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结束了,不少书友提议,把大驾卤簿里的仪仗、车辆名词解释一下,因为这些内容平时用不到,读古文和典章制度中各朝各代不同,也太麻烦,我简单整合一下写点,不入正文,朋友们看了就当增长点知识,看着散心休闲,因为最近家里有点事,后记还没写完,写完即发。关于新故事的问题,我会在后记中说明。
辂:通“路”字。
五辂车: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也有考证说是五星)为内涵,表现为玉、金、象、革、木五种相同类型、但饰物各自有别的最高等级的礼仪车,自西周开始,便是天子大驾卤簿中最尊贵的礼车。绵延3000余年,直到清代。历朝历代将这五种车载入国家大典,明文规定其至高至贵地位。其中,又以玉辂等级最高,依次是金、象、革、木。五辂在大驾卤簿中绵延而出时,不能随便变更,只能按规定由玉、金、象、革、木依次而出,才合乎礼仪。它们的具体使用范围和用途也不同,就像秦代出现的天子“六玺”,象征天子各种不同权力。
玉辂:以祀—用来祭祀天地。
金辂:以宾同姓、以封。用来在册封同姓贵族时乘坐。
象辂:以朝异姓、以封。用来在册封异姓贵族时乘坐。
革辂:以即戎、以封四卫。用来征战时乘坐和册封武将时乘坐。
木辂:以田、以封藩国。用来举行农耕大典和册封藩属国时乘坐。
然而,这五种辂车太过单调,所以大多数时候,不是单独出现,而是组合成仪仗礼仪车出现。平时则在朝会大典时,陈列在大宫门、大殿两边,以象征天子威仪。不过呢,这五种车从汉朝开始,皇帝就减少乘坐次数,而是变成了摆样子的礼仪车,搁在大驾卤簿中做装饰,一直延续到西晋,完全失去了乘坐用途。但是其地位一直没变,属于大驾卤簿中核心至高地位。现存故宫博物院那套大驾卤簿是后来修补更新过的,看清朝的图册,皇帝大朝、万寿、大婚时,它们就摆在太和门、午门外做礼仪法器。
玉辂形制:后面根据天圆地方,上面是个圆盖,由长杆挑着,下头是方形的车厢,车体后面斜插着各种装饰华贵五彩斑斓的大旗和兵器。车厢,在商朝的时候是敞篷车,周代开始,因工艺大精,建造了车厢顶盖,前头是车辕,起初是六匹马拉车(天子六驾),宋代开始由大象拉车,明朝改为六匹骏马。
因为五种车辂的形制大体一样,为了区别,只有在装饰和佩饰上表明不同地位。所以玉辂遍体装饰美玉、金辂装饰黄金、象辂装饰象牙、革辂上装饰各种皮革、木辂装饰各种名贵的木材。玉、金、象、革四种辂车上涂彩色漆,木辂上没有漆,原色。宋朝开始,五辂车就遍体五彩漆了。
《皇朝礼器图》中,木辂的形制,五辂形制大同小异。
《乾隆南巡图》中,京师起銮一段。路东西两侧,分列玉辇和金辇,之后排列着皇帝五辂(辂:大车)。木辂、革辂列于路东;象辂、金辂和玉辂位居路西。五辂后是装饰华丽的大象,宝象五只,东三西二,背负金宝瓶,意喻“太平有象”;朝象四只,东西各两只,没有金宝瓶。
二大驾卤簿中那些车。
1 戎车:既战车、兵车。包括戎辂,天子在军前所乘之车。战争中实用,不入五辂。
2 指南车:黄帝与蚩尤大战,因蚩尤兴大雾,黄帝所作指南车,辨方向。周公改造后,定为大驾卤簿中的仪仗车。上面有司南。
3 豹尾车: 车后垂豹尾。以示威武。
4 猎车:周天子平时打猎时的车,日常实用。
5 轩车:车厢顶子高,加各种皮子、锦缎做障蔽,涂彩漆的车。
6 金根车:以黄金装饰,天圆地方制度作出的天子御用的车,秦朝开始作为皇帝专用车。跟玉辂分开。
7 辒辌车:又称安车,可坐可卧,有窗户,以文锦为帘,关闭则比较封闭温暖,敞开则凉爽。车体比较长。秦始皇驾崩于这种车上。
8 辇:早期是君主专用以人力拉的一种车,秦朝后,成为帝后的专用车。南北朝时开始变为变形的“轿”,去掉车轮,改为人力抬。
9 高车:车体高大,奔驰如车。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一号车,就属于这种车。
10 辟恶车:《通典》中记载最神秘的一种车,秦朝开始制作出来,编入大驾,但是形制和具体用途不明。只是记载“太仆令一卫士在车前执弓箭。”估计是前导车里作为驱邪之用。
11 副车:《通典》记载:秦平天下,以六国诸侯所乘之车为副车。但在秦始皇陵出土的车看来,那些车显然是陈设用,秦始皇用的副车,属于秦国自制的“高车”。《史记》记载张良带人刺杀秦始皇时“误中副车”,指的就是这种高车。
