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书接上回。
上文书给大家说了一个吃鸡引发的凶案,颇为悬疑。今天再说两个吃的故事。吃东西能吃出文采,吃出财富,也是古人传奇故事中经常发生的怪事。
第四个故事:吃出来的文采。
南唐大名士、翰林院学士承旨刘勋,是个爱吃美食的大胖子,他祖籍南康府,小时候蠢笨不堪,三岁还不会说话,五岁才刚学会走路,又傻又笨,长得也丑,所以常常被村里的小孩耻笑。
村外有条小溪,溪水清澈甘甜,春夏之交,孩子们常常结伴去玩耍,刘勋虽傻,也还天真,跟着大家跑去玩,大孩子们就骂他:“痴儿来啦!甭跟着我们。万一你掉进水里淹死,我们可不管!”,刘勋也不在意,傻兮兮笑着抹抹鼻涕,还是跟着。
这天下午,天气炎热,知了“吱吱吱吱”叫得大家脑袋疼,小伙伴们又结伴疯跑去溪水玩,刘勋跟在最后,大家伙刚跳进去玩了会,刘勋还没脱完衣服呢,“咔嚓嚓”天上雷电轰鸣,狂风乌云瞬间而至,小伙伴们大喊:“雨来啦!快回家吧!”,便一哄而散,谁也没顾上叫刘勋。
刘勋哪知道什么叫刮风下雨啊,脱光了慢慢下了水,顿觉一阵清凉舒适无比,捧起一把清水洗洗脸,真痛快!狂风乌云霎时遮蔽天日,四周一阵阴沉沉,刘勋丝毫不觉,还在那洗澡呢。正洗的高兴。猛不丁脚下一滑“哎吆!”。嗯?刘勋以为自己要倒在水里,谁知下头好像有只大手稳稳托住了他!
“嗐!谁、谁在下头呢?”刘勋翻翻眼皮,歪头往水里瞧。“没谁,你就洗你的澡吧!”水里咕噜噜冒出一声回答。
“哦,没人呐。”刘勋挠挠头,还在那洗。片刻,水里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就见水面开锅一样股突突冒了水花,从里头冒出个人!
这人一面摇头摆身出来,一面大笑:“原来是个傻儿!哈哈哈哈。傻儿,你可怕我?”。
刘勋打眼一瞧:这人四尺多高,皮肤白嫩如玉,长得那个漂亮啊,跟画上画的一样。看了半天,他嗫喏结巴道:“我、我不傻,村里小伙伴说我傻,妈说我是老生儿,开窍晚。我、我为啥要怕你?”
那人笑了笑感叹道,看了他半晌,一怔说:“傻儿不傻?哈哈哈,果然不傻,哎,可惜你灵窍不通,也没有什么智慧。也罢,遇上我是你的造化,你来看!”说着话变戏法似得从怀里掏出一个金漆小圆盒,刘勋凑过去看,盒盖打开,里头竟然是一堆大大小小的明珠!
刘勋瞧见亮晶晶光闪闪的珠子十分可爱,含着手指头问:“你、你这珠子挺好,能吃不?”
“呵呵呵,傻儿还是傻!吃吧,能吃多少吃多少!”
刘勋答应一声,也不知道客气,挑来挑去,大如红枣的他不敢吃,怕噎着,就挑了66颗花生米大小的珠子,捡一颗放进嘴里,没等用牙咬呢,那珠子入口即化,冰凉甘甜,刘勋胃口大开,忍不住把手里的珠子吃了个一干二净,抹抹嘴点点头:“谢谢啊。”
那人点头笑道:“傻儿,回去吧,以后发达之日,可别忘了我今日之赠!”说完,那人缓缓潜入水里,不见了…
又过几年,少年刘勋竟然一反常态,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读书学习一日千里,挥笔成诗,脱口成章,博闻广记、聪明异常,文采飞扬,诗书精进,只是策论(议论文)怎么学也不会写,待到南唐高祖立国,开设博学宏词科目,刘勋意气洋洋考了第一名,被封为翰林院承旨,诗词闻名于世,成了江南有名的大名士。待到后主李煜即位,收集到他的最好的诗文出版,数了数,正好66篇。
大宋攻灭南唐,刘勋随后主李煜登船远赴汴京,在金陵城外的天官庙里进香祈福,心情郁闷惶恐的刘勋正游览神殿,突然看见西配殿有尊神像眼熟,仔细回忆不禁大惊失色,原来这尊神像,正是他幼时赠他珠子那位!看看神牌,原来是天官座下的文华使者。
到了汴京,刘勋被艺祖赵匡胤收入翰林院供职,此后他的这段传奇经历才广为人知。
这就是吃东西能吃出文采的故事哈哈,故事虽短,看的说书人也有点馋,啥时候大家一起也遇上个神仙,吃点增加文采的珠子呢?想来这是很多朋友的梦想吧。不过,故事归故事,现实中,还是得坚持读书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啊。
第五个故事:吃出来的财富
福建晋安县有座东山,山下便是陈家村,有个叫陈小二的青年,在村里过得挺辛苦,侍奉老母,打柴为生。那时节中原大乱,江南生活还好,可那么大小伙子了,单指着打柴过活,这日子老这么过,也不是回事儿啊。
他娘就跟他说:“儿啊,你也出去闯闯,不然老陪我在家乡,穷困潦倒,万一娘不在了,你两个媳妇儿也没有,如何使得?”
