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言。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靡花了我无缘。小楼寂寞心与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几句残词说罢,诸位朋友在此欢聚稳坐。《古玩笔记》暂时停一段时间,我在备稿,说些小故事与大家共享。咱们此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娱乐视听之华,一觞一咏,世间百态,奇闻轶事,座谈小酌,也足以与诸位朋友畅叙幽情,得片刻闲工夫于浮生中,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也,既来之,三五好友要点美酒小菜,静听故事吧哈哈。
说书唱戏各有套路,今天咱们不说《春秋》《三国》《西游》《水浒》那些耳熟能详大忠大义的大书大套,单表几段“无伤大雅、怪力乱神”的小故事开胃。看着好,您给说书的留言点赞;看着不好,诸位朋友也甭拍砖,在下感谢!
一 修庙
现而今大家伙都有钱了,有钱了就得花,钱乃流水之兆,光积不花,等于白瞎。钱的来路多种多样,有的是辛苦赚来的,有的是辛苦贪来的,有的是辛苦骗来的,有的是辛苦赢来的,反正有了钱,就能金尊玉贵、锦衣玉食、香车宝马、美女娈童。无论有钱没钱,都逃不过“辛苦”二字。比如我这个说书的,说几万段书,也将将够嚼裹,更谈不上什么锦衣玉食,您诸位说,辛苦不辛苦?
自然,《金钱赋》中所说的这位“孔方兄”并非有他也行,没他也行,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远的不说,当年宋艺祖赵匡胤在外冶游流浪,身无分文又仗义豪侠,为了一文钱的炊饼钱,被卖饼的小贩挤兑差点哭了,才让这位仗一根铁棍打遍天下无敌手,平南收北,东挡西杀,十来年便打下一片锦绣河山的赵匡胤大发感慨: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呐!
英雄虽是这么说,其实神佛也如此,君不闻: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之说?咱那西天佛祖的极乐世界,也得黄金铺地;三清圣境中的紫霄天宫,也要宝石遍装。可见在不管天上世间,钱财一路必须要有,不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点,凡人不在乎,可神佛却在乎呢。
此言不虚。话说五代十国之际,中原接连战乱,民不聊生,是“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倒是江南一带,颇为安宁,百姓们安居乐业,虽有几个僭伪称王之徒,也都是些小打小闹的草头天子,成不了气候。
江南各国,就属南唐为大,这一朝天子定都金陵,流传三代。其中南唐中宗年间,有一个叫刘庄的人,乃是江南世家,几代为官坐宰,世代豪富,又饱读诗书,人品还不错,便考了进士,不几年便外放扬州府做太守。
家里知道老爷升官了,阖家大喜,这一日在家给他摆酒庆贺,娇妻美眷纷纷祝酒恭贺,刘庄高兴,就多喝了几杯,不一会儿酒沉了,便有些瞌睡,迷迷糊糊睡着了。
正睡得香甜,忽闻外头高叫:“请大人入衙门啦!”,刘庄一惊!也不辨真伪,起身上轿,片刻便来到一座高大衙门,抬头看看门额上,却没有匾额,看样子,也不是扬州府官衙。这可叫他有点郁闷。
下了轿,迈步进了官衙,周围鸦雀无声,静谧森严,刘庄心里就有点发憷,大堂里头传话:“请刘大人进来叙谈!”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刘庄进大堂,抬头一看,嗯?正座上有人,是个身穿亮紫冠服,腰围玉带的官员,旁边站着个穿绿官服的使者,这可把他吓坏了!
那位问,为啥?原来刘庄做的扬州太守,不过是穿绿袍的四品皇堂,座上那位紫衣大人,至少是三品。端详端详,却又不认得,看那位满面肃然,沉稳古朴,刘庄就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没等刘庄行礼呢,谁知紫衣大人微微一笑,竟然站起来,冲他轻轻作揖,说道:“刘大人好,不日便来相见。我有一事相托啊!”
“不敢!”刘庄赶紧回礼道:“请吩咐!”
那人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沉吟道:“君上任之时,要准备100贯钱送我,惠赠之情,荣当后报吧!”
刘庄一怔,心说这还没上任呢,怎么先给我要起钱来?再说,朝中大人们哪个家里不是金银堆积如山,缺钱也不缺这区区100贯啊?想细问又不敢,便满脸堆笑,诺诺连声:“是、是!区区之费,下官自当奉上!”
说完,刘庄猛然惊醒,看看四周玉烛金炉,宝鼎沉香冉冉,原来是南柯一梦!
打这天起,刘庄心里就有了心事,老觉得梦里这事儿奇怪,不知是凶是吉,等从吏部领了告身文书,从金陵启程北去扬州,凭着心里那点诗书做底子,倒是没有大在意。想去扬州后再找个卜卦的问问吉凶。
在扬州府跟前任官办了交接,接印接事完毕,又坐着大轿鸣锣开道,去本地城隍庙祭拜。这祭城隍礼仪,也是自隋唐以来的故典,一众绅士乡老陪同刘太守,刚进了城隍庙大门,刘庄左右细看,却觉得仿佛来过一般,登上正殿往里一瞧,登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脸色大变!
