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以后机灵着点!”四姑娘一边收拾饭桌,一面瞧院里蹲着看蚂蚁的杨爷,一面训儿子。“当着你爸爸,千万别提什么洋人呐,护驾什么的。都落下多少年的病了。一提准犯病!”
“嗯。知道了。”
“天坛打擂,都不准去凑热闹啊!赶紧好好赶车赚钱,娘还想着多攒点,给你早娶媳妇呢。”
“我就去瞧瞧热闹么,又不上去打!”
“不成!人马纷纷的,万一出点事,我和你爸咋办?敢去,瞧我不打你。听见了么?”四姑娘举着筷子作势要打,大杨欢笑躲到一旁,突然想起点什么事儿,一愣神,问四姑娘:“妈,您知道我今儿怎么多赚了2吊钱?”
“那谁知道。”四姑娘端盆洗碗。
“有人要出银子,买我赶车的马鞭子,说、说是个什么物件!”
“当!”四姑娘心头一紧,手里的碗落地粉碎。惊恐抬头问:“啥物件?他还说啥了?长什么样?”
大杨被吓了一跳,赶紧过来扶着惊住的母亲,疑惑道:“没说啥,我当然不卖啦,我跟他说,这是传家的玩意儿,他还笑呢,那人长得跟个教书先生似得,去燕京大学。说话文绉绉的,我不卖,他就不言语了。说了一句啥来着…后会有期。我琢磨着,我爸的这根大马鞭子,别是件宝贝吧?”大杨挠挠头笑了,更觉得母亲大惊小怪。
“鞭子…后会有期。”四姑娘呆住了。
大杨对母亲的疑虑满不在乎,他只想去天坛游乐场,瞧热闹。
天坛游乐场,是民国初年,市政公所创意开办的一处跟东安市场、天桥齐名的游乐场。帝制时代,天坛是绝对的禁地,别说小老百姓,就连王公亲贵文武大臣也不得随意入内,红墙黄瓦守卫森严,跟皇城有一比。每到年节,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在礼仪大臣陪伴下,摆天子大驾,虔诚在此向冥冥中不可预测的皇天上帝为国运昌盛、天下太平祈福,天子天子,便是老天爷的儿子,代天行政统御万方,这套半真半假的活剧,乃是自三代流传下来的老规矩,也不必细说。
民国了,这些老套子规矩像皇权一样被革除殆尽。为了显示共和,安置点闲散市民,让大家赚点嚼裹儿钱少惹事生非,这才开放了天坛。别说,里头还真热闹。地方宽阔,摆摊设点的老百姓便渐渐多了,什么小吃摊、说相声的、撂地变戏法的、卖各种手工小玩意儿的、摆摊算卦的、耍猴的、卖耗子药的、拉洋片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赶上年节,来逛天坛的人头攒动拥挤不堪,老少爷们吃着看着玩着,在各个场子里钻来钻去,不知道的仿佛进了武侯的八卦阵,连人群都挤不出去,头晕眼花一身热汗,热闹极了。
这天,大杨在永定门外拉了几个近客,看看日头上升,不少人蜂拥进城,嚷嚷着去瞧外国大力士跟中国人比武,顿时精神大振,吆喝着马,随着大流进了城,直奔天坛而来。
喜欢老年间风俗典故趣味历史和美食故事的朋友们,可以加我的公众号,很多故事里老北京的典故传闻我在公众号里都做了讲述。
天坛正门内外人流不息,几乎半个京城里的人都嚷嚷动喽,都来看洋人打擂。做小买卖的也都乌央乌央挤进来,想趁机多赚几个,人声鼎沸吵嚷不息,比三月三逛白云观的老少爷们还多好几倍!
大杨仗着身大力不亏,满头热汗挤了进来,不等看红墙黄瓦汉白玉栏杆拱桥,耳朵里立即塞满了叫卖声:
“炸面筋儿,熏鱼儿唻!不香不要钱呐!”
“咧 包儿咧 咧 包儿得了热地咧,一个劲咧,这包儿热的咧,发面的包儿要热咧!”
“羊头肉!正宗老马家的!”
“馄饨!鸡汤馄饨!”
