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话说永定门外车、脚行里出的“人物”,也是顺天府人氏,姓杨,三十四五岁年纪,身量不高,浓眉大眼厚嘴唇,一个硬实的车轴汉子,扔人堆里,瞧着毫不起眼,却在车、脚两行里头,大名鼎鼎,有一号。
为啥他在两行里头有一号?只因此人祖上据传是正白旗汉军,也是从龙入关,到了乾隆爷那当儿,八旗生齿日繁,八旗大爷们只会守着铁杆庄稼,在家养蛐蛐、玩蝈蝈、斗鸡走狗花天酒地,噗通噗通生孩子,朝廷每年要补贴数百万两银子,乾隆爷发了愁,只好下旨命汉军出旗自谋生路,于是这位杨爷的老祖,就出了旗,自己过活。
可祖上自顺治爷入关,已然闲散了百十年,除了当兵吃饷,既不会种地、也不会经商、更不会手艺,杨爷一代代祖上换了好几十个行当,家也越来越败落,等到他出生,家里头就剩了右安门外一处小院和一个瞎眼的老娘,他只好干了脚夫,过了十来年,攒了钱,买了辆大车,入了车行。
老年间,甭说上、中、下三教九流,就是“五子行”“五贱行”,也都有忌讳讲究,从脚行入车行,虽说都是穷人的行当,可也有人瞧着不忿,暗地里给他使绊子。
赶上这位杨爷,刚直硬气、又轴又犟,闹到后来,跟车行里的霸头在右安门外干了一架。那日呼啦啦去了上百号行里的哥们弟兄,霸头一身玄色细布裤褂,腰扎大带,撇着嘴还没伸手,杨爷指了指旁边一个荒废的磨盘笑笑说:“哥们儿,咱们都是穷苦人,家里拖家带口,有老有少,你伤我,不好,我伤了你,更不好,这么着,那里有块大磨盘,咱们俩谁能举着它围着大家伙儿转三圈儿,就算赢!您看怎么样?”
“嘶………………。”高大的霸头看看杨爷,再看看重达300多斤的大磨盘,倒吸了口冷气,皱眉琢磨了琢磨,心说这小子疯了!大家伙儿一听也傻了,随后有些起哄架秧子的哥们叫好,逼得霸头不得不答应。
就见杨爷煞了煞腰带,脱了汗津津的破小褂,甩开大步走到磨盘跟前儿,双手扣住喽,鼓着腮帮子大叫一声:“起!”
“忽!”一声,300多斤的大磨盘,竟然被他高高举了起来!杨爷提着气,举着磨盘不顾众人眼珠子快瞪出来的目光,稳稳当当围着大家转悠了3圈,顺手一扔,哐当,磨盘在霸头面前,砸出个大坑!再看杨爷面不改色气不长出,围观的老少爷们轰然叫起了好!
冷汗淋漓地霸头当即认了输,赶紧叩拜在地,服了杨爷神力,拉着杨爷一起拜了把子,成了兄弟,由打这儿,杨爷就成了车行里的二把头,外号——杨神力。他本名是什么,倒被大家忘了个干净,这名号,一般人也不轻易叫,凡是永定门外车、脚两行和四九城认识他的,都尊称他杨爷,四九城里老少爷们见了面都称平辈对方为“爷”,可“五子行”、“五贱行”里,被称“爷”的,也就他一个。
他入了车行,从来不干贼鬼溜滑、欺行霸市、偷东摸西、暗地里违法乱规矩的事儿,他时常对人说,他的瞎眼老娘,自他小就掰着手指头教他知书懂礼、做好人行方便,如今干了五贱行,本就被人瞧不起,自己个儿更不能自轻自贱,往下流走,对不住自己事小,对不住生他养他的老娘,那就天地不容喽。
这番话说出来,听到的人无不伸大拇哥赞叹,都说杨爷是个正直爽快、有情有义的大孝子。杨爷说是二把头,他自己可不认,既不赌钱耍女人,更不抽大烟收份子钱,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该怎么干就怎么干,碰上同行有个大事小情,但凡求到他这儿,都热心帮助。加上他为了照顾老娘,宁肯不赚钱也不走远道,凡是来雇车的走远道的客人,杨爷都好言劝着让给周遭的穷哥们弟兄,这就叫大家伙儿更是又敬又爱,在永定门、右安门外一提车行的杨爷,保管周遭的老少爷们伸大拇指啧啧称赞:好人!实诚爷们儿!因此有他在,永定门外的车、脚两行,明面上还算安静。
庚子年五月底,京师越发乱了,每天四里八乡裹着各色头巾、嗷嗷直叫唤“扶清灭洋”“保卫大清”“杀光洋鬼子”的义和拳勇们,从城外海水一样往城里涌。各色流氓地痞光棍混混儿,看着这“奉旨保国”的生意实在不错!再也不用偷偷摸摸打家劫舍,反正穿身破褂子,头上裹块红头巾,再提溜把大刀、棍子,就算是义和拳了,冲进北京城光明正大的打砸抢,地面儿上谁也不敢管,还落个“扶清灭洋”“忠心爱国”的好名声,这便宜买卖,哪朝哪代有过?形形色色的魑魅魍魉、小偷混混儿摇身一变,跟着数不清的义和拳进了京城,开始四处“发财”。
京城里的老百姓,可遭了殃喽!
城里有眼力见儿的富商大户、财主文人,失魂落魄惊惧失常地往外跑,老老少少不计其数,哭的、喊的、闹的、跳的,乱纷纷热锅上蚂蚁似得,运气好的,雇了车赶紧溜啵,运气不好的,遇上威风赫赫的义和拳勇,忽喇围上一群持刀带棍的,不把逃难人随身带的金银细软抢光了不算完,更有背时的,被义和拳勇搜出来洋烟儿、洋表、洋眼镜,当场就开刀宰人!这几座城门附近,乱糟糟哭嚎连天,跟酆都城鬼域差不离。
那些九门提督府、步军营的清军大头兵,起先还骂骂咧咧管一管,到后来,听说證hong王爷、端王爷奉了老佛爷懿旨,嘉奖义和拳,又成立“虎神营”,跟义和拳同气连枝,谁还敢说话?!有些个聪明地便脱了官衣,跟义和拳勇认了“亲”,官匪一家,大抢特抢,搅和地地面儿上昏天黑地、日月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