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说实话,”杨爷在车辕上磕磕烟袋锅儿,把烟嘴在胳肢窝里擦了又擦抹了又抹,才递还给杨大人,我跟我娘在京城几十年了,真没什么亲戚,再说,要走去哪儿呢?通州、丰台、天津卫、易州听说都闹义和拳,乱纷纷的。哪年也没这么乱过。我没拿您当外人,随口说几句粗话。我琢磨着,这场乱子,朝廷必然得管,不介,闹翻天,洋人肯定不依不饶,咱们自己个儿老百姓也受罪不是?您说,灭洋人杀洋人,得有个缘由儿,洋人难道一个好人没有?咱们大清一个坏人没有?这、这说不过去嘛。我娘常说:人不惹咱们,咱们不惹他们,人家惹了咱,咱还得先礼后兵,说道说道,百姓们居家过日子如此,也没有个上来就大砍大杀的理儿!再说,这城里住着皇上、皇太后,义和拳闹腾过了,惊动了这两位,岂不是惊驾的罪过?今儿看来,一边义和拳、一边老百姓、一边皇上皇太后、一边是大人们,朝廷也难呐!可要不快着点儿把事儿平息了,真闹到洋人兴师问罪,您瞅瞅,咱们见识的那些义和拳,能跟洋人打么?”

半晌,后头咕噜噜抽烟,没人说话,杨爷以为杨大人不爱听了,便闭嘴不言。

“着啊”杨大人猛然大叫了声,一把拍在杨爷肩膀上,吓了大家一跳,杨大人止不住兴奋:“好兄弟,你啊,该来做我们这些官儿,不怕你不爱听,连你这车把式都懂的理儿,朝廷能不懂得?!哎,只是这里头………………。一言难尽!头年里,皇太后要立大阿哥知道不?”

杨爷想了想:“听见说,是端王爷的大公子?”

“没错!”杨大人掀帘子瞧瞧护送的武卫军都在几步之外,压低声说:“这事儿的起头根由,就在端王爷。老佛爷跟万岁爷的母子情,大概齐你也晓得。头年里,老佛爷在宁寿宫都传了旨意:明年正月初一,要废了万岁爷,改立大阿哥为皇帝。废光绪年号,建保庆元年!”

“啊?!还有这事儿?我、我可真没听说!”杨爷闻言大惊失色。

“兄弟您想?,大阿哥登了基,端王爷到时候是什么?不就是太上皇么?他们家那帮子叔叔大爷都急疯啦,擎等着呢!谁知道,去年年底,消息传出来,各国洋人使节们当即联名反对,不仅给总理衙门递了交涉书,连端王府邀请酒宴都一个不去,活生生把端王给撅回去喽。你想啊,端王爷巴巴儿等到半夜,洋人使节不仅连个毛没来,连大红邀请帖子都原物退还,他那张老脸,往哪儿搁?!洋人这不明摆着反对立大阿哥么!”

“哎吆,老哥,好端端的皇上说废就废?!我不懂洋人,那朝廷里的文武大臣成日介叫喊忠君报国,难道就没个忠心护主的?”杨爷有点气愤。

“怎么没有?!”杨大人一拍大腿差点跳起来:“你老哥哥我就是一个!”

“您?!”

“怎么,你不信?!”杨大人喘着粗气。

“信!可大臣们说话,老佛爷听么?”

杨大人慷慨道:“哎,我跟了老佛爷30多年啦,没她老人家不圣明的,可就是这事儿,她老人家心里过不去戊戌年那道坎儿。任谁说,就是不行,非得废立。你想啊,我们内务府的,世受皇恩,伺候主子们,看着万岁爷那么可怜见儿的,吃不饱、穿不暖,冬天连糊窗户纸还得先跟老佛爷请旨!我这心里就不得劲儿!去年天坛祭天,我们几个内务府堂官在前头伺候,万岁爷在后头走御道,还没上圜丘,万岁爷小声叫我:豫甫啊,你们慢点走。我赶紧跑过去问怎么了?万岁爷指着脚上的靴子说:你们脚上穿的都是新鞋,你看看,朕的靴子都开缝儿了,走快了就往里灌风!当时大典呐,我抱着万岁爷靴子一看………………。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当场我就没忍住眼泪。这哪是皇上啊?比个王公贝子都不如!那个难受劲儿,甭提,一提就受不了。为作践咱们皇上,端王爷、刚毅、徐老道没少在老佛爷跟前儿使坏。幸亏李总管在里头照应着,我们几个偷着给皇上预备点吃穿。不介,万岁爷早………………”

杨爷懵懵懂懂听呆了,他连想都不敢想,至尊天子竟然落魄至此?

