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个故事:紫微宫留仙诗
五代年间,金陵城有个算命师傅,姓李,卜术超绝,能欲知吉凶祸福断人生死,上门求教的百姓乃至官僚富豪不计其数,这人脾气也挺怪,兴致好了,能一天不歇着,川流不息接待顾客,若是兴致不好,哪怕王孙公子文武大臣们递上帖子,人家看也不看,直接璧还,叫上小童带着瑶琴玉箫,去秦淮河上吟风弄月,饮酒玩耍。
因此京城内外的各色人等,不仅不以为忤,反而都传说他有真本事。更多的人趋之若鹜来上门求卦。这年秋,李师傅正在门馆占卜,外头人流涌动,应接不暇,他忽然打了个喷嚏,送走这位顾客,觉得心思不宁,便用手摇了一卦,低头一看,笑了起来。转身吩咐道:“童儿,速预备好茶点心。”。
童儿纳罕:老师平日虽然日进斗金,可过日子很简朴,再说从来没有给顾客预备茶点的规矩啊。便回身去内宅预备去了。半晌,由打街口果然走来俩人。
为首这位,穿一身碧色道服,腰里系着丝绦栓块羊脂玉配,头上裹着织金沙罗软巾,插着碧玉簪,通身简素,长得俊雅潇洒,秀色夺人,二目如电顾盼神秀,身后跟了个华服奴仆,飘飘摇摇如同大家公子。进了门馆,轻轻作揖问:“这里可是李先生占卜处?”
李先生轻轻一瞥眼前人,忙站起身微笑道:“正是,在下不才,以小小技艺讨口生活,公子有礼了,请坐。童儿,上茶点!”,二人落座,李先生又命童儿遣散了门外顾客,说是有朋友来访,众人知道他素日的性情,也不以为意,各个散去。
二人品茶片刻,年轻公子问:“我想请李先生给看看休咎,请问是摇卦还是测字呢?”,李先生稳稳笑道:“公子天潢之苗裔,安富尊荣便是,何必问卜呢?这不过是普通人侥幸预测,有所期待而已。”
年轻公子一怔,笑问:“您怎么知道我是贵胄出身?真神了。”,“小小技艺,不足挂齿。百姓们算命,不过是升官发财,名利二字,您…不问也罢。”
年轻公子仆人有点生气:“你这人,找上门来的生意怎么不做?怕我们没钱么?”说着掏出一对金铤搁在案上,李先生小童一入眼便是一惊!妈呀,这一对金铤至少有50两!真财气!这是位豪客啊。
谁知李先生并不看金子,只对着年轻公子端详一番,说:“天生此道,本为趋吉避凶,造化无穷,谁又能全知全能?譬如自古以来,君、相是不能随意卜卦的,为何呢?君、相本为天命所定,是给别人造命化运,变换吉凶祸福的。身膺符图,何必求人?”
年轻公子换了庄容,仔细打量了李先生很久,点头称是:“受教了!先生大才,何不去朝廷效力呢?”
“区区小术,糊口而已,当今圣明,如旭日当阳,我这等草芥之术,不能登大雅之堂哈哈。请用茶吧。”
俩人谈的很投机,一个多时辰过去,毫无倦意,年轻公子叹道:“不意市井中竟有如先生般才品。既然我来了,先生还给说几句吧。”
李先生犹豫片刻说:“也好,童儿,研墨。”谁知年轻公子竟亲自给李先生研墨濡笔,先生展开纸张,挥笔写了几行字折叠好:“胡乱写了几句,请公子回去再看,别笑话。至于卦金我不敢收,无功不受禄,本门所忌,璧还。”,公子接过纸张哪里肯拿回金子,推让了许久,怎奈李先生坚持,公子只好叫仆人收了,想想不过意,摘下腰间的玉佩送于了李先生。领着仆人扬长而去。
小童看着明晃晃的金铤被人拿回去,实在舍不得,问先生:“您、您怎么不受他的钱!哎,50多两金子呢!”,李先生大笑:“你这小儿,忘了本门的忌讳了?这种钱你也敢要?快,回去收拾行李,咱们连夜要走!”
“啊?!”小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好端端的在这儿做了多年生意,忽剌巴说走就走呢?他看不透先生的本意,也不敢问,赶忙回去收拾,师徒二人当下连门馆和家宅也不要了,急匆匆出了金陵城,不知所去。
且说那位公子回家以后很仰慕李先生,跟仆人说:“这人很有能力,怎么会流落市井,是宰相的失误啊。”,仆人说:“嗐,一个江湖卖卜的,金陵城里没有一万也有好几千,您想找小的管保给您找一堆来。”
“别胡说八道,快看看他纸上写的是什么?”,主仆二人打开纸一看,是一笔行云流水般的行楷,写的是:
黄袍玉带坐龙楼,祖德深远说从头。诗词文章著锦世,君又何须卜前程?十载辛苦白茫茫,乙亥之岁入汴梁,只防中原归家木,骤雨狂风正远航。
年轻公子也是天资极为聪颖之人,不看则已,看完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再看仆人脸色突变,吓得煞白。公子转了两圈瞪眼吩咐:“快!速派人去请李先生!”,仆人飞跑出去,等到了地儿一看,哪还有人。回来禀报,公子长叹一声,把纸折好秘密封存。仆人也不敢多问,只听公子喃喃自语:“真神仙呐!乙亥?莫非乙亥年有国变么?中原归家木,家里木是个‘宋’字,恐怕到了那时,大不吉祥!”
原来此人非是别人,正是中宗李璟所立的东宫皇太子,大号李从嘉,官名李煜便是!打那以后,善于占卜的李先生便在金陵消失。第二年中宗驾崩,李煜登基,是为南唐后主,十年后正逢乙亥年,中原早已归了艺祖赵匡胤,艺祖派大军要平南唐,在金陵城外驻扎,高垒深墙围困年余。这天,金陵紫薇宫太极殿道人们正在打醮,祈祷南唐水陆大军抵挡住宋军。忽然香风阵阵瑞气盈空,大殿墙壁上出现了一首诗句,写的是:
昨日朝天过太清,玉坛风冷杏花红。碧霄金简传天意,何事人间不变更?
诗下还有一块晶莹美玉雕刻的玉佩,打醮的道士们不敢隐瞒,急急忙忙上奏朝廷,李煜得了诗句看完大惊失色,再看呈上来的玉佩,正是那年他送给李先生的玉佩!至此李煜才知道李先生已然了道成仙,特意来点化于他,为了江南千万百姓和金陵百万军民不受战火荼毒,李煜最终投降大宋,阖家人口被送往汴京。他死后,江南百姓一直感念其仁爱遗泽。
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