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十二

王文敏最近有些窝心。也说不清是为啥,王清太老爷子很康健,孙氏媳妇也还是忙忙叨叨操持家务,家里俩小孩上学放学嬉戏玩耍不亦乐乎,连张丰财也半真半假地跑来邀请他去全聚德、东来顺吃饭,王文敏百无聊赖地支应着,感到十分无趣。心里好像装着啥事似得放不下。

小贵子提醒说是该去瞧瞧烂漫胡同的秋霞姐姐了,哪知王文敏仿佛没听见似得,只打发小贵子跑去偷着瞧了瞧秋霞搬家没有。

小贵子生生跑了一大趟,说是没搬,还在那儿呢。

倒不是王文敏不想去,其实他恨不得提前去,可去了说什么呢?人家小贵子是秋霞看大的,自己一个琉璃厂掌柜的,跟人家家素不相识萍水相逢,只有一面之缘,还夹着王太监那个骗局,一个大男人溜溜跑去看人家太监家侄女,还是个有夫之妇,好说不好听呐。这话儿要是传出去,四九城老少爷们和琉璃厂这些人,还不定怎么编排谣言呢。既对秋霞名声不好,更对自己脸面抹黑。

可要是扔崩忘了这事儿,装傻充楞,缩头缩脑,他觉得真对不住人家秋霞一番好意。知恩不报,见利忘义,这可是老王家家规里的大忌。又想到秋霞奋不顾身危急中点醒自己,万一让老太监、文四爷、张丰财晓得了内幕,必然对秋霞不利!

想跟老爹说说,老爹又是个老牌儿人物,不定怎么琢磨自己看上人家姑娘呢。媳妇呢?女人家心事重,听风就是雨,更是连半个字都不能提。还没报答人家先闹得自家阖家不安,这就得不偿失喽。

小贵子人机灵,不过年纪毕竟小,又是伙计,说多说少了让他怎么看自己这个掌柜的?

因此,活了三十多年的王文敏第一次遇上世事时心里七上八下,左右踟蹰。

这天,小贵子看出些端倪,假装擦桌子,悄悄问一脸木然的王文敏:“掌柜的,您还在为报答秋霞姐事儿糟心呢?”

王文敏笑了:“就你机灵!多大点儿事,我还放在心里?”

“掌柜的,您就别瞒我喽。多少日子喽,我瞅着您心绪不安,就琢磨着是为了这事儿!要我说啊,您甭糟心。想那么些干啥?您就大天白日正大光明的提溜着东西去,谁还能怎么着?其实吧…………。”小贵子眨眨眼,吐了吐舌头:“我说了您别打我嘿嘿,其实吧,瞧着您在生意上挺精明的,有些时候,就是想得太多,我们穷苦人家出来的,虽说老家儿为人处世也讲究个老礼儿,也没那么多忌讳。穷帮穷,富帮富。您就给她们家些帮助,也算不了啥。再者说,那老太监贼精、又贪,恨不得别人去他们家送东西呢!”

“哈哈哈哈,这点事都让你小子咂摸透了!”王文敏呼噜了一把小贵子光亮的大脑门开了心:“那么说,你大哥跟秋霞的男人是拉过蔓的朋友,能不能先会会她男人,说明白喽。不介,我想不太妥当呢。”

“您可别!”小贵子郑重其事摇摇头:“掌柜的您想呐,您是什么人?他是什么人?先不说不说一路人,不知道的还罢了,外头人最爱嚼舌头根子,听见点风就是雨,你俩见面满拧呐,我大牛哥虽然人实在,可不善言谈,娶了秋霞姐活赛捡了个大元宝,好嘛,您这一去见面,说出原委,大牛哥那个火爆脾气,准得把您想歪了,您一个大老爷们,跟人家男人说他媳妇儿的事儿,哪有这个道理?!下力气的汉子,脾气都爆,跟炮仗似得,一点就炸!言语不和还带动手的呢!就算大牛哥不想歪了,您把王老太监那档子事儿捅出来,他可是个实在人,本来老太监住在他们家,心里就熬头,这事儿翻出来,他必定得把老太监不打死也得撵出来哦!您让秋霞姐心里怎么过得去呢?!”

小贵子一张巧嘴真格把王文敏说得哑口无言,想了想,还真是!送银子送钱都不好办呐。这事儿闹得,嗨!

“您呐,别大张旗鼓,等立冬、冬至这些节庆日子,卖点点心果品捂得,带点银子,我跟您一块去,做局这事儿别提,一提准坏事,去了就说拜访王太监,这老梆子见了您,心知肚明,更不好开口,您顺风答音给秋霞姐贴补些,她未准儿就收下了!您看怎么着?!”一腔热心的小贵子卖了个机灵,其实他是想认了门,多去秋霞那里吃点好吃的,秋霞那包饺子、包馄钝、烤肉的手艺,可是在寿膳房偷学的呢!

“再说吧!”兴致勃勃听了半天,王文敏见外头来了客,立即恢复了淡然脸色,起身摆摆手,迎接去了。

过了些日子,梁老掌柜的二公子请他听去前门外广和楼听戏,大轴是梅老板的《贵妃醉酒》,散了戏王文敏看了眼怀表:才2点多点儿,铺子里没啥生意,他也有心出来散散,慢悠悠溜达了一圈,琢磨着买点东西,去秋霞家里看看。

那当儿虽说有了东安市场、天坛市场,这前门外历经数次战乱劫难,还是继承了由打明朝开始繁盛热闹,做买卖的铺子鳞次栉比接踵比肩,门挨门,户对户,大街上人马纷纷喧闹不已。

在兰芳斋包了几个点心匣子,又去五香斋买了些香喷喷的酱羊肉、酱牛肉和些大街上的干果子。溜达着进了瑞蚨祥,早有小伙计陪笑迎上来接了东西,帮着选了些衣料和鞋料,付了钱,小伙计提溜着送出门,早招手大喊蹲在牌楼下等活的车夫:“嗨!过来嗨!伺候着这位爷!”

车夫是个年轻汉子,约莫二十七八岁,平头正脸,浓眉大眼厚嘴唇,大高个儿,宽肩细腰大长腿,隔着单薄的夹衣就能看到胳膊上敦实的疙瘩肉,一脸忠厚,拉着辆七成新的胶皮洋车,溜溜过来,一哈腰憨厚笑笑:“爷,您上哪儿?”说着便晃着膀子轻轻接过东西。

“去南城烂面胡同。好小伙,真壮实!”两臂酸麻的王文敏赞道,看小伙子把大堆东西归置在车厢里,码放整齐,迈步上了车,一抖大褂坐下。

“哦!烂面胡同呐,您给五毛钱吧,巧了,我也住那儿!爷您坐稳当喽!”

说话间小伙子腰间向下一煞,脊背微微一俯,双手拢住擦得晶亮镶着铜活儿的车把,双臂一较劲儿,小腿轻轻努,大长腿迈开了,呼呼生风,这辆车又稳又轻又快,伴着一阵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铜铃声,在大街上飞奔而去……

洋车,又叫东洋车,清末从日本传入中国,在这儿以前,国内都坐那种大铁木咕噜的马车,因为没有避震和充气轱辘,所以震得人脑袋疼。自打东洋车传入我国后,立即传遍了全国各大城市,也形成了一个车夫帮。老舍先生的名篇《骆驼祥子》就是描写那个时代的最佳著作。

大户人家自己买的非常讲究的洋车。现存的非常少。这种洋车,在民国初期,大概要100大洋一辆,属于高级交通工具,在汽车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是豪门富人非常喜爱的出门交通工具。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3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3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