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故事继续。

第五十三个故事:聚钱罐

五代年间,建安县有个卖柴的老王,日日乘小舟往来建溪中,以砍柴卖柴为生。日子过得辛苦,将将能够维持生活。

这天,他停下小舟登岸,去山上砍柴,手执柴刀正吭哧吭哧砍树呢,忽见一旁树丛里滴溜溜有数百枚铜钱像流水一样滚下来,老王大喜,忙跑过去捡起来,纳闷不已:这荒山野岭的,怎么会有人丢钱?再找找!

便用衣服兜着钱,顺着山坡往上走,一面走一面仔细看脚下,树丛草木间,果然稀稀拉拉有铜钱,东一溜,西一串,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老王心花怒放,越捡越多,衣兜里全是钱,没等到半山腰,发现前头一颗高大的树木,两人合抱粗细,树下埋着个硕大的陶瓮,高五六尺,老王窜过去探头一瞧,妈呀!满满一大瓮全是铜钱,手往里一摸,钱堆能没了整条胳膊肘,而且钱堆底下好像有什么东西不停往上涨,拱的钱堆一个劲儿升高哗哗往外流!老王一屁股瘫在地下,又哭又笑,半晌才琢磨:老天爷保佑!该着老子发财!不对!这钱怎么能从这儿流到山下去呢?仔细一瞅,原来陶瓮上裂了个小口,歪了,铜钱是圆的,下头钱像流水一样往上拱,把上头的钱都拱出了陶瓮,自然哗哗流水一样咕噜到山下去了。

这、这是个聚钱瓮啊!老王等了半晌,那些钱源源不断从下往外涌动。老王大喜过望,看看四外无人,用大石头支撑起陶瓮,盖上树叶子,揣了500文钱,匆匆忙忙回家,要通知家人来捡钱。回到家一说,老王家人都觉得匪夷所思,以为老王疯了呢,可老王把衣兜里的500文钱往桌上一倒,哗啦啦精光四射,家里人全傻了,这才明白是真事儿。一家人一窝蜂全体出动,跟着老王急匆匆其挖钱。到了地方一瞧,咦?!陶瓮没了!

老王沮丧不已,看看道路、大树,对啊,都是那个地儿,这半天的功夫,那只钱罐子跑哪去啦?不成,好容易碰到个发财的机会,找不着不走啦!老王嘱咐家里人:“都别走,咱就在这儿扎下啦!挖地三尺也得找着钱罐子!”,家人只好听命,一家老少围着这片山地这通儿找啊,挖地三尺可耕地一样翻了个遍,还是没找到钱罐子的半点踪影。累的老王一家人东倒西歪,在山上整整住了两天,受的那罪甭提了。

就老王一个人精神百倍,还四处踅摸呢,第三天晚上,老王也累得精疲力竭,正迷迷糊糊睡觉呢,忽听有人叫他:“老王、老王!”,老王一激灵:“谁?谁呀!”,那个声音冷笑道:“老王,你呀,甭白费功夫啦,那个钱罐子有主,原先你捡的那500文钱,是我雇你来扶正罐子的费用!你私心作祟,过于贪婪,还想再要大钱嘛?你没那个命,再留在这儿,小心大祸临头!”。老王吓得一下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看看四外山风呼啸,暮色沉沉,不知名的兽类唧唧吱吱叫声听得人心惊胆颤。知道冲犯了鬼神,赶紧叫起一家人一窝蜂回了家。

打那以后,老王还是靠打柴卖柴为生,当地四里八乡的老少爷们都笑话他: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老王空遇上聚钱罐子,却只得了500文。

故事说完,老王碰上这个聚钱罐子的故事,跟摇钱树、聚宝盆和《聊斋志异》中的几个故事很像,也许就是后面那些故事的源头喽哈哈,不过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这句话,真是对的哦。

好了,咱们下个故事继续说奇珍异宝的小传说。预知后文如何,请看下一个故事《玉蝴蝶》。

故事继续。

第五十四个故事:玉蝴蝶

五代年间,长沙府有个老徐,住在长沙城里祖上传下来的大宅子,他家宅院南边,有棵大槐树,粗大无比,几人合抱粗细,枝叶广茂,树荫氤氲,谁也不知道这棵树多少年啦,有的说是汉朝的,有的说是北朝的,大人孩子们,都把这树尊称为:树爷爷。天长日久,有些迷信的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来大树前进香祈祷,还别说,祈祷之后,十有八九身体康复如初。因此不管一年四季,树底下都有纳凉、聊天、喝茶和进香的人们,很是热闹。

老徐呢,住的离大树近,也知道古树有灵,便常常派仆人来树下打扫卫生,浇水剪枝,侍奉这棵古树。这天,有个仆人扛着大扫帚唰唰在树下扫地呢,忽然听到一阵细微声响,“哗啦啦、哗啦啦”,仿佛大浪淘沙的声音。咦?仆人奇怪,左右观瞧,大中午的没人呐?大家都回家吃饭了。“哗啦啦、哗啦啦”,声音连续不断。仆人在大树根部又扫了几下,忽然扫帚一沉,他赶紧低头,发现扫帚头上挂了一串金光闪烁的铜钱!