众乡老不知底细,都惴惴不安呢,却见刘庄恭恭敬敬大礼参拜了,回身抹了一把满头冷汗,问:“这庙多少年了?”
有个绅士上前陪笑:“回禀大人,这扬州城隍庙,来历却久,乃是前汉年间的一位贤者,距今也有1000余年。”
刘庄沉吟良久,心里噗通噗通跳的厉害。原来他进庙一看,周遭景物本就熟悉,等参见城隍爷,才发觉正座上的城隍,正跟他梦里的紫衣大人一模一样!
是城隍爷托梦了!
城隍爷要100贯钱做什么呢?刘庄进了大殿细细查访,走了一圈发觉,大殿虽坚固,可里头神像的后屋檐、神座、神轿和仪仗全都朽坏糟烂,金彩剥落喽。这才明白城隍托梦之意,在神像前上香默祷“哎!您老人家要100贯钱,莫非就是修理大殿后檐和神座之用么!我当鼎力而办!”
回到府衙,刘庄高座堂上,众绅士乡老列坐其次,听刘庄说了梦里之事,有些爱拍马屁的就坐不住喽,纷纷笑道:“这是太守老大人洪福齐天,连城隍爷都要给您借钱修庙,不过大人初到扬州,些许小钱,何用大人自己拿?我们几个家里还有些薄产,一人凑点,算是大人给城隍爷的心意,也算我们的功德。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话一说,在座的都是见多识广的聪明人,谁敢不跟着凑趣儿呢?刘庄稍一含糊,也就答应了。众位有钱的大爷你出三十,我出五十,不一会儿便凑了800多贯钱,刘庄命人收了,找阴阳仙儿择吉日动工。
要说,也是刘太守倒霉,这天晚上独坐内堂,正为初到扬州便做好城隍所托之事高兴,一放心,就想起城隍爷所说“后报”,有点沾沾自喜:明摆着,他一文钱没花,又积功德,又有福报,自己还能落下几百贯钱花呵呵,这好事还不是都是因为自己升官所致?
喝了点小酒,正要安歇。外头敲打二更,夜色已深,一片片的莲花云缓缓遮蔽明月,刘庄刚要起身回内室,猛然间外头“呼啦啦”起了阵怪风,吹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屋里灯烛皆灭,一阵阵寒风刺骨,刘庄一哆嗦酒醒了大半,忽听门口有人说话:“好你个刘庄!你干的好事!”
刘庄揉揉眼往外一瞧,妈呀!门口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梦里侍立在城隍爷身旁那位绿衣仙官,怒气冲冲直盯着他,身后还陪着两个红发绿脸巨嘴獠牙的鬼差!
刘庄大感意外,赶忙施礼迎接:“不知仙驾下临,有失远迎,还望赎罪!城隍上仙所托之事,下官已然准备办理,不知犯了什么过错,还望仙官指教一二。”
绿衣仙官怒道:“刘庄啊刘庄,你好不知事!我主人向你借钱,非为私情,也是天定缘数,你家世家大族,现又为官,自己出钱即可,怎么敢初到此地,外借修庙之名,内藏聚敛之实?!做官伊始便扰民如此,不仅伤了你的功德,还有伤我主清名!触怒我主,要减你禄命,日后所报,一笔勾销!”
刘庄闻言惊得魂不附体!又是求饶又是告罪,哭啼啼哀求良久,绿衣仙官漠然点头:“我主已然说了,若刘某确有悔改之意,尚可赎罪不罚,必须将聚敛之财还给众乡绅,且待工程之日,亲自来做工三天,以赎前愆。切记不可一误再误!”
说罢,不等刘庄答应,一股风卷,门外已是月明星稀。
第二天刘庄赶紧找来众乡绅,把钱还给大家,还不说明原因,闹得大家莫名其妙。随后修庙工程开始,刘庄亲自出钱,也不顾劳累,一脸七天天天在工地跟着工匠们搬砖运土,这下刘太守亲自修庙一事哄传扬州府,男女父老都来看热闹帮忙,工程很快结束,城隍庙修饰一新。
等把账单子送来,刘庄一看,不由肃然起敬,整花了100贯钱,果然一文不多一文不少!从此后,刘庄做官甚为小心谨慎,自持收敛,绝不敢任意扰民搜刮,官声极好,做一处地方,一处清名崛起,父老称颂。
没几年,艺祖神武皇帝赵匡胤派大将曹彬收了江南,混一列国,南唐大臣相继入宋为官,艺祖听说刘庄是个爱民好官,连连拔擢重用,其后代也代代昌盛,成了宋朝有名的贤臣世家。
这段书说的此事,诸位朋友看了,可知举头三尺有神明,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赚的钱再多,怎么来的别以为上圣不知道,有些人以为赚了黑心钱,多修庙多上香神佛就会保佑你?呵呵,看看刘庄的奇遇,自己掂量掂量吧!
好了,今天先说到这儿,说书的也累了,下去喝茶休息,预知后文如何,咱们下回再说!
艺祖:即tai祖,俩字不能显示,就用艺祖两字吧,宋代史册典籍中,常称赵匡胤为艺祖,典出《书经,舜典》,就是始祖的意思。跟tai祖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