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个故事:古庙凶煞
湖南常德府有个读书人叫老王,深通诗书文采风流,在云南做官的朋友家里做客多日,想回家探望,朋友说:“也好,带点本地特产,回去给嫂子问个好吧。”,又派了一名强壮的仆人,挑着担子跟随老王启程回乡。
这天快出云南地界了,金乌西坠天色将晚,主仆二人来不及住店,路过一个小山村,老王找了个老人施礼说:“老人家好,我们主仆是走远道的,想借宿一宿,明日赶路,不知此地可有客栈呢?”,老人上下打量他们一番笑道:“客官,此地没有旅馆客栈啊,我们家里都很穷,也不方便请您住。只有村外有一座古庙,可是不知客官您胆子大不大?”
老王一怔,忙说:“还好吧,虽是天涯旅行客,不过我一向不在乎什么邪祟的。”,仆人却有点发抖,老人点点头:“这座古庙好几百年了,听人说常有妖物作祟,头些年有几位客商暴死在里头,一直没人敢留宿,你们不怕,我给你们预备点灯烛,你们去那吧。”说罢,老人给了老王两盏油灯,一张几案,老王感谢不已。
进了这座古庙,果然残垣断壁非常破败,仆人更加胆颤,老王说:“你在我屋里搭一块席子,咱们晚上睡觉可得小心!”仆人唯唯听命,收拾停当,仆人累坏了,盖上被子呼呼大睡。老王不敢睡,拿出携带的书籍,在灯下读书,顺手拿出批注书籍用的朱笔砚台搁在桌案上,定心宁神,准备妥当。
二更天过后,院里忽然起了一阵旋风,恍然中出现个十八岁的红衣美女,翩翩袅娜进了屋,对着老王直笑,老王心知美女异常,目光炯炯盯着她不说话,半晌,女子忽然开喉唱起了妙曼歌曲:“昔伴笙歌队,今居土木旁。铜丸埋汉殿,谁是定陶王…”词曲断断续续,清丽优雅,音节铿锵,非常好听,唱完女子笑道:“您这位道德君子听过这么好听的歌曲么?”
老王摇摇头,女子走近他的身边笑道:“还有一曲奉上。”,说罢拂袖摆衣,明眸含波,缓缓唱道:“白月尘生暗铁星,漆床孤卧蛮冥冥。都昙答腊无消息,肠断花奴空泪零…”,老王点头:“词曲很妙!还有么?”
美女大喜,又唱道:“闻道萧郎爱细腰,齐娘薛姊颤声娇。自怜不及双飞鹭,犹伴行人宿丽谯。”唱完拿乔作势,妖媚百生,含情脉脉作势要抱老王,老王大笑道:“好个妖物!看看我的手段!”话音未落,手提沾满了朱砂墨的朱笔,对着美女脸上就是一通写画,“啊”美女见状大惊失色,捂着脸化作一团青烟消散了。
此时仆人也被吓醒了,老王安慰了他,二人坐到天亮,村里人担心他俩,早早过来探望,见二人安然无恙,大为惊奇,老王给村民说了原委,吩咐道:“我已然用朱砂墨镇住了它,大家快在院里找找,有朱砂墨的东西便是怪物!”,村民互相壮着胆找了半晌,果然在佛殿外的一处角落,找到一只破败的很大的法鼓,上头朱砂墨迹斑斑,老王指着它说:“就是它了!”,招呼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用刀斧砍破大鼓,登时浓重的腥臭血腥气味铺天盖地,熏得人纷纷呕吐。
大家细看,无不惊骇!原来大鼓里流出污血和白惨惨的人骨无数,果然是它做的孽!老王叫人架起柴火,一把大火烧了大鼓,众人无不感谢老王的智慧和勇气,纷纷拜谢,打那以后,此地的妖物害人就绝迹了。老王也安全到了家。
故事完。我们遇到恐惧的时候,一定不要怕,老话说越怕越出鬼,只要心正便生出义气勇气,探查出恐惧的本源,便能消除它。所以对于未知和谣传的恐惧,一定不要轻易信,老王就是个典型例子。而那只作妖的大鼓也有点可悲,既然能做这么多优美的词曲,何必去害人呢?看来世间的事真是不能用常态去揣度哦。
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第一百三十九个故事:雪媒人
古时候,江西崇仁县有两家娶亲,一个是姓贾的大富户,一个是姓谢的读书人家,贾家娶得是王翠芳姑娘,谢家娶得是吴大妞姑娘。
两家聘礼已下,择吉日迎娶,也不知先生怎么算的,两家竟然选了一天娶亲,这天两家送亲的车轿在路上一起出发,绵延数里,大家伙儿都蜂拥来看热闹。
走着走着,忽然冷风大起,彤云密布,飞雪如花,飘飘洒洒漫天飞扬,不一会儿就覆盖了山野道路,四处一望白茫茫一片。两家送亲的着了急,这可咋办?原来乡村土路本就不宽敞,加上送亲的队伍车轿人马纷纷,这下连道路都认不出来喽。