“ 卖药糖哎,谁还买我的药糖哎,桔子还有香蕉、山药、人丹,买的买,稍的稍,卖药糖的又来了,吃了嘛的味儿呀,有了嘛的味儿呀,桔子薄荷冒凉气儿,吐酸水儿呀,打饱嗝,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小子儿不卖,大子儿一块”
“洋片儿唻!您就再往这儿看呐!穆桂英独创天门阵…”
…
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韵律齐全的吆喝声直震得人脑仁儿疼!眼见好端端的威压巍峨的天坛被撂地小摊占满,不少人也摇头不止,可老百姓乐意看,乐意听,乐意吃。大杨苦笑着瞅瞅卖馄饨的,咽了口唾沫,他有点馋,不过兜里没啥钱,还得给家里买粮食呢。
好容易牵马挤到擂台边上,大杨都快湿透喽。说是擂台,可也并不在天坛祈年殿、圜丘、祈谷等“圣地”上摆。谁不知道那是祭祀老天爷的地儿,连袁大总统早几年也全服古装来祭祀过,最是神圣,因而就算洋人来了,北洋衙门的官员们也不能、更不敢在那摆。就在圜丘附近的草地上,用木板砖头搭了个一米多高的,方圆两丈左右的台子,台子正北是看台,京城老手艺人搭的棚子,素绸彩缎交相辉映,十分华丽,座位上早有些大鼻子黄头发蓝眼珠子的洋人跟不少道貌岸然正襟危坐的大官谈笑风生。看台下头是些背了枪的丨警丨察,有的提溜着木棒子,紧盯四周越涌越多的看客。
大杨踮脚伸脖看了会儿,洋人大力士还没来,这头,不少雄赳赳气昂昂膀大腰圆、腰系大带、短打扮的汉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慢慢凑过来,有几个双手抱在怀里,怒目而视。对众人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充耳不闻。
老少爷们一瞧,嚯!都是京城武林中的英雄豪杰呐,赶紧让开几条人胡同,请众位好汉进场。擂台下头早摆了些粗木桌椅板凳,凡是打擂的,现在报名处报名,再等在下头。
大杨抽个空子,拉车到擂台西角一丈多远的大树下停住,把大鞭子扔到车上,掏出块贴饼子,边吃边等着。
一旁不少老少爷们正说的热闹:“怎么?敢在咱爷们这一亩三分地儿上找茬?姥姥!不揍他个孙子!还想着是八国联军那档子呢?”
“没错您呐!您说说,咱们老中国论吃、论武艺,那是独步天下,是他们洋鬼子的老祖宗!切!我就不信,咱们的形意、八卦、罗汉、梅花各种拳脚,打不过他们洋鬼子!”
“嘘!您二位小点声。”
“怎么?您害怕啦?”
“怕什么?”这位显得很知道点内幕:“我听见说啦,这洋鬼子可不白给!那是在老英国、大老美那里练了多少年拳法,见天吃生肉长大的,接连打了十几个国家,楞没遇上敌手,您说,厉害不厉害?”
“呸!再厉害,能有咱们的功夫厉害?我不信。”
“不信,您往哪儿瞅!”
大杨嘴里嚼着贴饼子,顺势往擂台上看,这才发觉,擂台两侧竖着两根长杆子,每根上吊着一副大红锦缎黑漆大字对联。他识字不多,可都认得。
上联是:拳打北方好汉
下联是:脚踢江南英豪
“我日他祖姥姥!”前面有个黑大汉认出了这副对联,其他那些武林中人还懵懵懂懂,他们练功练的好,可认字的不多,一听大汉说了实情,都气得三尸神暴跳,肺都快炸了!
“妈的,什么娘生的敢夸下如此海口!不如直说这小子给咱们武林中人脸上抹大粪得了!”
“快叫洋鬼子大力士出来!”
“对!给老子滚出来!老子三拳不揍趴下他,老子就改姓!”
武林中人都脾气躁,咋咋呼呼一嚷嚷,前头北洋衙门的小官吓坏喽,赶紧过来点头哈腰作揖不止:“诸位,诸位爷!您诸位都瞧我了!千万别急躁,我知道您诸位都是武林豪杰,您稍等,大力士正在往这儿赶呢!”说完看看众人一脸怒色,矮了半截似得,四处抱拳道歉。
这些武林众人,谁也不正眼瞧他,还骂骂咧咧:“等?!他他妈以为是谁?!在咱老北京摆谱儿?快去催!再不来,兄弟们就要拆了他的擂台啦!”
“是、是、是”小官惊慌失措连连答应着,一溜烟儿没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