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啊,这回,咱们爷们不是捡到犀角,是捡到希世奇珍啊!”王清太激动得满脸通红,拿起烟袋,连火柴也划不动,颤抖着双手,忍不住笑,可那笑,真渗人。
“这、这犀角价比黄金?”王文敏一听,吓得赶紧把角放进盒子里,给老爷子划火点烟。
“这可不是普通的犀角呀!”王清太有些喜极而泣,抹了把脸说:“咱们铺子里有两只明代的犀角荷叶杯,你仔细看看,跟这件比,怎么样?!”
王文敏立即把两只犀角杯对比眼前的角,摇摇头:“我看咱们那两只角,就算扔货喽!爸,犀角这玩意,我当学徒时就不太明了,您老给说道说道?”
“说道说道?你还号称掌柜的?!学到用时方恨少了吧?”王清太两眼冒光,起身踱步:“要说犀角,也不像。可不是犀角,是什么呢?鹿角?羊角?牛角?都不像,我琢磨着,这就是失传已久的通天犀的犀角!”
“通天犀?!”
“通天犀!”王清太笃定言道:“犀角在咱们行里不算什么,然其来历颇远。《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箕子象箸之忧有载:昔者纣王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裋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王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其意虽在以小见大之意,然则早在三代,便有了犀玉之类,是记载无误的。”
王清太背着手,像个老塾师,早已封闭的记忆闸门开启,随口侃侃而言:“犀角虽是角类,早在三代便成了王室贵胄们喜爱的珍宝之一,如象牙犀角之属,与金银宝玉并驾齐驱,虽比不得隋珠和璧,也是历代所宝。可这件犀角,为什么说是通天犀呢?里头又有缘故。”
古玩行千门万类,渊源深厚,连王文敏这半个世家子弟,也只是学过些时兴的书画瓷器古玉,一听老爷子说起来犀角象牙这些自己不通的物件,立即小学生似得恭恭敬敬洗耳恭听。
原来,犀角有白犀、花犀、黑犀之分,自商周时代,便是王室贵族们喜爱的玩物珍宝之一,这种物件是犀牛的角,除了能工巧匠制作成器物外,还有药用价值,也是一种“两挎着”的物件,也是中药里一种非常珍贵的药材,其性苦寒,专治无名肿毒、小儿惊风、高热不退,是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圣药之一,只是此物安经脉所论,只祛肺部风热,也不是所有热病都可使用的。但因此物难得,价比黄金,因而,历代以来,只有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们才有钱买。
做药物是其一种作用,最多的,则是制作成各种器物的物件,春秋战国时,中原气候湿润、密林丛山,多有大象、犀牛,因而王室贵胄还算易得,两汉以后,中原关西气候大变,犀角象牙因动物濒临灭绝,就不易得到了,延至隋唐宋时代,这种器物,大多要靠与西域、海外通商进口喽。那时花犀、白犀做腰带服饰镶嵌较多,元明清以来,多用于杯盘碗盏的材料,只是过于金贵,连宫中大内也不易多得。因而外廷更是少见。
按《皇明各藩属进贡物品价》等史料记载:明永乐、宣德、成化、正德等年间,海外贸易兴盛,自南洋进贡而来的犀角象牙猫眼儿之类,填山堆海,其价格也不同,一斤象牙大概相当于二两黄金,一两上品犀角却值五两黄金,嘉靖年间倭寇侵略大明,海疆不宁、海运时断时续,那时的南洋犀角、阿非利加所出犀角,价格就升到了二十两黄金买一两犀角,可谓贵重。此后,只有万历一朝,因神宗异常喜爱锡兰猫眼儿宝石,所以猫眼儿价值才超过犀角。
犀角虽贵,价比黄金,却与象牙一样,不易保存,一旦年深日久,保养不善,其物会干涩、脆硬,只有非常少的上品犀角,质如老蜡、色如深檀,雕成杯盏等物,摆设于多宝阁内,日久不便,宫廷之内,也靠古董房内会秘术的老太监们,才会修理保养。
然而,花犀、白犀尚且有价,只有黑犀中,有一种古称“通天犀”的品类,乃是自古以来万中难得一见的至宝!
