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yangPop评论 齐州三爷:这个问题其实困扰我很久了,因为我爷爷家这边就姓爱新觉罗是红带子,但是我认识的老姓爱新觉罗的很少有上三旗的,而我爷爷说祖上是正黄旗。而且这个红带子和黄带子似乎并不只是血缘,我姥姥家是“三姓”依兰的,姓葛,是大姓,据说家里也有过黄带子,我觉得她是之前上岁数了记差了。
回复HalyangPop朋友,喜欢清史的朋友也看看。
Ha朋友所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原先满族八旗的朋友随着朝代更迭、年深日久,家谱和历史的失传,也搞不清楚有些宗族的传承,如果专从学术角度讲,那将是一部非常庞大的史书,比如《大清会典》、《钦定八旗通志》和《钦定八旗通志二集》,加上《钦定国朝通典》及《钦定满洲源流考》,综合性的讲述了ha朋友说的那些疑问。但是那些大部头丛书查阅不易,就笔者原先看过的资料,简单谈谈您的疑问。
一,满洲宗室的黄带子、红带子及紫带子问题。
其实这就是清代旗人里为彰显皇族身份而制定的带色制度,直到清末还有很多宗室在认识上有些偏差。清代皇族独特的带色制度,大致在入关前就已经有了基础。不过那个时候,一来清代皇族内部还没有远近的区分,二来带色制度也比较简单。
天聪八年正月初六日,清太宗皇太极上谕免除“宗室六祖子孙”的差役,并开列有人名单,计:长祖德世库后裔25人,二祖刘阐后裔12人,三祖索长阿后裔110人,四祖景祖翼皇帝觉昌安后裔18人,五祖包朗阿后裔9人,六祖宝实后裔8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宗室六祖子孙”里的四祖后裔,是不包括四祖第四子显祖宣皇帝塔克世脉下后裔的,塔克世作为tai祖努尔哈赤的父亲,在此时,已经成为本支长房大宗,也就是说,皇帝大房的嫡派本支,在制度上已经有了特殊制度,即使用黄带(部分使用红带的随意。)。
诏书上虽然统称为六祖子孙,但是这时似乎已经有了远近的观念。所谓“宗室六祖子孙”,是从满文本译成汉文本的结果。原文宗室作满语“uksun”,所以可以理解为“(皇)族内六祖子孙”,
到了天聪九年正月丁丑,皇太极又下了一道上谕:宗室者,天潢之戚,不加表异无以昭国体,甚或两相诋毁詈及祖父,已令系红带以表异之。又或称谓之间尊卑颠倒,今复分别名号,遇tai祖庶子俱称阿格(阿哥的定性来源于此),六祖子孙俱称觉罗。凡称谓者,就其原名称为某阿格、某觉罗。
这段史料可以看出:一,迟至天聪九年开始,皇族内部有了比较明确的远近区分,但是还没有明确的分离为两个部分。第二,天聪九年之前已经有皇族系红色腰带的制度,并且在之后还继续延行。
在入关前,满洲八旗制度的建立与融合了汉族宗族文化的发展,事实上造成了宗室和觉罗分化为两种“皇族”阶层。1 宗室。2 觉罗。
崇德三年八月初五日,已经称帝的皇太极命令礼部上奏宗室觉罗的区分名号、腰带颜色,颁布上谕:
“宗室着束黄带,凡书名唤名,俱称宗室某官员,宗室某人。六祖子孙世称觉罗(注意:六祖子孙里不包括塔克世一系),觉罗着束红带,凡书名唤名,皆称觉罗某官员、觉罗某人。”
从此开始,清代皇族正式分为了宗室和觉罗两部分,并且带色定为黄色和红色。所以,即便塔克世一系成了长房大宗,全部腰带为黄色,而六祖子孙(前文说的那些堂房叔、伯、兄、弟。)全部腰带为红色,而六祖子孙本身也姓“爱新觉罗”,因而宗室、觉罗中都有爱新觉罗的大量男丁。
非常特别的紫带子:紫带子这个阶层来历在清朝历史中也非常奇特,入关前后,宗室觉罗的阶层中本来没有这个颜色的带子和阶层,在顺治、康熙中前期,凡是宗室、觉罗犯罪犯法,皇帝一般是传达谕旨,撤去其宗室阶层,就是把这些犯罪的宗室赶出皇室阶层,收回黄带或红带,宗人府记录的档案里也不再记录其后代子孙,“废为庶人”就是这种意思表达,比如睿亲王多尔衮死后就被顺治皇帝严厉惩罚,废为庶人,革除(收回)黄带,清退出宗室,养子废退归原宗,他的本支由此断绝。
后来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圣祖康熙皇帝觉得这种做法有些弊端,于是下达上谕:
“宗室革退者,向皆不入玉牒,其子孙若不及今表著,日后年远,必至演没,所关甚大,应查明载入玉牒,酌量给带为记。觉罗等原系同祖所生,其犯罪革退者,若不查明,亦将演没。所生子女,皆应查明记载,选秀女时毋令混入,著详议具奏。钦此。遵旨议淮,革退宗室,给以红带,附入黄册。革退觉罗,给以紫带,附入红册。于恭修玉牒时,附名册后。所生子女,均由本旗保结送府入册。”
这样,清代皇族的特别带色就完全确立了。也就是后来清会典所谓“凡宗室觉罗皆别(区别)以带,宗室系金黄带,觉罗系红带。革退宗室者系红带,革退觉罗者系紫带。”
紫带子这个阶层由此而肇始,它的地位很尴尬:低于宗室、觉罗,高于一般亲贵。实际上被革退的觉罗很少用紫色带子,在流传下的画像中几乎见不到,因为按当时的礼制,这种带子是“有罪觉罗”的标配,公开场合使用,一目了然肯定是本人犯了法或者有罪,既会使本人没脸用,也会让家族蒙羞,因而一般紫带子无论在朝会大典还是公开活动中,几乎见不到,他们使用一般官员所用的蓝色腰带,避免尴尬。
历史中几乎没有记载,很少为人关注的是,还有一个可以使用紫色腰带的阶层,关内非常罕见,关外很多,就是显祖宣皇帝塔克世、tai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这一支的“舅姨子孙”。这些亲戚属于塔克世、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姥爷、姥姥家的近亲属:舅舅、姨妈及其子孙,用东北话说属于“实在亲戚”,这些舅舅、姨妈家的表兄弟们,在清初顺治皇帝、孝庄皇太后大驾入关时,大多数并没有跟随入关,而是奉命在奉天等地看守关外的永陵、福陵和昭陵三陵,属于皇帝给予的特殊恩典,他们的待遇很高,地位也不错,在清末时人回忆文章中,他们也可以使用紫色腰带,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史书没有记载过,待考。
永陵四祖碑亭
二下五旗中的爱新觉罗及皇子的旗籍问题。
Ha朋友说的,您所认识的爱新觉罗中很少有上三旗的,所以感到奇怪。其实这也是很多朋友们疑惑的一点,因为在一般人的意识里,凡是皇族宗室觉罗,都应该是上三旗:正黄、镶黄和正白旗,下五旗里怎么会有爱新觉罗的皇族宗室觉罗呢?
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和历史上八旗源流问题。八旗与姓氏没有必然关系,爱新觉罗也是个大家族,其成员分在各旗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