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大喜,赶紧再拜,问起天宫仙境,仙娥说的历历在目,老杨是文化人,文采风流,便跟仙娥对诗词文章,不料仙娥点评的很精确,还自己写了一些,老杨惊诧,一一记录,读起来凄艳绝伦,非人间凡品。老杨问起仙娥的平生事迹,仙娥却讷讷不言,他好奇心大起,拜了好几次,仙娥在沙盘上写道:哎!回首前尘往事,直叫我伤心!隐隐烟雾中,仿佛有弹泪声,片刻间朱笔飞动,有黄仙娥来了,也是女仙,跟仙娥还是表姐妹呢,她在沙盘中唰唰写了一段,却是仙娥闺阁中有趣的轶事奇闻,文章清丽可喜,老杨一面供香茶果品,一面挥笔记下了这段文章:
仙娥名曰薛琼枝,湘潭人,年十六岁,才艳绝世,跟她父亲镇守杭州,住在杭州府衙问花楼中,俯临西湖,云树烟波浩渺,碧空荡漾。仙娥爱兰花,在楼前种了很多,衣服裙子上也绣满了兰花,平日书画也多写、画之,常跟家人说:“兰花逸韵幽香,就是我辈后身啊,应当倍加珍爱。”,问花楼中陈设古籍数百函,薛小姐梳妆打扮后,点燃一炉幽香,对窗读书。
天清气朗的时候,薛小姐就带着丫鬟做画舫入西湖游览,观赏各处名胜景观,怕有人认出,还常乔装改扮成男子形象,于月光清明之际,换上紫袍乌纱,骑着白雪龙驹,带着绿衣佩短剑的侍女几十人,骑马在岸上观花,入万花丛中流连忘返。
那时芙蓉盛开,笙箫笛管时断时续,湖水如宝镜澄明,月色流素光满空,西湖岸边的亭子里,薛小姐自制新词曲,众侍女歌舞欢乐,声震林岳,鸥鹭惊飞,兴致达到高丨潮丨之际,更是拔剑起舞,银光闪烁,与歌声应和,于是剑光月影,花光水光,交相辉映,湖中一草一木,神应妙和,都有了歌舞之态,夜色盈盈,夜半时万舟如蚁,附近的游客、乡民齐聚来观,众人寂然无声,看的如痴如醉,手舞足蹈。第二天,杭州府老少爷们争相传颂,都说昨夜有神仙下凡在西湖边歌舞呢。
久而久之,薛小姐的父亲薛大人知道了女儿的行为,有些发怒,且小姐得到了一副画,上头有题诗,写道:
梦里胡山是也非,向人杨柳自依依。
六桥日暮花成雪,肠断碧油何处归。
看完诗句,薛小姐黯然神伤,便不再出游。每当庭院疏雨垂帘,落花飘舞,便潸然泪下,慢慢得了病,病笃之时,强撑身体起床拿了笔,自己画了自己的肖像,随即烧掉。再画一副,却是仙人打扮,宝冠璎珞,裙带飘飘,云飞彩雾,手执玉如意一柄,侍女在一旁肃立,捧着青玉胆瓶,中插没开的牡丹花一枝,薛小姐画完微笑凝视良久,忽然泪下而逝。
老杨听完感概万千,知道薛仙娥风流婉丽,是大宋的闺阁佳丽,便笔不停止,记录了这些,还记下薛小姐著有《问花小稿》四卷,今无传本。幸而她在降坛时写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几首很不错,一首是《怀湘君》:
数行征雁起平沙,暮雨江寒杜若花。
欲拨空舲迎帝子,湿云封处竹枝斜。
一首《答黄素水》:
归真犹许住蓬莱,回首前尘亦可哀。
莫问问花楼外树,六朝金粉已成灰。
老杨跟薛仙娥聊了很久,加上黄仙娥,仨人常常在沙盘中谈论天文地理诗书书画,就像知己朋友一样亲切。周围的文人雅士们得知,都来拜问,数年后,老杨考中举人,再进京参加科举,一天请仙,薛仙娥在沙盘中写道:君要去蟾宫折桂,青云直上进入官场了,你我俗缘已了,今后不可再得见,你可把我们这段相识交往记下来,传之后世吧。老杨大惊,再问,朱笔倒下,半空中异香悠然,至此再也请不到她了。
