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个故事:神算之人外有人
江西南昌府有个老于,打小爱好星象数术推演预测的技艺,常常自己学习推算,几十年内技艺大精,成了远近闻名的数术高手。
这年秋天,老于听说两江总督徐大人特别喜欢高人名士,有意去投靠,便打点行李上了路,正走到扬州府,住宿在一家老店,碰上个年轻的同道,这人姓王,谈吐风雅,气质高雅,俩人相谈甚欢,不过老于有点小看小王,觉得他太年轻,便拿出一副老前辈的样子,端着架子常教育小王。小王也不以为意,恭敬如初。
这晚月明星稀,俩人正在院里喝酒聊天,说起数术之学,老于高谈阔论,什么先天八卦阴阳星象紫微九宫休咎之术侃侃而谈,听得小王津津有味,末了,小王微笑道:“老前辈如此精通,何不现在演示一番,叫我等也开开眼界呢?”,恰巧店主也是个很信数术的人,便高兴参与。
小王说:“请老板用两只碗扣一个东西,于老前辈算一算是啥。”,老于点点头,店主赶忙预备了,摆在桌上。老于推算了半晌,笑道:“里头是个铁物件!”,店主鸡啄米似得连连点头称赞:“高人!高人呐!”,小王也掐指一算,笑道:“铁是铁,不过请问老前辈,到底是什么铁物件呢?可否算出来?”,老于掐算良久,摇摇头。小王笑道:“里头是颗断了的钉子啊!”
店主大惊,打开碗一看,果然是颗断了的铁钉。老于见状,老脸就挂不住了,心说你这毛孩子竟然能胜过我?!又叫店主在碗里换了一件东西,俩人再算。
小王知道老于上火斗气,也不说明,微笑着掐算完毕,老于先说:“哈哈哈,这里头是条鱼,还是条熟了的鱼,嗯…缺了一只眼。”店主一听拱手肃立,笑道:“于老先生真是半仙啊!”,小王却道:“非也非也,鱼是鱼,双目都在。”,老于大怒:“你这小孩子乳臭未干,懂个什么!打开看看!”
店主打开碗,仨人一瞧,果然是条蒸熟的鱼,一只眼在,一只眼没了。老于得意洋洋说:“怎么样?小王,你还是多学几年吧!”,小王不慌不忙微笑着用筷子把鱼口一挑,没想到鱼嘴里掉出一颗眼!店主和老于勃然大惊,老于脸涨得通红问:“失敬失敬!不知小王先生从哪里学的如此神术?现在去哪里?”
小王大笑道:“不敢!我是自己随便研究着玩的,没拜过师父,前几天刚去了两江总督徐大人府上,本想去显示一下我的技术呢,没想到那里的高人数不胜数,比我强的有的是,我羞愧不已,就回来了。这不,正要回家继续研究呢。”,这话一说,羞的老于无地自容,只好唯唯拱手,再也不敢去了。
老于回家后,并没有放弃,加紧努力研究学习数术之法,五年后更是精深,一天听仆人说,小王先生来访,老于笑道:“我得试试他的手段有没有进步!”便对仆人说:“你跟小王先生说,我没在家。叫他算算我去哪儿了!”
仆人唯唯而去,不大会儿满头大汗跑回来叫道:“神了!神了!”。老于问:“咋了?!”,仆人苦笑道:“老爷,人家小王先生太神了!人家掐指一算说:‘你们老爷没外出,就在家里,坐在枣树下头,旁边有个石桌,上头摆着香茶鲜果,旁边还有几本数术的书,有《太乙神术》、《参同契》…’”,“啊?!”老于惊得目瞪口呆,全叫小王说准了!
老于口服心服,赶忙整理衣冠,大礼出迎,老于拍着小王的手叹服道:“佩服佩服!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两人拉着手大笑不已,从此成了一起研究数术的忘年好友。
故事完。国人里年纪大的都比较像老于,好为人师故步自封还看不起年轻人呵呵,有这种心态的人大可不必用自身的所谓经验、阅历去肆意教导别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世界和生活,那种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跟时代并进,看不惯可以,千万别倚老卖老的卖老腔充大蒜,小心被年轻人打脸哦哈哈。
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第一百四十四个故事:文慧禅师
老钱在杭州府做官时认识了一位禅师,法号文慧,俩人都是饱读诗书,深通内典之人,因此成了好友,数年后,文慧禅师圆寂,老钱也告老还乡。时时思念当年与文慧禅师一起谈古论今的意趣。
这年夏天,老钱忽然得了怪病,请了不少大夫来家里诊脉,大家都不知是啥病,家人忧心忡忡看着老钱病入膏肓,十分着急。三月初五这天夜里,老钱正睡得迷迷糊糊,桌上蜡烛摇曳不定,忽然一股异香泛起,老钱慢慢睁开眼,见室内霞光艳艳,床前正站着个人,仔细一瞅,正是满面红光一脸仁慈的文慧禅师!