仆人知道底下有异常,低身从树下挖了一会儿,竟挖出数百文钱,喜不自禁拿着钱跑回家跟老徐说了,老徐惊讶,也拿着扫帚去大树底下扫地,扫着扫着也挖出数百钱!拿着钱回了家,老徐心里纳闷:这棵树虽然历经千年,可从每听说能“生钱”啊!这是咋回事呢?拿着这钱,老徐还不敢乱花,怕是神灵所赐,胡吃海喝花了,神灵怪罪,便用这些钱接济周围的邻居乡民,大家知道老徐家产多,心地善良,也没多想。

打这以后,老徐只要需要钱,就去大树下扫地,每次都能扫出一堆钱来,更奇妙的是,需要多少,就能扫出多少,一文不多一文不少!老徐感慨不已,家里人也都给大树进香祷告,以为是树神赐福呢。这个事儿,老徐当做秘密,从来不许往外说,没过几年,得了数十万贯钱财,端的是富甲一方。

好处是,老徐得了财并不小气,给城里修路、城外建桥,在大树周围修起了白石围栏和亭台,打理地干净优雅,这里便成了长沙城里一处盛景。秘密一直保持了多年,烈祖登基,知道老徐的大名,便册封他为舒城县令,立即上任。老徐接了旨意,高兴是高兴,然而故土难离,舍不得长沙的山山水水,更对古树依依不舍,这一日趁着天黑,带着全家祭祀大树。刚上香拜了三拜,忽然大树周围震了三震,老徐一家人惊疑不定,大树根部忽然“呼啦啦”涌上一股劲烈的白气,光芒闪烁直冲九霄,那光芒白气如同水缸粗细,斜斜向外飞去,中间仿佛有什么东西。

老徐吓呆了,他媳妇儿胆大,瞅了瞅走过去挥手一抓,就觉得手里润泽冰凉,竟然是一枚晶莹温润玉蝴蝶!这枚玉蝴蝶半个巴掌大小,碧色森森,宝气华然,通透温润,雕刻地栩栩如生竟像真的,细细打量,那翅膀还微微颤动呢,老徐接过来大惊失色,他见识过不少宝物,可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玉蝴蝶。赶紧叫人预备了锦盒秘藏起来。第二天早上,外头议论纷纷,那棵古树竟然莫名枯萎了。老徐心知是玉蝴蝶的缘故,没敢说明,带着家眷去了舒城上任。

后来老徐做了乐平县令,说来也怪,自打得了玉蝴蝶,他到哪里做官,都能在当地挖出钱,厨房、厕所、老鼠洞甚至墙角的犄角卡拉里,数年获得的铜钱有数百万贯之巨。得了这么多钱,他还不敢乱花,南唐有战事,他就大量上贡做了军费。他发现,每次得到钱财,玉蝴蝶翅膀都会微微颤动,他惊悚不止,知道这玉蝴蝶能无限聚财,可老徐深通世故,知道钱多了没好事呀。也常为这事儿苦恼。后来老徐辞官不做,回家享福。直到老年,他家里金银满库,钱币堆积如山,散出去多少,不多会就能挖到多少。闹得老徐时常心神不安,家里人并不明白此事。到了临终之际,老徐叫过儿孙嘱咐道:“钱多乃是大祸呀,你们都成家立业了,以后不可再靠着玉蝴蝶敛财,等我死后,把库里的钱散出去做善事,你们自己自立养家,把玉蝴蝶送到扬州天庆观供奉在神像前头吧。”家人含泪点头答应。

老徐出殡那天,家里人正准备送玉蝴蝶去扬州,忽然天降异香,花雨漫天,装玉蝴蝶的盒子嗡嗡震动,家人刚打开,玉蝴蝶精光四射,忽地化为一道长虹腾空而去,从此消失。而老徐家听从他的遗嘱,把库里的钱全都散给了穷苦乡民,剩下的建城铺路。直到北宋统一,徐家还是当地的大族。久而久之,老徐得到聚财玉蝴蝶的故事流传下来,后百十年,龙虎山张真人路过此地听闻这事,掐算一会儿笑道:“老徐是个通达贤人呐!他来历不凡,前世乃是天宫财库的司库使者,只因算账失误,被罚下天界,做了一世富贵闲人,官不大,可金钱傍身,永远不离呢。”

有人就问:“天师啊,那玉蝴蝶到底是什么来历?老徐咋有那么些钱却战战兢兢呢?”

天师说:“那玉蝴蝶就是天宫中的聚财玉蝶,乃天生灵宝,无财自生,生生不息,源源不断,无休无止,只因前世老徐与其友善,所以跟随他一起下降人世,傍身生财呢,只是老徐带着前世仙体是个通达贤士,知道财多有祸的教训,所以才如此。你们这些俗人只知道日进斗金,哪里比得上他呀!”

故事说完,后代很多此类故事都借鉴了聚财玉蝶,比如说书的看过青蚨精灵、青蚨阵的故事,就来源于此。不过张天师他老人家说的道理,不仅古人,现在人又有多少人能了然理解呢哈哈。

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请看下一个故事,《吐钱石龟》。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6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6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