陈小二拉着娘的手说:“父母在,不远游。您老人家身子骨不好,我若是再出去跟船跑海,您老自己咋办?没啥,咱娘俩有苦一起吃,我得陪着您呐。”
村里人都晓得陈小二是个大孝子,对其赞誉有加,便时时送米送菜,照应他们娘俩。
有天下午,陈小二入山打柴刚下了山,在山下小溪边洗手呢,忽闻一股异香扑鼻,回身看,只见山中一道紫光直冲九霄,瑞气彩光不绝。可把他吓坏了,小二以为有什么妖怪呢,北起柴火便跑回了家,跟娘一说,娘俩个就纳闷:东山里树木丛林茵茵,没听说有什么妖怪啊?吃完晚饭,小二趴着窗户往东山遥观,发现紫光还在。
第二天,他又进了山。小二长了心眼:常听人说彩光迸射,必有宝贝,莫非山里有珍奇宝贝么?他背着柴刀顺着紫光一直寻觅,大半天过去,果然在山巅一处隐秘树丛中,发现了紫光盈盈越发闪烁。赶紧冲过去一看,原来地下倒着一只硕大的鹿!那紫光就是从鹿嘴里迸射而出。看看鹿,早已死了。小二大喜,背着鹿下了山,把鹿割开,割鹿肉的时候,小二加了小心,把鹿肚子刨开,在腹中找出一枚圆润如珠紫莹莹葡萄大的石球!小二捧在手里瞧了半天,也没瞧明白是啥,便随便搁在桌上,做了顿香喷喷的炖鹿肉,娘俩饱餐一顿。
那石球晚上在桌上还是发光,小二娘俩看着稀奇,就当成了油灯。谁知没过几天,小二出外卖柴火,回来路上就捡了一包袱金铤!等了半天没有失主来寻找,小二就包着回家。
娘俩高兴极了,不料没过几天,小二拿着金子去镇上换钱买粮食,回来又捡了一包珍珠宝玉!不到半年功夫,小二只要出门,无论去哪儿,都能捡到没人要的金银财宝。这下他便发了大财。成了远近有名的大财主。
有了钱,小二并不奢靡,买了田地雇人种,娶妻生子,在家侍奉老母,时常帮助乡亲,在家乡有口皆碑。他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发财,肯定是因为鹿腹中那枚石球,便在家,秘不示人。
俗话说的好:富贵无三代。等到他孙子长大了,却是个骄奢淫逸、衣来张口、饭来张口的少爷。这位少爷最好喝酒赌钱,成千上万的赌,无论别人怎么做局骗他,却是输得少赢得多!这可叫众赌徒惊诧不已。
有人故意问他为啥,陈少爷哈哈大笑道:“你们懂啥?我家自有宝贝!”
这话可给他招来了大祸!那年南唐后主李煜大婚,各地镇守官员进贡贺礼,晋安县令要采办珍宝进上,此地却并不出产什么宝物,有几个觊觎陈少爷的赌徒就托人禀报,说陈家秘藏宝物。县令立即派人来索取,威逼之下,陈少爷只好将石球献出。县令拿在手里打量许久,也不知是什么宝贝,叫人打造一只金盒子,装了石球进贡到了京都金陵。哪知后主大婚,江南各地进贡珍宝众多,哪里瞧得上这只石球呢?一天闲暇,李煜取来大婚礼品御览,看到石球勃然大怒,以为下头戏弄他,便传命把晋安县令革职拿问,连这只石球也打碎扔掉了。
陈家没了石球,诺大家业像冰山一样,还是不到半年便冰消雪融,化为乌有。一家子成了赤贫,上街讨饭过活。
多年后李煜被俘至大宋京都,闲来无事,大朝下班后,常常跟宋朝文官勋贵闲聊,一日聊起此事,宰相卢多逊笑道:“这是阁下不识宝物啊!你说的那颗石珠,就是常说的聚宝珠,有此珠在,百宝齐至,可惜可惜!你不识贤臣也罢了,连异宝也不识,空读万卷书而没见识,太可惜啦!”
李煜闻言大惭,以后再也不好意思在宋朝大臣面前谈论诗文了。
这段故事,说的是天下万物有常,富变穷、穷变富并非一成不变,获得好生活还是靠自己努力,单靠什么宝贝,便躺在祖宗功劳簿上吃喝玩乐,一旦失去,便万事成空了。另外,让说书的诧异之处在于,连读书万卷,文采超人的绝代奇才李后主都没看出宝贝来历,可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知识还得有见识,才能知人识人知宝识宝。
故事说完,预知后文如何,咱们明天再说!谢谢大家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