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现今人口多,为了避免重名,给孩子取名字成了让家长头疼的事儿。像说书的这种俗名,在大学时代一个系有十几个叫的,一上大课,老师都不敢点名哈哈,一叫名儿,起码十几个男女站起来答应,闹得老师昏头涨脑不辨东西,只好不点俺这俗名,因而当年也算沾了俗气名字的光儿,好几年没被提问过哈哈。现在不成了,前几年流行韩剧名儿,小孩子们全是:恩熙、在熙、俊熙、慧珠、子轩、瑞轩等等,在儿童医院排队,大屏幕上出现的名字能直接演一幕韩剧,最近几年呢,又流行排八字五行运盘,用名字去补充五行或者使用《诗经》《尚书》《楚辞》给孩子取古典文雅的名字,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起来倒也别致。

人多就怕重名,不仅现在怕,古时候也怕,比如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事儿:

第二十二个故事:同名同姓之地府也出错。

南唐保大年间,江南有个叫朱让的管库小官,字德育,老实忠诚,见天在朝廷库房中值班,平时不回家,每当逢“沐浴”那天才回来休息。那当十天放一次假,可没有双休。

他每次傍晚回家,夫人早已预备好洗澡水,老朱更衣沐浴,在澡盆里舒舒服服泡个澡,甭提多舒坦啦。这一日,老朱下了班,正在浴室里闭着眼喝茶泡澡呢,刚放下茶杯,忽然见窗户纸上漏了个小洞,一只绿油油的眼珠子正色眯眯盯着一丝不挂的他!

“哎呀不好!来人啊!有流氓!”老朱大惊之余赶紧捂住胸口,拍着澡盆叫人,转念一想:不对啊,老夫年过半百,胡子邋遢,又老又丑,早就不是小鲜肉啦,咋会有人对我“见色起意”呢?!谁知喊了几声,没人搭理他。老朱刚颤抖着围了浴巾要出澡盆,屋里顿时阴风大作,澡盆旁传出个尖厉的笑声:“呵呵呵…朱大人叫什么?!”

“啊?你是谁?!”老朱一转头,眼前站着个红发碧眼、面目狰狞的青衣男人,手执文书和锁链子不住打量他说:“老朱,你大限到了,别说话,跟咱走一趟吧!”

“大限?你、你是…”老朱一阵头晕,差点瘫倒。

“我是地府勾魂使者。你是叫朱德育吧?”

“嗯啊。”

“那就没错儿!走吧,别抻着啦。我受命来取你性命。”勾魂使者大喇喇说。“可、可我还光着呢!”老朱吓得魂飞魄散,哀求道:“等我穿上衣服啊。”

“穿啥!又不是叫你上台唱戏,就这么着吧。地府的规矩:阎王爷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走!”说罢,勾魂使者一甩链子就要往老朱身上套。

“慢着!哥们!”那铁链子就要套在老朱脖子上刹那,忽然旁边又伸过一只手挡住啦!老朱和勾魂使者一怔,就见澡盆旁边地下又出来一位,却是一身玄色长袍,红发蓝脸,眼中凶光四射,手里也拿着铁链子和文书,对勾魂使者叫道:“哥们儿,你走错了吧!我受命来取朱德育的性命,你怎么跟我呛行啊!”

“嗯?!”前头来的那位勾魂使者一瞪眼:“扯淡!你算哪根葱?老子受命在前,不信有文书在此!”说着也不管老朱,打开了文书,后头那位凑过来瞅了一眼,冷笑道:“你的文书在前?老子的文书难道是假的?!”说罢也打开文书,俩勾魂使者四只眼一看,文书上写的一模一样,丁点不差!

这下可坏喽,俩勾魂使者是不服不忿,掐腰对脸跳脚大骂起来,俩使者跟斗鸡似得恼羞成怒,指着对方鼻子这通骂吆,吓得老朱光着上身蹲在地下瞅着俩人莫名其妙,还不敢插话。

骂了半天,俩人恶狠狠盯住老朱,怒喝道:“你是本主儿,你来看!到底俺们俩谁的差事抓你!”

