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郑学士这番说法,总算叫大家知道了蟠桃的来历,张遗老也平静下来,其他几个老头纷纷问:“郑师弟,碧鸦�2�3到底是什么玩意儿,怎么如此贵重呢?”

“呵呵呵,”郑学士笑着打开了话匣:“其实各位老兄都见过这东西,只是零碎小件的多,不惹人眼。记得当年荣中堂有个扳指就是此物所做。不过么,这东西顶尖的料子咱们中国不出,出在外洋罢了,按我看,这蟠桃且不说是高宗八十万寿的寿礼,就单指这料子,也得值个几十万。因为,它自古就不多…”

碧鸦�2�3,又叫碧亚�2�3,据《博古杂录》所载,中国载籍,向来未详所出,《滇海虞衡志》、《玉纪》所载,碧霞希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又名碧霞希,皆西域或异邦方言,汉字谐音所书,没有定名。其质似水晶而腴润,其价比水晶高千百倍之多。有红、黄、紫、绿四种美色,红者如艳丽桃花,黄者如秋葵夺目,紫者如玫瑰娇媚,绿者似春水而明。

按《元典章》、《舆服志》所载,西域入贡各色宝石,种类不一,凡流行者,必为帝后所爱,大德年间,中原大商有卖“碧鸦�2�3”一块,重1两3钱,光华夺目,被中官买去供奉御前,花中统宝钞14万贯,元帝做帽顶嵌于常服冠上,自此后历代帝后,代代相承,异常喜爱,凡正旦及万寿大朝时服御用此。明成化后,其中极品自西洋所来,常常被购入宫内,制作小件首饰玩器,内宫嫔妃宝爱之,只是西洋所贡入此类宝石,向来没有大料,至万历年间,万历皇帝最爱猫眼儿,所以此物逐渐声明不显。至前清,康熙末年海路大兴,此物又多来华,内廷多用制作首饰腰佩,乾隆中被载入《大清会典》,成为后妃钦定佩饰,只是此物价格昂贵,按当时价格,一两碧鸦�2�3,售价高达300两纹银,时价黄金不过1两换纹银20两,可谓珍宝。同光年间,因四海通商,慈禧皇太后钟爱此物,西洋各国以此流入大清,或卖或贡,宫中以碧鸦�2�3和翡翠并驾齐驱,成为时兴宝石。国人向来以佳名称物,所以后定名为“碧玺”。

碧玺中,又以桃红色最为名贵,当日美利坚商人常从巴西国贩卖此物入京,由此,碧玺在京城大盛,极品荟萃,大内采办尤其多,慈禧太后宾天所用碧鸦�2�3五色莲花,其料就是自外洋采买,重达36两8钱(前文有误,写成37两8钱了。),命匠人雕成莲花,搁在尸身脚下,与尸身头顶之翡翠大荷叶,寓意“头顶荷叶、脚踏莲花,步步生莲,远赴西方极乐世界之意”,这枚五色莲花,合料价、工价,价值80万两,眼前这对乾隆八十万寿的天禄长春万寿蟠桃,形体硕大、晶莹光润、宝光四射,犹十倍于慈禧太后内棺中那件碧玺莲花,其经历有异常曲折奇异,堪称稀世之宝喽。

“哦!我还糊涂呢!叫个名儿咱们没听说过?原来就是碧玺!”张遗老没等郑学士说完,冲大家伙儿摇头晃脑点头称赞,乐呵呵笑道:“我说你老弟憋了这么久的不说,一说就是这么一大堆啰嗦!早说碧玺咱们不就明白了嘛!”

大杨见他自以为是,忍不住挤过来凑趣儿:“您老人家也是博古通今,咋刚才还认成是五色琉璃?”

“那、那不是一时看走眼了!”张遗老撅着胡子辩驳,引得众人大笑。

郑学士与众遗老解开龙鞭、蟠桃两件宝物源流异常高兴,豫麟更是欢喜不尽,为能与杨爷一家人再次相聚大摆酒宴,酒过三巡,兴奋不止的杨爷咧嘴大笑,说不清为什么,是今生还能与杨大人一家的相聚,是终于知道了宝物的来历,是看到杨家少爷瑞儿成长为大小伙子,杨大人在天之灵或可安慰一二,抑或是庚子之后这20来年的沧桑巨变、物是人非和自身的种种幸与不幸,他觉得压在心里20余年沉甸甸的磨盘一样的悲苦辛酸与前尘往事,一扫而空!

半晌,杨爷打着手势,呜呜呀呀跟大杨说了什么,大杨起身拱手向众人道:“我爸说了,这根鞭子与蟠桃,是先杨大伯送的,当日并不知这物件是什么珍奇宝贝,在我家收存多年,随我家漂泊坎坷这么久,实在对不住它们,如天保佑,能再与杨大叔、瑞兄弟相见,理当完璧归赵!今日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杨大叔,你就把这两件东西收下吧!”