“废立是大事,荣中堂、王中堂在军机上顶又不敢,不顶也不行,再赶上端王几个使坏打横炮,差点就坏喽,老佛爷问我们几个内务府堂官,我头一个说,皇上君临天下20多年,虽有小过,没什么大的失德之处,断然废黜,恐怕有骇视听。这就把老佛爷得罪喽,还是荣中堂赶紧转圜,拿了李中堂、张中堂几个人的奏折一起给老佛爷看,其中两江总督刘坤一刘大人那一句——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难防把老佛爷惊动了,后来大公主又在里头劝了好久,老佛爷才算罢了。哪知道端王几个早火炭儿似得巴望着大阿哥早登大宝,岂肯善罢甘休?这才引来义和拳入京,跟洋人拼命。要我说,洋人是可气可恼可恨!也欺负咱。不过,哪能因为废立之事,就用乱民对付洋人?这是前门拒狼后门引虎呐!哎,原先老佛爷多精明,这会儿也被他们几个架弄着偏听偏信喽!”

大热天,杨爷身上有些冷,这些深宫秘闻在杨大人嘴里喋喋不休说出来,听得杨爷起了身鸡皮疙瘩!怨不得城里城外义和拳那么嚣张跋扈,扰乱京畿残害百姓,闹得沸反盈天,可朝廷却睁一眼闭一眼呢,原来里头还夹着废立和老佛爷的私心呐。

杨爷深深叹息,这事儿,他这种大头老百姓听见就是祸,更别插嘴啦,挥鞭赶车,进了西安门,过了两条胡同口,远远瞧见西什库教堂那高大巍峨、古里古怪的尖顶子。周围壁垒森严,上头都架了枪炮,后头仿佛有蓝眼珠子眨巴,紧紧盯着街面儿。

注释————

端郡王载漪,义和拳大祸首之一,当然最大的祸首就是慈禧太后。

他本是道光皇帝第五子,也就是惇亲王奕誴的二儿子,因惇亲王生前对慈禧太后所作所为非常不满,经常借机讽刺吵闹,慈禧太后对他更是恨的牙根儿痒,一辈子没用他主持国政,只让他在宗人府宗令的位置上老死。

而惇亲王的弟弟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光绪他亲爹),接连受到宠信,主持大政,因此哥仨关系不太好。

可后来,因为载漪生的勇武(这点没看出来),又管理神机营,掌握一部分禁军权力,所以被慈禧太后看中,着力提拔。

惇亲王死后,他大儿子载濂只承袭了一个郡王衔的贝勒,作为二儿子,载漪几乎没有封王的机会,老谋深算的慈禧太后为了重用其人,特意将载漪过继给嘉庆皇帝第四子,瑞亲王绵忻的儿子瑞郡王亦志为后嗣,封瑞郡王,但军机处在书写上谕时,发生笔误——把瑞字,写成了“端”字,皇权时代,一言定名,载漪就变成了端郡王,成为慈禧太后的得力亲信。

此人颟顸守旧,糊涂不通大体,不仅脸最起码的文化知识都没有,还志大才疏,好说大话。是守旧派的首脑。与朝廷主持大政的比较开明的荣禄、王文韶和首鼠两端的庆亲王亦劻关系都不好。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起了毒辣废立之心,1899年选中他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决定在1900年元旦改朝换代,废黜光绪皇帝(然后再害死),册立溥儁,改元保庆,慈禧太后垂帘训政,掌握大权。

不料各国公使与内外重臣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都或明或暗反对废立,同情光绪皇帝。惹得端王载漪和他的哥哥载濂、辅国公载澜等人大为恼怒,在慈禧太后默许下,暗中串联大阿哥的老师,极端保守派的大学士徐桐(徐老道)、礼部尚书崇绮,以及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刚毅,庄亲王载勋等多人,集聚力量,暗中等待时机。

恰巧此时,山东发生义和拳运动,被端王等人看中,奏报慈禧太后允许后,山东、直隶的义和拳被其召入京城,作为手中扶持儿子登基的筹码和抗衡荣禄等中枢大臣的力量,而洋人们的不支持,让其本来就有的仇洋心理大发作,攻杀外国使馆,杀戮外交人员,最后,终于酿成了庚子之变。

所以,庚子之变八国联军侵华,既有外在的原因,又有非常重要的内部因素,义和拳其本身的爱国主义,被慈禧太后、端王等人当成达到险恶政治目的棋子,始用终弃。

徐桐。

刚毅。

大阿哥溥儁,标准的八旗贵胄子弟,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异常顽劣不堪,在大内经常殴打辱骂光绪。如果不是有内外重臣和外国公使的强力反对,1900年正月初一,他就替代光绪皇帝,成了新一任的保庆皇帝。

辛丑条约签订后,溥儁被废黜,赶出皇宫。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4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4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