后来老杨怅惘良久,后去京城科考,果然中了二甲进士,做到翰林院学士,再转学政,后升吏部侍郎,一世清贵风流。
故事完。看完这个故事,发现跟现在请笔仙故事里那些恐怖惊悚不同,古人扶鸾请笔仙真的很风雅,其中诗词也非常有意趣。可见当年文化的昌明。而这类故事在古籍中时常可见,如果都斥之为“封建迷信”,那也不确实。或许在另一个我们看不到的空间,确实有一片不为人知的缥缈仙境和众多的生灵呢。
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老话说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其实普通人谁个不怕鬼叫门?然而也有些心地光明正大的正直勇毅的高人异士根本不在乎,不仅不怕,反而能降服恶鬼,不信?请看:
第一百三十二个故事:夜降吊死鬼
江西临川人老刘先生,是个飘逸旷达的高士,博学多才仁厚庄重,明达世事,常在家中读书弹琴,一年四季手不释卷,尤其是冬夜,温酒读书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是当地有名的大贤。
老刘邻居是个挺勤劳的农民,家里有婆婆媳妇儿,婆媳俩夜晚常纺线,跟老刘的读书声相得益彰,日久天长成了伙伴似得。
这天晚上,鼓打二更,老刘正读《史记》入神呢,忽然听到窗外悉悉索索有响动。此时风轻云淡,月色微明,老刘起身打开窗户往外瞧,只见黑夜里隐隐出现一团白雾,恍然化作一个白衣妇女,东张西望偷偷摸摸四处看,手里还提溜着一个东西,好像要藏起来似得,一会儿蹲着、一会儿趴着,把手里的东西藏了好几个地方,都不放心,最后塞进了柴草垛里。然后夫人阴阴嬉笑一声,化作白雾涌入邻居家不见了。
老刘想了想放下书,提着灯笼开门走了出来,找到那妇人藏的东西一瞅,登时一怔:原来是一条3尺多长脏兮兮的麻绳!提鼻子一闻血腥之气扑鼻,老刘知道这是吊死鬼才有的凶物,赶紧提着进了屋,搁在书桌上,果然上头紫黑色的血迹斑斑,老刘有点生气,心说:难道这鬼还敢在这儿伤人?不成,今天我得斗斗她!想罢便取了一本《春秋》压在了上头,自己端坐慢慢读书等待。
不大会儿就听邻居家发生吵闹,婆婆对儿媳破口大骂,儿媳叹息,放声大哭,半晌婆婆睡去了,儿媳还在嘤嘤哭泣,老刘觉得事情不对劲儿,赶紧出屋隔着院墙往那边观瞧,恍惚灯光下,果然见那个白衣妇人一脸鬼气蹲在媳妇儿面前又是劝、又是说,百般怂恿。媳妇儿面容如痴如醉,迷迷糊糊解下腰带就要往房梁上搭!白衣妇人大喜,急速从屋里飞出来,在院外找那条麻绳。可找了半天,白衣妇人没找到绳子,东张西望,一眼就看见了亮着灯的老刘屋子。
老刘稳住心神,默算片刻,果然白衣服人敲门!外头问:“先生能打开门么?奴家有事请您帮忙。”, 老刘斥责道:“你是妇女,我是孤男,这么晚了咱们男女有别,怎么能开门?你想进就进来,别来这一套!”,白衣女人咯咯笑道:“吆!还是个正经人!高士,你叫我进我就进来啦!”,说罢身影一晃,已然到了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