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乾隆二十年左右,乾隆爷四十五岁万寿,不大不小是个整生日,乾隆爷又好大喜功,喜欢奢华富丽,加上孝圣宪皇太后还挺硬朗,大清国蒸蒸日上,各地督抚将军大人们挖空心思,搜山刮海,给万岁爷预备寿礼。

要说乾隆爷自小生在富贵绮罗丛中,又深得圣祖康熙爷、世宗雍正宠爱,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没玩过?且他老人家继承了父皇刻薄、精明、挑剔的眼光,自打登基,表面上说继承皇爷爷康熙爷的遗志,要“政尚宽大”,其实他对人臣的刻薄寡恩、苛刻无情,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还仗着自己年轻潇洒,精力旺盛,动辄斥骂群臣大僚,又以为自己“天纵英明”、“睿智神武”、“明察秋毫”,很是师心自用,桀骜自大,不仅在朝政上常有出人意料、变幻莫测之举,对臣子们的贡献,更是挑剔到了极点!

那年,两广总督满以为以两广通商之便,独一无二的粤海关进口大量海外奇珍异宝,让官商们买些,精工包装,送到宫中,必得出类拔萃,独邀圣宠,反正也不是自己出钱。便从按着往年皇帝口味从欧罗巴洲进口了不少八音盒、金银钟表和珠宝小玩意儿。东西虽小,可价值颇大,大概五六万银子。这位总督大人,也不知道吃了什么蜜蜂屎,糊涂糨子。觉得外洋的玩意儿好是好,就是不符合“天朝礼制”,金银首饰盒珐琅画片上,那些洋女人坦胸露乳、小孩儿也光着屁股,实在不美。于是,这位“道学”总督就让广东匠人,把画片改成了大红大绿的福寿万年,可巧,当时端阳节刚过,第一拨贡品已经送走,总督别出心裁,让匠人用法兰西金银花纸,画了些精巧的“五毒”画,包装了这些贡品,赶到八月初送到承德。

那当儿,乾隆爷生日是八月十三,经常去避暑山庄过大寿,等见到这批广东贡品,正在吃饭的乾隆爷顿时龙颜大怒,气的把膳桌子都掀了,吓得御前大臣、御前太监们跪了一地。皇帝拿起朱笔,在两广总督满是奉承阿谀的单子上挥笔写了一大段,扔了笔,吩咐把东西给不长眼的总督扔回去,就出去散心喽。

等御前大臣捧着单子回来,跟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们一瞧,写的是:“此种破烂之物,迥非西洋真货,乃尔肆意造作而来,要它们何用?!又有包裹等纸,乃民间五毒之属,尔竟不知忌讳,以恶毒凶险之物,肆意招摇于朕前,放肆已极!著原物掷还,尔既如此荒疏不知体统,此贡著由尔全额购办,不许由公费抵消!”

正当诸位大人惊诧莫名,体味着咫尺天颜,风云变色,御前太监又送来一道朱笔谕旨:两广总督某人,昏聩颟顸,不知大体,著降三级,罚俸五年,罚养廉银十年,传旨严加申饬!钦此。

嘚!两广总督好不当秧狗屁颠采办了那么些金银财宝给乾隆爷庆寿的贡品,就因为这点事儿,让乾隆爷大发雷霆,一天之内连着降了好几级不算,几年的薪俸银子和养廉银子,全给罚没了!兴冲冲来的广东送贡品的官儿,像被抹了一脸狗屎一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还不算,没过两年,乾隆爷就找了个茬子,把他罢官夺爵,回家抱孩子去喽。

虽然没见当年的东西,可这些文字档案,一直留在清宫大内的敬事房里,清末宫中管理乱糟糟的,被大小太监们偷出来换了钱花。

王文敏听了这段,眼神豁然一亮,随即又黯淡了:“爸,这么说,宫里对这些个忌讳这么严,那盒子上的图案怎么说呢?”

王清太老爷子沉默半晌,摇摇头:“太蹊跷了!要说乾隆爷是最挑剔的,一点儿不假。比雍正爷还挑剔,甭看雍正爷看起来暴虐无常,其实心地没那么刻薄,对人好起来,是一炉火,对不好的人,大骂一顿,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乾隆爷看着崇尚康熙爷宽大为怀,但内里可不是,比如孝贤皇后驾崩,不剃头犯了忌讳的那些人杀的杀,关的关,罢的罢,乾隆一朝,光二品以上的大员,就杀了几十个。我当时在梁掌柜那里看贡单和敬事房的御笔,隔着字纸,仿佛都能瞧见他那暴怒的样子,今儿你收来这件东西,猛不丁一看,可更蹊跷!别说了,打开瞧瞧。小心着………………”

王文敏亲手扭了扭锁钥,镀金锁早没了,抬起锁钥上如意云纹的挡片,啪嗒,盒子开了。

俩人四只眼瞪得溜溜圆,盒子里面是杏黄色一片云龙锦缎,包裹着什么物件,王清太亲手小心翼翼揭开一看,俩人对视了一眼,又傻了。

盒子内盖上,满满雕刻了佛家八宝纹饰,周围边缘则是道家暗八仙纹饰,内盖上裱糊了一层厚厚的金云龙明黄缎,那一根根金线历经数百年,依然金光闪烁,龙眼上镶嵌着朱红的珊瑚珠子,煞是华贵。

盒子内膛是用枣红泥金的锦缎铺满,再看锦缎上,银线编织成五毒模样,活灵活现,连眼珠子皆是米珠串成。内膛里头有三个槽!

