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上一色异常工整绘制的山水楼台、宫阙御苑、仙山灵境、人物仪仗,色彩艳丽,布局大气,威仪堂堂而疏密得当。宫阙巍峨,街道整齐。在暖黄的幽光映照中,大小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随着手卷缓缓开展,画中的人物景象颤巍巍如忽然有了灵气,光影虚实交映,鲜亮活动起来…御香袅袅瑞光彩雾中,打西华门出来八对驮着宝瓶的大象,身披金镂彩袱,头戴璎珞金丝小帽的象奴挥动短鞭,口里吆喝着口令,旁若无人的大象昂头卷鼻如小山一样缓缓移动身躯,预示着太平有象。前导大臣、御前大臣们按刀缓羁而行,后头对对旗幡鼓乐,绵延数里,
后面一对对旌节仪仗,对对金线花褂的校尉,提炉散香大步在前,后根两名提鞭肃道的校尉紧紧跟随,24具巨大的精铜号角发出宏畅悠远的“嘟嘟”声,后面则是48面载在马上的双龙彩绘牛皮鼓,后随4面巨大的金锣,手执朱漆木槌的校尉泥塑般站的笔直,后跟4具金铮,4具杖鼓,十二枚彩漆龙头笛,4面拍板。这便是大驾前导队列。无数戴了红缨帽、身穿大红软缎驾衣、腰系蓝带的畅音阁乐手们,一面演奏乐器,一面拍手歌唱悠扬歌声。
随后缓缓步出120名手执尘尾的太监,再出来举着各色的仪仗法物的銮仪卫,仪仗法物以2面巨大的杏黄肃静旗为先导,后头是2面宝蓝缎金鼓旗、2面月白白泽旗、8面玄色门旗、2面彩绣日月升龙旗、天蓝色云雨风雷旗、金木水火土五行旗、七色28星宿旗、鹅黄中天北斗旗、五色五岳镇山旗、四色四渎神水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旗…林林总总五色斑斓,令人目不暇接,每旗皆由高大力士又举又护。这便是前行旗队。
旗队未完,紧跟着出来54柄以翠华紫芝为先导的伞盖队伍,有直柄伞盖、青红黑白黄五色云气花卉伞夹着9柄六尺多高的九龙曲柄伞,又是鸣鞭校尉夹护在旁。后头则是五颜六色的72面宝扇在瑞烟中半隐半现,五福捧寿扇、双龙腾云扇、祥龙御海扇、孔雀羽扇、翔鸾飞凤扇五光十色,宝扇过去,又来8面华幢,乃是羽葆、万寿、紫云、瑞霞,全用七色缂丝掐金,随风飘荡一串串宝石璎珞,宝色流苏逼人眼目。
接后的是一根一丈高的镀金龙头杆为首,12根豹尾枪在后,引着一队队销金龙旗出现,精光斑斓彩绣了翔鸾、仪凤、仙鹤、赤乌、华虫、黄鹄、白鸢、游麟、彩狮、白泽、角端、辟邪、天马、天禄,一色描金嵌珠气象万千。
随之则是红漆描金车上,书里着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8面巨大的八旗大纛,象征天子驾下的八旗整体,那旗一丈多高,惊人骇目,在风中猎猎威赫。
再后头是一水的兵器仪仗,朱红漆杆鎏金上首,4根方天画戟在前,引出20根豹尾枪、20具弓弩、20柄长杆仪刀、20根金吾仗,不计其数的立瓜、卧瓜、金钺、金斧、金棍、金仗明晃晃金光万道威风凛凛,72座精铜品级山由校尉捧着绵延不绝。后头一行行红黄蓝白黑五色罗伞过去,紧接着是天子小銮驾出来,金拂尘、金提炉、金香盒、金盆、金水盂、金大瓶、金小瓶、金马杌、金交椅、金足踏一,随着就是大驾卤簿中法天象地自周秦以来卤簿中决不可或缺的玉、金、象、木、革五辆金翠交辉宝光辉映的“辂车”了。车前除了驾车的校尉,并无一人乘坐。后随大马辇、小马辇、七香宝辇、凉步辇。
车如流水马如龙,至此大驾才过一半,早已看得人目眩神迷。细观,120名黄马褂御前侍卫骑在高头大马上,之后再出来手执净鞭的一对校尉,一乘36名校尉抬着的五色交辉的金舆缓缓而出,前后120名御前侍卫,皆着四品五官服色,朝珠补服一应具全,按刀踏步而行,帽后都有翠色森森的孔雀翎子,这才是正经的高宗乾隆皇帝御驾了。
随之才是后扈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和豹尾枪侍卫,绵延不绝如蜂拥海浪自大内而出,沿途数十里间香烟彩雾恍如仙境,各色人物整整齐齐或跪或立,或焚香祝祷或笑容满面,每隔数里,点景一一,经棚、戏台、彩坊、楼台殿阁眼花缭乱、争奇斗艳,青山绿数奇花异草目不暇接。鹤舞亭前,鹿衔灵芝,宝象负瓶,千官万僚,民众云集,旌盖飞扬,羽林盛壮,六龙在御,一尘不惊。无数小如米粒的民众齐齐跪叩在地,齐祝万寿无疆。自西安门出西直门再到圆明园御道,更是五色斑斓烟火齐发,山水景丽万物焕彩,仿佛浓妆艳抹的十里锦城点缀成上清宝境,不类凡间。好一副太平盛世景象!
