夜就要来动手,你们若是怕,就去前面三里村子里,有个高老头开的店里休息一夜,不怕的,就在吃看我杀贼!”。举人们都是文弱书生,哪个不怕,便纷纷登船走了,有几个胆大的怀疑大汉,就留下来看。
大汉也不在意,叫留下来的几个书生去船舱里睡觉,等他叫再看热闹,自己坐在船头,取出酒来豪饮,喝了十几碗,大汉把铁伞当枕头,躺下就睡着了,片刻间鼾声如雷,几个书生在船舱里紧张地往外看。
半夜子时,熟睡的大汉忽然大叫道:“贼来了!”,纵身跳起来握着铁伞警戒,船舱里的书生大惊缩成一团偷窥。此时月黑风高,繁星点点,四野雾气沉沉,蹭蹭蹭几声,由打野地里跳上几个人!为首的大喊:“好小子!你敢杀我弟弟,今天我就取你的狗头给他报仇!”说完挥刀砍来,大汉举伞挡住大刀,挥手就是一拳,打得那人鼻子嘴窜血,周围几个贼人刀剑齐下,大汉从容抵挡,左冲右突,一柄铁伞挥动开来,呼呼生风,光芒闪烁,杀气腾腾,不大会儿为首的几个贼人被打得头破血流,死在当场,剩余的贼人见状一声唿哨,呼喇喇跑了。大汉大笑道:“跑得了么?!”顺手拾起地下贼人掉落的弓箭,扣弦搭箭,一箭一个,连发连射,射死了逃跑的那些。船舱里的书生们咬着舌头两股颤抖,汗如雨下。
大汉杀完贼人,回到船舱里笑道:“众位师兄师弟们如何?”。大家大赞说:“好功夫!好手段!”说着拿酒来给他庆贺,大汉笑道:“不敢当啊!我也是要去赶南闱的书生!”,“啊?!”众书生以为他说笑话呢,大汉说:“不是开玩笑啊,你们以为儒生就得文质彬彬孱弱无比?忘了孔老夫子说的当年儒生都要学习六艺!国家求才若渴,自然得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我这等书生跟诸位没法比啊。”
众书生这才得知,大汉正直刚毅,也是个读书人,都纷纷拜谢:“不敢问您姓名!请将军说个名字,日后当报答您救命之恩!”,大汉扶起众人,用铁伞敲击船板笑道:“我不是什么将军,也没什么名字,更不图你们报答。古人说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咱们都是书生,萍水相逢,何必说这些呢?好了,前头就是热闹地方,没了危险,我告辞啦!”,说完纵身跳下船,眨眼不见了。
众人又惊又喜,恍如梦中,第二天船到前头,接了胆小的那些书生,说了昨夜之事,众人以为遇上了江湖大侠,都惊叹不已,商量好,再遇见他一定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不久到了金陵府,科考大典开始,有个被救的举人正带着东西进考场,忽然看见一旁号舍里,那天的大汉赫然端坐!心说:这大汉果然没说谎,乃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啊!就过来拜见。谁知大汉抬眼看看他,说:“你认错人啦,我不认识你。”。举人纳闷,片刻明白:人家这是不想露出真实身份啊。心里更加敬佩他。两人考试的号舍正挨着,举人发现大汉桌上就放着铁砚、毛笔,别无长物,大汉躺在铺板上呼呼大睡呢。
举人想:“这样来考试,怕不得名落孙山?”次日上午,举子早已写完了文章,正要缮写在答题纸上,忽想到:这大汉如此豪爽忠义,仁厚豁达,万一考不中岂不是凋落人才?再说有救命之恩,我得报答他一下!举人也是个仁义之人,就小声悄悄隔间的木板,叫醒了大汉说:“老兄别睡了,一会儿要交卷,我见老兄一个字也没写,这样吧,我把我的卷子送给您,虽然我学识有限,不过考中还是胜券在握,也算我报答老兄的一片情谊!”
谁知大汉听了浓眉倒竖怒气冲冲训斥道:“你这个小子真是败坏了我的大事!断送了我的会元(礼部考察第一名)啊。”举人闻言大惊,尴尬不已,大汉叹息说:“哎,小子小子,难道不是命嘛!我本想考个第一,谁知叫人打断了思路,这下只能考第二名啦,古人说万金之宝,当首献于朝廷,怎么能随波逐流,甘居牛后?被别人耻笑呢?这位师兄,你别怕,这都是我的命啊,今天我把我的文章送给你吧,可以考中第二名,也不负你数千里辛苦艰难,长途跋涉之苦。”,说完,在答题纸上挥笔疾书,如电光火石闪烁,风行海涌,滔滔不绝,片刻写完,扔给了举人说:“我去了,从此不可再见。师兄做了官,一点要记得百姓疾苦,造福于民啊!”,说完收拾好了笔墨,向上交了白卷,扬长而去。
举人目瞪口呆,接过大汉文章一看,真是文气贯通、立意大气蓬勃,书法也雄健有力,羞得他脸红不已,赶紧把自己写的酸文扔了,把大汉的文章抄在答题纸上,送了上去,等发榜之日,举人果然高高中了第二名,此后一路青云直上,殿试一甲,入了翰林,成了朝廷有名的文臣。
数十年后,大宋统一寰宇,南唐灭亡,当年的举人此时成了南唐朝廷重臣,受降之日,跟着后主李煜跪在宫门外无限感慨,忽见一威猛将军大步流星前来,拱手施礼搀起他,笑问:“师兄,还记得当年一起考试的场景么?”,举人大惊忙问:“你、你是救我们的大汉!”“是啊!当日我北去投入军中,承蒙两朝君主不弃,做了大将军,如今圣朝统一天下,版图归一,你老兄还是跟我回汴京去享福吧。”。
两人回忆前尘往事,不禁携手大笑。
故事完,这个传奇故事很有唐朝虬髯客与红拂女、李靖的风格,特录于此,朋友们可以看文遥想当年英豪的风采。
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