通天犀,又名辟水犀,乃开辟以来天地生物所化育的灵宝之一,据《博物志》《述异记》所载,通天犀乃犀牛中一种异类,望月神犀所生,此种犀牛,非清泉不饮、非香草不吃、非洁地不卧,虽庞大魁梧,头角峥嵘体态毛长、不通礼仪德化的畜类,性情却异常温和良善,又九窍通明、身带五彩之纹,结成天文地理之象,自然天成,神妙无比,常于月满之夜,在清泉山溪前顾影自怜,非常珍爱自身。看起来此物是顾影自怜,其实是那些有造化的,因具天文之象,造化之身,夜半子时,在高山大丘内仰月而静修,吸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内转龙虎、调和阴阳,累年不入俗世,不被五色五音所迷乱,艰辛苦修,而后历经数百年,才可修悟成真,道合天然,成了神通。亦能飞云步雾、口吐人言,预知过去未来之事,又经千百年岁月,上苍有德,才可脱去皮壳,飞升而去。
其物飞升之后,一身皮毛倒也罢了,只是那只角,颇有神异之处,便是金铜难克、水火难化、可辟寒暑、可辟邪魔、可辟尘土、可辟万毒的无价之宝——通天犀角了。此物效用虽多,古人却多用来开辟水道,镇邪驱魔,其一,据西晋葛洪《抱朴子·登涉》记载:“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刻以为鱼,而衔之以入水,水常为人开。”说明此物行于江海之中,能开水道,凡人佩戴不会淹死,早在前汉之时,两广闽越等地,奉圣命常有采珠人,号称“珠户”,其首领,便有朝廷颁赐的通天犀坠,便于下海采珠,流传至两宋,逐渐无闻。又据《博古录》载:通天犀,又称辟水犀,其真角质如绛紫玛瑙、皮如琥珀、花纹绚烂、色泽温润,通透似古玉而过之,有白色曲线宛如游龙,贯通首尾,其余犀角,皆无此神妙。检验之法,取清水一碗,角入水中,水自开分为两处,不漏不溢,不沉不濡,乃稀世之珍也。
其二,镇邪驱魔,善解世间百毒,此说乃《博物志》、《神异经》所载,甚为玄秘,所谓“燃犀幽冥、魑魅皆惊;犀照湖潭,水府胆寒。”中所说的犀角,指的不是普通犀角,就是单指通天犀而言!然而此说虽有记载,只是阴阳相隔,通天犀又是万难一见的宝物,因而无人试过真假。至于说解毒,大概是对于肿毒内毒所言。
史册中所言的通天犀,虽唐宋元明历代《舆服志》都有记载,细细推敲,只有宋徽宗政和年间所做之“御府盘龙通天犀带”是有明确描绘的实物,蔡京之子亲眼所见,羡慕不已,当是真品,其余所谓通天犀者,或是以讹传讹、或是制造者故意冒充、或是以假当真,并不见得有如此之多。只可惜徽宗御制的那条通天犀带,因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府库珍宝搜刮一空,此物当被贡入金朝内廷,自此就消失无闻了。
王文敏闻言心中暗叹:姜还是老的辣。可仔细看了犀角,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顾不得摇头晃脑的老爹还沉醉于那些古书堆、往日的回忆里,拿起放大镜盯着犀角中那根宛如游龙的黑线发呆。
还在背书似得王清太老爷子笑道:“也是有缘,几十年前,我跟着你周大爷在證hong王府见识过几片通天犀,那还是他老人家奉旨点查大内库房,老佛爷一高兴,把些个零碎玩意儿赏了出来,你周大爷当时一惊,就知道不是凡品,叫人拿了碗水,放入水中,果然水分两处,光华耀眼!證hong王爷大喜之余,赏了200两银子,不介,他以为是些普通零碎,那王爷脾气一发作,早想着赏人喽!”
“哦,是啊,爸还有此奇缘,只是………………”王文敏嘴里答应着,心里疑惑却越来越大:“爸,您看,您说通天犀里头是白色细线婉若游龙,贯通首尾,可我瞧着,这支角里头怎么是黑线呢?”
“黑线?”王清太回身见儿子趴在桌子上一脸懵懂,赶紧夺过放大镜查看,果然,犀角中并不是白线,而是一根隐约可见的黑线。
说明:明天上午更一大节,下午去北京做活动,后天停一天,等我从北京回来,补上,故事后文会越发精彩,这支奇异的角,到底是什么角,以及它给王家带来了什么运气,敬请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