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沐猴而冠这个词,朋友们都很熟悉,其发生的历史典故也很多,今儿说一个令人发笑的故事,大家乐一乐。
第四十三个故事:草头天子
大唐末年,群雄并起,四海分崩,大唐天子昭宗落到朱温手里,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各地藩镇多达数十个,个个拥兵自重自立为主,谁也不拿他当回事,只是大唐建国日久,恩德尚在,各地藩镇不好率意称帝而已。
且说时任义胜军节度使、掌管两浙的董昌,是个粗鲁军汉,心眼不少,见天下不宁,四方割据,都拿朝廷不当回事,按时进贡天子的常例,也根本没人再奉行,他便在两浙等地大肆搜刮宝器金银,车拉斗量运到洛阳,奉献给昭宗和朱温,朝廷大臣们也都有惠赠,这么着以来,大权陵替的朝廷,对其自然宠爱有加,先后册封董昌为太尉、同平章事(宰相)和陇西郡王,成了朝廷眼里的香饽饽。
其实呢,董昌这小子明面上尊奉朝廷,暗地里却早怀异志,那年秋天,有个老头子跑到他的帅府,胡言乱语道:“如今大王在两浙广施善政,勤政爱民,愿大王早日称帝,赐福泽给万民啊。”
董昌惊喜道:“老丈何出此言嘿嘿,我、我哪能做这事儿啊!我是忠臣呢。”
“大王不知,早在30年前便有谶语,正合今天大王之运呐!”老头笑嘻嘻奉承道。
“啊?!快说!”董昌猴急问。
“谶语说:预识圣人姓,千里草青青;欲知圣人名,日从曰上生!大王请想,这千里草青青,岂不是个董字?日从曰上生,岂不是个昌字?大王名讳为‘董昌’,如合天意,下顺民心,正该君临天下啊!”老头嘚吧嘚吧说了一通,董昌没文化啊,他可不知道,这谶语是老头编出来,那句“千里草青青”,乃是后汉末年董卓被诛灭前的儿歌!董昌大喜过望,以为天命所归,哈哈大笑道:“听这话,天命归于我呀,我要做天子咯!”下令重赏了老头黄金100镒,就开始操办起来。
手下众将都是粗人,不知道咋办,也没见过天子阵势,董昌就找了个当地的道士老朱说:“老朱啊,你给我预备登基大典,我封你为国师。”,老朱吓傻了,战战兢兢说:“大帅,我哪懂登基大典啊。您、您还是找别人吧。”
“胡扯球!”董昌一瞪眼怒道:“老子做天子是天命,你没听过儿歌嘛?赶紧预备去,弄好了便罢,,弄不好,杀你一门!”
老朱吓得魂不附体,又不敢不遵从,便妆模作样要了大量金银绸缎,花钱雇了些穷苦百姓和道士,摆了个斋醮大典,在那儿装神弄鬼糊弄事,谁知打醮到第三天,风雨雷电轰然震动,在九天上降下一张天符,碧纸朱字,曲流拐弯,谁也不认识是啥。老朱拿着天符左看右看了半天,不认识,董昌就问:“老朱啊,上头写的啥呀?给咱念念。”
憋得老朱直冒冷汗,半天憋出一句:“呃…启禀大王,这是‘天命合兴董氏’六字啊。”,董昌接过来瞅瞅,更是莫名其妙,听老朱的话,大喜说:“好,就是这六个字,你做大国师哈哈。”
又有个叫老王的匠人,乃是两浙第一工匠高手,百工技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外号王百艺,制作的人偶、珍玩、兵仗巧夺天工异常精妙,给董昌制作了平天冠、朱舄、玉带、玉佩,皆用珍宝制作精妙无比,董昌嘱咐他说:“小王啊,老子的脑袋大,记得做帽子要做大啊。”
乾宁二年二月初二,花费数百万金银锦缎预备的登基大典准备好了,董昌率军兵数万人,穿着天子法服,带着大驾仪仗,在子城登楼宣布:改国号为罗平国,年号天册,自称圣人。手下那些马匹官和军兵将士,山呼圣人万岁不止,然后由宰相领着文武百官舞蹈参拜,念诵诏书。
这诏书也不知是哪位名手所写,四六骈文写的洋洋洒洒华美经典,好几千字读地宰相也大汗淋漓,正读了一半呢,就见宝座上的董昌愁眉苦脸捂着冕旒大喊:“快、快、快停啊!怎么这劳什子还没完!爱卿念了这么多费吐沫的大话,老子一句没听懂,只是头上的帽子太重,压得老子想撒尿啊!”。原来是王百艺做的平天冠又大又沉,上头镶嵌了无数珍珠宝石,压得董昌受不了喽。百官、军兵听他一喊,无不大笑,这登基大典也草草收场,老董穿着法服四处找尿桶去喽。
不几天,董昌僭越之事传到江南各地,驻扎杭州的大将钱镠大怒,率军3万疾驰到董昌驻地,剿灭了他,董昌手下文武官员、军兵将士一哄而做了鸟兽散,连新封的大国师老朱和王百艺也仓皇而逃,俩人都带着不少金帛财宝,跑到苏州府躲难,一见面便面面相觑,老王问老朱:“呸,你个牛鼻子老道,你在董昌那里举办斋醮大典,九天上落下个天符,你不是说‘天命合兴董氏’嘛!怎么才半年不到大家就玩完啦?!”
老朱厚着脸皮说:“嗨,谁知道那天符啥意思?我不过是编出来骗他的!你瞧,他做天子没半年,被朝廷诛灭,咱哥俩一人得了一宗大财,也算咱俩有所收获啊哈哈。”
王百艺忍不住大笑:“这倒是!董昌事败,他那身龙袍平天冠玉带,都叫我偷了来。谁叫他利欲熏心任性妄为?不骗他这傻小子骗谁去?!”
后来老朱跟苏州玄妙观的道长熟悉了,把天符拿出来请道长辨别,道长叹息道:“这哪里是什么‘天命合兴董氏’六字?乃是‘董氏妄为,合当诛灭’八个字!道兄你学艺不精,还到处给人家推运算命,不怕上天降罪么?”
打那以后,老朱再也不敢随便给人推算命运,跟王百艺定居苏州府,直到五代末年尚存。
北宋年间,欧阳修在修撰《新五代史》时,指着这个故事给编纂历史的同事大臣们笑谈:“什么叫沐猴而冠?董昌既是!”
故事完,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平天冠:天子正式冠服冕旒的俗称。祭祀天地、宗庙、明堂和登基、万寿时在正殿行礼时的最高级冠服,跟通天冠有区别。
金铤,唐宋时期的高级货币,一铤为一镒,合20两或24两。镒是三代以后到唐宋时期的重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