12 革车:用马拉的战车,战国后被逐步淘汰,秦朝列入大驾卤簿。
13辎车:独辕,有卷棚,无车厢。又叫卷棚车。汉朝列入大驾卤簿。
14 軿车:独辕,有车厢。
15五色立车:五色锦帛装饰的高车。
16 斧车、钺车:有车厢的高车,一车厢里装一立斧,一车厢装载铜钺,象征王权。汉代列入大驾。
17 凤凰车:汉代皇帝多乘坐凤凰车。是高级御车的一种,遍体朱砂和黄金彩绘龙凤纹。从此开始,五辂车逐渐成为陈设。
18 游车:装饰彩漆的车,大驾中一共有9乘,做装饰用。
19 温车:卧车的一种,在宫内常用。
20 前驱车:赤色的独辕车。大驾前导车一种。
21 羽葆车:用五色羽毛装饰成卷棚或华盖的车。
22 朱轮车:红漆车,皇帝在宫内使用。
23 黄门鼓车:分为前、后黄门鼓车队。上面装载鼓乐五音在大家卤簿之前,作为前导乐队。后黄门鼓车则在仪仗队的最后。
24 武刚车:有帷盖陈列兵器的高车,大驾出队时,列在黄门鼓车之后,仪仗队之前,作为前驱和威仪震慑之用。
25 记里鼓车:也属于中国车驾历史和中国科技历史上很神秘的一种“高科技”御驾仪仗车,这种车神奇之处在于,“记里鼓车,驾四(四匹马),形制如司南车,其中有木人,手执木槌,面向皮鼓。车每行一里,木人则敲鼓一下。”(晋书—舆服志)。在晋朝时列入皇帝大驾卤簿,可见我国在工艺制作领域的先进及高超。可惜,这种车在宋代之后泯灭,制作方法也没有流传下来。
26 :七香宝辇,唐代开始列入大驾卤簿。用香楠木制作的人力抬的辇,遍体贴金箔与彩色螺钿、宝石、玛瑙,是皇帝在皇朝内日常使用的实用车辇。
27 :九华逍遥辇,隋炀帝时制作列入大驾卤簿,用来夸饰富贵奢华,外青内赤色,厢内金漆彩绘云龙、彩凤及火珠,用水晶、金镜装饰,外用金涂银叶剪成龙凤纹饰贴饰在外,辇中有盘龙宝座,厢顶上设双层金银耀叶子(用金银片打造的叶片圆镜)。这种辇在阳光照射下五色斑斓、宝光四射,熠熠生辉,是唐宋大驾中最为奢华的一种,隋代开始皇帝日常乘坐。元明两朝失传,清代乾隆年间复制,列入大驾卤簿。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抢掠内、外銮驾库,大部分被毁,清亡时,銮仪卫大臣蒙古亲王那彦图将仅剩的大驾金银宝玉法器变卖一空,纳为己有。
因没有实物,暂时用乾隆祭天的玉辇作为代替。
庚子之变后,八国联军抢掠北京,在紫禁城銮驾库留下的稀有照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大驾卤簿中“五辂车”的实物形制,上面装饰的金银珍宝早已被列强们抢掠一空。
28 大纛:dao.纛字本意是羽毛做的装饰物,后来引申为古代军营中和朝廷大典上使用的大旗。帅旗,在古代也叫“帅纛”。跟唐宋大驾时期的二十八宿、五行、五星旗帜不同,清代除继承历朝旗帜,将八旗大纛列入大驾卤簿,体制比神旗更加高壮,表明清帝皇权永固和皇权统御八旗一体。
29 幡:呈下垂状的长方形旗帜,多用掐金边的五彩锦缎制成,用高木杆挑着,下垂五色流苏,十分华丽。
这是一套清中期盘金孔雀羽彩绣八吉祥幡旗。
30 幢:仿照佛教仪轨中,佛前供奉的宝幡制成,材料多为镶嵌金银丝的各色彩缎,有各色羽毛装饰。形制为一节一节的圆形的宝塔形状,也用高木杆挑着,列在仪仗队中间,用来显示皇室奢华。
31 旌:旌旗是现代词汇,可以连用,古时候是两种不同的旗帜。旌本意是羽毛装饰的旗,不过旌的形制为长方形或长条形,多带羽毛、镶边、流苏。旗在古时候有长方形和三角形两种,不带羽毛流苏,一般多用三角形。
中国古代的车驾卤簿仪仗文化,也是我国古代传统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经典之一,它能最直接的反应我国古老的道路交通、礼仪礼俗与仪仗、手工艺、刺绣、金银宝石加工的综合体,在长达3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更加证明了我国古代先进和优秀的文明程度,虽然现在它们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太为人知,我们仍然不能让它们湮灭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