前头俩,是两个葡萄大的空槽,左右各一个,原先仿佛摆着两颗珠子模样的物件,隔着一寸多,后头是个随形就势的近二尺长的槽,里头竟然是一支温润如墨玉、遍体通透、挂着层厚厚琥珀色浓浆的角!王文敏扶着桌子,借窗外的阳光仔细欣赏,那只角在阳光下,竟如水银入体一样,散发出幽然而恬淡的红黄蓝白黑五色融成的光泽,里头如云雾缥缈、仙山灵境,转个角度再看,又如深山大泽、九幽秘境,再转头看,一条墨色黑线,如奔腾入海又似翱翔天际的神龙张牙舞爪自角底蜿蜒扭动,直到角顶。角皮琥珀浆下头,隐约可见玲珑剔透晶莹如玉的螺旋花纹,自然天成,神态玄妙。时而如春花破冰、时而如夏雨落蕉、时而如秋菊绚烂、时而如冬梅凌寒,鬼斧神工也断然难成!

王清太惊得一个趔趄,差点跌倒,老爷子使劲儿揉了揉眼,嘴里嘶嘶吸着冷气,不可思议地趴在上头细细查看了半天,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怪!真出了鬼喽!”

王文敏也莫名惊诧,按说他见过的物件也不少,可如此巨大而完整,品相又如此细腻润泽的犀角,别说见,就是素来都没听人说过啊。

王清太一脸苦笑闭眼无语,王文敏偷偷拿起来掂了掂分量,真压手!

没找到真正的虬角,暂时只能用犀角代替,请大家看到这个形状和样式就可以了,不过这不是虬角。犀角和虬角 的区别,后文会揭秘。

有朋友说到那个盒子,是不是大清朝密封传位诏书的盒子,其实两个盒子样式差不多,但料子和工艺不一样。

清代传位诏书的原物,雍正、乾隆、嘉庆都没流传下来,大概是八国联军侵华或清末民国被毁坏了。真正用过密诏传位的,只有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咸丰皇帝英年早逝,只有同治皇帝载淳一个儿子,又远在热河避暑山庄避难,所以,他的遗诏是公开谕旨,没有用那个盒子。

那么,除了嘉庆皇帝暴死在热河避暑山庄,密封遗诏盒子遍寻不着,道光皇帝在一种诡异而神秘的环境下,由群臣和皇太后懿旨定为储君之外,那件装遗诏的盒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因我们故事里的盒子没有了实物,可以做一下参考。

装遗诏的盒子,是楠木雕花、四角包镀金角、盒子中间用镀金锁钥的一件非常华丽的楠木盒,不是独板的紫檀木盒。这件盒子,现存故宫博物院,因深藏在内宫,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几乎从没有见过实物,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慎德堂临终前,亲自指挥御前太监从寝宫御榻里拿出来的。

据清史专家研究,这件盒子上有厚厚的封条印迹,但除了道光的密封痕迹,其他痕迹看不清了。如果按照常理推测,这件装遗诏的楠木盒,作为钦定储君的祖制用品,则应该就是雍正皇帝之后代代相传的一件事关国家社稷的宝物。

盒子的正式名称,在清宫档案里,叫鐍匣,鐍,古文的意思是枢密、枢要的意思。它的形状,是是一个长宽厚为32×16.7×8.7厘米的楠木匣子,上贴封条,外面包裹着明黄色云龙锦缎,封条上写着“道光二十六年立秋”八个字。撕开封条,打开鐍匣,里面就有两道用朱笔写成的十分简练的密旨,其中一道密旨汉字旁注有满文。

里面的遗诏,是一道六折扣的白纸,上头朱笔写的清清楚楚,也是清史里独一无二的“一匣双谕”。

写道————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为了防止篡改伪造,一旁就是朱笔满文),紧接着一行,却十分诡异地写道——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随即,奄奄一息的道光皇帝亲笔写了一道朱笔谕旨,用来“对照遗诏,以昭大信。”这是他人生最后的书写,虽然因病入膏肓,字迹潦草无力,然而却钦定了至高无上的储君的法统。

————“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

随后不久,道光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寝宫。终年69岁。

道光皇帝将封奕訢为亲王写入立储谕旨,可见他在选择储位上的为难,这令储君奕詝非常尴尬,令奕訢异常伤感,也给后世史家以无穷的猜想。道光帝之所以这样写,既是对奕訢歉疚之情的表示,更是对爱子的一种保护。虽然他作为父亲是这样考虑的,却造成了原本亲密的两个儿子后来重大冲突和矛盾,也由此,奕訢成为道光皇帝位下,日后几次宫廷立储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人。皇四子和皇六子由此产生的重大矛盾和分歧,一生也没有弥合。

这也许就是十三爷胤祥在《雍正王朝》里说的那句最著名的名言: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真实历史写照。

因故事里匣子原物无存,我们只有参考这件装遗诏的鐍匣了。上图片。

注意这个匣子,外层明黄云龙缎包裹,边缘处是镀金铜扣,里头才是楠木匣子,可以看出四角包金。关于满清传位祖制,等去北京做完活动,我会在 写完北京美食后在公众号里详细描写,请大家欣赏。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小说在线阅读_第3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齐州三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第31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