二十二
众人被这幅展开足有一丈多长的图画吸引,一个个面目惊诧咋舌不止。连方才那位摇头晃脑的说风凉话的遗老也深深陶醉其中,被所谓“乾隆盛世”那股子豪奢华贵震慑地心动神摇。
杨爷蹦着脸不言语,在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画卷中,他不经意想到20年前两宫从西安府起驾回京时那羽林环绕、锣鼓喧天的场景,下死眼瞅瞅画卷里御驾前后手执净鞭的校尉,再看看一本正经的郑学士抚摸自己那根赶了多年车的大鞭子,杨爷心里若明若暗明白了些许。
大杨鼓着腮帮子发呆,悄声问瑞儿小伙儿:“这是啥?赶庙会还是天桥耍把式?他们手里的家伙什少见呐!”
瑞儿“噗”一下笑了,摆摆手,示意大杨听郑学士解说。郑学士见大家伙儿神情色色,轻轻放下画卷,点了一根小萝卜粗的雪茄烟笑道:“诸位师兄师弟,怎么样?可不是我瞎说吧?”
“这画你哪儿来的?”有位遗老有点忿忿:“这东西怎么落在你手里啦?郑老弟,这、这该在宫里啊。”
“是啊,典守者监守自盗,自然就流落出宫了,就像这根鞭子啊。”郑学士毫不在意。
“这里头净鞭如此之多,煌煌大驾仪仗,你怎么知道就是桌上这根呢?再者说,里头净鞭足有十几根,我瞧着也算不得什么稀奇宝贝!要说宝贝,这些金玉法物才算得上,也是崇表天子威仪所致,如猜的不错,现今紫禁城銮驾库里还隔着不少呢。珍在何处,宝在哪里?!”那位老先生也较起了真儿。
“老兄稍安勿躁,且待兄弟慢慢说来。”郑学士缓缓起身,抽了两口雪茄问:“诸位可知天子大驾来历?”
“这…”这话问的一众老头傻了眼,这群人都是靠着高头讲章四书五经侥幸入仕,平日里满口道德文章忠君报国说的溜熟,猛不丁叫他们说起什么劳什子“天子大驾”,霎时都偃旗息鼓。
那遗老不服气:“按你说来,御驾跟鞭子有何关联么?”
“自然是大有关联!”郑学士笃定地回答,一面如数家珍说起了来历…
中华自古以来号称古国,自礼仪服御语言用度,自与各国不同。单说这天子大驾辂车仪仗,便来历颇远大有玄机。炎黄始祖以上圣之姿,发文明之始,法天象地,和阴阳、汇五行、崇四合、融六极,统御九州,辨识天下万物之称,又造出种种交通之车,所言乃黄帝与蚩尤大战于野,史书明载,然当时之车,只有兵、输两用,并无天子专用。自三代始,宫廷才有辂车仪仗之称,《文献通考—王礼》所言:殷因钩车而制大辂。又言:大辂,车辂也,昔成汤用之郊祀,有山车之瑞,山车亦谓之金根车,亦谓之“大辂”,王者之乘也。
自此后,为表天子帝王“承天景命、神功圣德、德布四海、威加九州”,便接连制造出了天子专用车辂仪仗法物。商承夏制,尚白色,才制有“大辂”、“鸾车”车辂及“白旒”大纛、甲士兵仗之类。延续周代,周公制礼作乐定规人伦礼仪,融入天、地、春、夏、秋、冬及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属,乃于天子车驾之中,添入“玉、金、象、革、木”五辂,用“像天以为盖,像地以为舆,像(星)斗以为杠、像二十八宿以为旗,像日月以为轮辏…”,以表示天子“圣王有道、承天建极、协和万邦”。百工所制,极尽华丽名贵之能事,以五彩漆器、镂金雕玉、七色绸帛为装饰,蔚为大观。
这章因为历史资料比较多,更的慢了一点,接下来鞭子的来历就有了。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写,故事结束后,我会在后记里说明,请朋友们继续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