幸而两家送亲的长辈们有预备,便叫人在花轿上遮盖了油布。两顶轿子都差不多大,彩饰也相似,走到中途,风雪更大,便找了个茅草亭子休息。亭子不大啊,这群轿夫奴仆四处寻找枯枝败叶,在里头烤火,只是苦了两个新娘子,盖着红盖头在大轿里不好意思出声,就听外人人马嘶鸣,到了下午,大雪下了1尺多厚,风雪丝毫没有停住的样子,两家都怕天晚道远,送亲的长辈吆喝几声,众人乱纷纷进了亭子,各自抬着自家的花轿分道而去。
且说王翠芳姑娘进了新郎家,又冷又饿又累,盘腿坐在床上只流泪,半晌闻听外头酒宴欢歌,偷偷掀开盖头想找点吃的,可环视新房左右,嫁妆用具非常简陋,看起来根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由疑惑,刚吃了两个鸡蛋,新郎官进了屋,她赶紧盖上盖头盘腿坐了。
新郎官一挑盖头,看着面前花容月貌的翠芳姑娘很是高兴,刚要亲热,翠芳叹道:“郎君别急,我家陪送的紫檀镜台和箱笼在哪?叫我的奴仆来给我卸妆更衣啊。”,新郎一怔,随即笑道:“媳妇儿,你是做梦呢么?你家从没有陪嫁这种物件,哪里去找?”,翠芳也大惊问:“贾郎,你何必骗我呢?是不是你家把我的陪嫁卖了换钱啊。”
新郎看着翠芳笑了起来:“哈哈哈,假郎?我是你的真郎君,哪有什么假的?”。翠芳皱眉问:“你不是姓贾么?”,新郎官扶着她坐下笑道:“你真癔症了么?我姓谢啊!”,翠芳闻言惊骇,忍不住大哭起来:“啊!我被贼人卖了!救命啊快来人啊!”,新郎也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外头的亲人都涌进来询问原委,翠芳姑娘泪流满面,哭得说不出话来。
新郎的母亲见状大怒,训斥道:“你这媳妇儿好不知道理!我家本来就是寒素的读书人家,谁会做贼?你爹妈嫌弃我们家穷,教你做这种伎俩么?你家不是姓吴么?!”,翠芳闻言恍然大悟,赶紧说:“我知道了!你媳妇儿姓吴啊,我姓王,来的时候同遇到一个出嫁的人家,因风雪很大,在亭子里避雪,听下人说了出嫁人的姓氏,雪大了以后,我们家长辈怕路远,急匆匆上路,必然是当时轿夫们抬错了花轿,赶紧叫人去贾家说明白啊!”
谢家的人和送亲的人闻言一搭话,果然如此!登时又惊又乱,大家伙儿谁也没遇上过这种事儿呢!谢家母亲听了这话,也大感意外,立刻叫人去贾家报信,谁知贾家离这儿30多里,等报信人去了,吴大妞早跟贾新郎同入洞房,得享鱼**欢了!这可麻烦喽。原来吴大妞进了新房,发现陪嫁丰厚奢华,一听说话,早已知道误入了贾家,而羡慕这里富贵,所以定了心机,冒充翠芳跟新郎官睡了。现在真相大白,吴大妞便假装大怒冤屈,寻死觅活,贾家的儿子享受了云雨之乐,也不愿再换过来。报信的人回来一说,翠芳姑娘更是绝望,跌足大哭要自杀,谢家母子劝了半晌不管用,有送亲婆婆亲自出马劝道:“哎,王小姐,我干了几十年送亲婆婆,从没见过出这种差错啊!看来王家和谢家的婚姻乃是天定因缘,是月下老人故意在姻缘簿子上写错了,如今已然弄假成真,你就该嫁给谢家公子,不然这事儿传出去,两家岂不都没了面子?!你的名声咋办!”
翠芳只是不听,半晌说:“愿意听父母之命。”,谢家赶紧派人去王家找到王老爷子,说明原委,王老爷子深感意外,想了半天说:“这事儿离奇!看来真是这场大雪弄得阴差阳错啊。既然如此,那就答应谢家吧!”又派了人去谢家说合,翠芳听了父亲有话,这才大礼拜见了公公婆婆,跟谢公子入洞房,成了夫妻之礼。
不久之后,贾家因为做生意失败,家业萧条,贾公子富贵出身,常出去寻花问柳,吴大妞本来想过富豪生活呢,因此忧郁成疾,一病死了。而谢家公子读书刻苦,不几年便考中举人,又中了进士,王翠芳跟着夫君去了北京,成了官太太,二人伉俪情深,儿女双全,一生幸福。
这事儿在当地流传久远,老少爷们都说这是王小姐命中有福,大雪做媒,成就了一段佳话。
故事完。这段故事可不是假的,数百年后,著名京剧曲作家翁先生在古籍中发掘出来,重新编排演绎,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京剧名篇《锁麟囊》,而故事原型,正来自于此。
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