这话一说,众人面面相觑,豫麟也是个实诚人,脸色大变红头胀脸赶紧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杨老哥,莫非你把我看成见财起意的那种人?!当日我哥哥大祸临头,亲朋离散,在菜市口收尸的是您呐!把我嫂子、侄儿一家送出京城的也是您!您对我们家的大恩大德,我们家永世难报!这两件宝物,是我嫂子亲自相赠,一清二白!危难之际,有您这样雪中送炭、热血衷肠、大仁大义的德性,还有什么可说的?甭管这东西值多少钱,是您的就是您的!难道它们还比不得上苍造化所设的咱们两家的情谊么?!”说着话,豫麟倒身要拜,早被杨爷一把死死拉住。俩人争执了半天,看的众人热泪盈眶,长叹不止。

郑学士击掌叹道:“世人中,见利忘义者众,见义忘利者万众无一!《文中子》所载:交友之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义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先贤所言不虚!你们两家一个要完璧归赵、物归原主;一个要情真意切,拒换不纳,可谓当今友朋相交之道、见义忘利的楷模!两位不要争了,我说个主意,你们斟酌!”

正争执不休的豫麟和杨爷,自然要给郑学士面子。众人也瞪大眼倾听,不知这位博古通今的爷,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郑学士提议:龙鞭和蟠桃,一家一件。机缘巧合,杨爷得了龙鞭,应用多年,看来龙鞭跟杨爷有缘,便归杨爷;天禄长春万寿碧玺蟠桃,价值巨万,又早已声名在外,以后觊觎此物的人不在少数,为保杨爷一家一世平安,也为纪念这段历经两代人20余年几经离乱沧桑坎坷与天赐的缘分与情义,碧玺蟠桃

归瑞儿,也是两代人恩义相结的见证!

说到这儿,郑学士笑道:“今后你们两家人合为一家,来日方长,难道还没有礼尚往来,互相扶持的机会么?豫麟老弟,切不可胶柱鼓瑟,寒了杨老弟一片赤诚之心呐!”

豫麟与杨爷听郑学士一解说,咂摸咂摸其中深意,也确实如此。在众人关注下,大杨捧着五色晶莹的蟠桃,交给了感动不已的瑞儿,众人皆大欢喜。打这以后,豫麟真心实意交下了杨爷这位义兄,在天津给他买房子置了产业,两家比邻而居,大杨也经瑞儿的引荐和郑学士的青睐,拜在他的门下,成了郑学士弟子中唯一一位出身“五贱行”的弟子,两家日日往来,朝夕相处,风雨同舟,亲密无间,成就了一段京津闻名的传奇佳话。

后来的故事:

11930年代,因思乡心切,杨爷带家人回京居住生活,在门头沟一带买房置业,隐居不出,大杨娶妻生子,兴家立业,还是做他的老本行,以做远途车行为生,成了大掌柜。40年代末,杨爷无疾而终。临终前嘱咐儿子,待世态太平,将龙鞭献给国家,公之于众,也让久久漂流在外的龙鞭有个更好的归宿。大杨含泪遵命唯唯,此后一直在乡间侍奉老母,操持家业。建国后,已近花甲的大杨,将龙鞭捐献给有关部门,建国十年大庆,中国军事博物馆开馆,这支久历尘劫,境遇离奇,流落在外多年的大驾卤簿前导镇朝金鞭,作为异常稀有珍贵的中国古代仪仗兵器公开展览,在玻璃展柜中熠熠生辉,当时引得万众瞩目,纷纷驻足欣赏。

可惜1966年运动初起,红羊浩劫应运而生,天下大乱,“破四旧”之声方兴未艾,甚嚣尘上,无数张牙舞爪的小将们痛斥军事博物馆的古代兵器是为“反割命复辟”所用,无奈之下,中国军事博物馆在小将们的“帮助”下,将馆中收藏的无数古代神兵利器宝剑名刀,搬到大门口,或是砸断、或是折断、或是用电动刀切割成碎片,后拉到炼钢厂回炉融化,这支历经磨难的珍奇龙鞭,就此在炼钢炉熊熊大火中毁于一旦…

2 豫麟和瑞儿一直生活在天津,将天禄长春万寿碧玺蟠桃秘藏于家中,杨爷迁居北京后,两家也殷勤通问消息,因世事多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侵华,豫麟所在的英租界也一日数惊,平津陷落后,山中有志派人来天津寻找蟠桃下落,豫麟知道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立即变卖家产,逃往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避难,至此与杨爷断了音讯,而天禄长春万寿碧玺蟠桃也就此离乡去国,流落异域,至今没有下落。

3郑学士后来故事,见拙作《法螺记》。

4孙德胜老爷子故事,见拙作《古砚记》及《虬角记》。

5韩二爷后来故事,见拙作《宝刀记》。

6山中有志后来的故事,见拙作《唐经记》。

年华似水,岁月悠然,白云苍狗,故人远去,朱颜辞镜,花落无声,只剩这段隐藏于时光碎片中的故事默然矗立,静待朋友们细细品味。

正是: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龙鞭蟠桃记》至此全文完。这个故事太长了,更的时间也太久。今天终于结束,明天发后记。再次向一直以来和关注我的朋友们,道一声诚挚的感谢!谢谢大家捧场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5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5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