老朱哆哆嗦嗦不敢言语,只求饶命。半晌,先来的那位说:“哥们,咱也甭吵吵啦。我觉乎着,这事儿是判官发文书发错了,这么着,咱俩一起带着他回地府交差。咋样?”

后来的使者喘着粗气琢磨了一会儿说:“好吧!可功劳算咱俩的啊!”

俩使者都把铁链子挂到老朱脖子上,一起拉着他往外就走。走到院里,老朱的媳妇正端着盘子往堂屋走,一见此情大惊失色,忙赶过来问询,老朱哭得满脸是泪,简单说了原委,俩使者不依不饶说:“甭耽误工夫,老朱家的,你丈夫命在旦夕,赶紧预备后事啊。”

老朱媳妇是大家闺秀,识文断字,尽自惊诧却不慌张,福了福身子大声说道:“二位阴差有礼了!我家老爷平日忠厚,并没有犯下什么罪恶,身体也挺好。咋会惹的地府发错文书要两位来拿?莫不是其中有缘故?”

“那我们可不知道,我们哥们只管抓人!你瞅瞅,这两份文书上写的正是你家男人的名字啊。”先头那位使者递过文书给老朱媳妇看了看,老朱媳妇一瞅便恍然大悟,大喊道:“错了错了!”

“啊?哪儿错了?”俩使者一脑袋雾水。

“我们家老爷是姓朱,字德育,可本名不叫德育,叫朱让!您二位瞅瞅,您文书上写的是:捕获朱德育一名。我想,我们老爷的上司管库大使,本名朱德育,他们家在西城,我们家在东城,您们受命抓得不是他还是谁?!”

“哎吆!”俩使者又仔细打量了两份文书,果然上头劈头写的是“朱德育”,根本没提朱让的事儿。这可不是闹错啦?俩使者面面相觑,哭笑不得。末了只好放了朱让,给朱让和他媳妇赔礼道歉,问明了朱德育的住处,这才倏然消失不见。

朱让抱着媳妇儿又哭又笑,惊魂未定,在家养了几天,等上衙门打卡上班才晓得:三天前他的上司管库大使朱德育果然在家暴死!

回到家,朱让对又敬又爱的媳妇儿说:“哎,真吓人!这同名同姓也害死人哦!”

这段故事说的是同名同姓闹出一段地府抓错人的笑话。勾魂使者的失误与有礼貌、朱让媳妇的大气胆量和端庄稳重、老朱的胆小怕事,构成了这段古籍故事中最有趣的一幕。其背后的文化信息却很浓:原来国人自古以来,中上阶层除了本名,还有字、号、小名儿、别号、笔名、俗称、美称等等一大串代表本人的信息,很多时候别说地府抓人,就是咱们后人不了解其中的信息,也是稀里糊涂闹不明白。

比如民国时期,很多一知半解半瓶子的醋的文人就把李青莲、李清照闹成一个人,老杜和小杜也分不清,苏轼和苏东坡搞成父子,白香山和白居易搞成叔侄,这种误会自古都有,不过是文化传承中的笑话。

不过呢,按说书的看,名字嘛,就是个符号,命运有时是注定的,贱名不一定就贱,贵名不一定就贵呵呵,古人所尚习俗比今天看的豁达,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人道寄奴曾住…”,朋友们查查,人家刘裕小时候叫“寄奴”,也没妨碍日后大展宏图登基称帝,倒是比如“杨国忠”“李辅国”“魏忠贤”这种又好听又体面的名字,其主人哪一个有好下场?

所以,与其在给孩子取名上费尽心机,不如给孩子安排好婴幼儿、少儿教育,让孩子有个快乐、健康、活力四射的正常成长童年吧。

好了,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次再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和捧场!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6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6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