“钱兄一向可好?贫僧知你身体违和,特来探望一二!”,老钱大喜,一把拉住文慧禅师的手说:“感谢大和尚美意!哎,只怕我这病好不了啦。”俩人相谈甚欢,老钱的精神也好多了,文慧禅师笑道:“钱兄时运正隆,些许小病无妨的。”说着话从宽大的袖子里掏出一张纸搁在老钱枕头边说:“这是个治病的方子,钱兄吃三剂便可大安,老衲告辞了,日后有缘再相聚吧。”说完起身微笑着点点头,倏然不见了。
老钱正纳闷呢,猛地想起文慧禅师早已圆寂,登时大悟,惊出一身冷汗,睁眼再看,屋里安谧如初,以为是南柯一梦,可枕边果然有一纸药方,他叫来家人,按方抓药,只吃了三剂,果然身体康泰。家人们也惊诧,以为文慧禅师已然成神,便在府邸侧近给文慧禅师修了一座小庙供奉他。打那以后,钱氏族人凡是遇到危难困苦、水旱灾年,常常来祈祷,老钱的朋友有一位会扶乩请神的,在庙里主持,扶乩时,果然能显示药方和避难之法,给大家治疗疾病,救人危难,无不灵验。如果遇到不能救治的,扶乩则不答,乡间的老少爷们都尊崇有加。
这年,有个好斗的钱氏族人跟人打架,被刀砍中手臂,鲜血淋漓,药石不治,这人跑到小庙里请扶乩问药,扶乩文说:“不治”。这人大惊,爬在地下大哭求救,片刻乩文说:“出寺门,随手抓一把草敷上。不要再来问了。”,这人赶紧磕头,出了庙门随手抓了一把青草敷在伤口上,片刻流血停止,也不疼了!这人大喜,三天后伤口就愈合了,只是结了一个疤,这人老觉得不好看,便不断抠,抠来抠去,疤皮一掉,登时血流不止,片刻间这人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再没醒过来,大家这才知道,乩文说:“不治”原来指的是终不治而亡啊。
后来又有土匪劫掠村镇,大肆烧杀抢掠,大家伙公推老钱问卜,请扶乩问大家去哪里逃难,老钱请了三次,每次扶乩都说:“还走何方?”,三次都是如此回答的。众人大惊,老钱哭道:“莫非我们钱氏一族要被灭族么?!没地方逃命啊!”,大家面面相觑,相与大哭。这天夜里老钱在灯下愁闷,家人都在收拾东西准备逃命,老钱说:“哎,既然文慧禅师传下来的乩文说没地方可逃,你们还往何处去?”,大家说:“老爷,也不能这么坐着等死啊。”,钱夫人问:“老爷,乩文所说只有这一种解法么?”,老钱沉吟半晌,嘴里嘀嘀咕咕突然大喜:“快!快叫人通知大家,咱们往西南跑!要连夜逃!”
众人不解,只好听命,四邻听说老钱有了主意,都扶老携幼跟着跑,跑了几十里地,暂且安居在那个村镇中,等了半个多月,贼寇并没有来骚扰,不久被官军剿灭,钱氏村子虽然被烧毁了一些房屋,可没有伤亡人口,众人都敬佩称赞老钱的智谋,老钱感慨道:“大家哪里知道,这是禅师赐予的乩文灵验无不,都是他的功劳啊!”
众人不解,老钱说:“大家知道这处村镇叫什么?”,有个机灵的猛然明白了,大喊:“对啊!这里就叫‘何坊镇’!乩文上不是说‘还去何方’么!原来是叫咱们来何坊避难啊!”,众人这才大悟,回村以后,给小庙添砖加瓦,再修缮一新,直到清末,这里依然是钱氏族人顶礼膜拜的一处古迹。
故事完,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