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也没有如此简明的词句,不过,对于生于金银堆里、绮罗丛中的八旗贵胄的公子哥儿
们,确实别具深意、意味深长。
孙玉宸心里越发惊奇,八旗贵胄里还有如此深明事理的人物?真怪!
年轻王爷见孙玉宸盯着墙上的字看,满意的笑笑:“这是我父王的笔迹,虽说比不上
什么书翰大家,也是我们家的治家格言,公子是江南人,文风鼎盛、诗书昌明之地来
的,请指正一二。”
孙公子欠欠身说:“不敢!小民哪敢评论老王爷的笔迹,且老王爷此作,看似俚语,
其实大有深意,可谓省身保家之格言了!就是案上那尊欹器,不是深通事理、饱读诗书
的大家,也不能作此礼器。小民真见识了。”
年轻王爷顿时高兴的脸上放光,指着欹器说了来历,夸起了孙公子,俩人谈的投机。
善王对这些不太留心,见两人聊起来诗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得意中带着些无奈,笑
道:“哈哈哈,我说你俩真是俩书生!一个亲王,一个举人公子,说些什么治国平天下
的话头儿?我说五弟啊,我们宗室里都传说,你就是个书生转世到咱们皇家门里来了
哈哈哈,不过要是七叔还在,咱们大清国也到不了………………”
话音未落,年轻王爷立即顿住了,讪讪笑着:“八哥!八哥慎言,咱们不谈这个,不
说这个了,嗯,来人,去后头跟奶妈说,把小阿哥抱来!”
门外随侍太监诺诺而去。
善王见年轻王爷如此胆小,更是摇头,想说啥,毕竟在人家家里,轻叹一声:“太福
晋她老人家不在?我去请个安。对了,你们府上预备好了给老佛爷进贡的观音像没
有?要是没有,八哥给你参详参详?”
“没在家,去西郊园子里避暑还没回来呢,那里离颐和园也近便,进去请安也方便
些。等她回来,我代八哥问候吧。观音像倒是预备了一尊,是你弟妹的托了亲戚,打藏
地请来的,我看着金水不太好,宝象也不庄严,让他们去照着老佛爷的相貌,铸了一尊
镀金的银像,上个月刚开了光,前儿你弟妹刚送进去,也不知道老佛爷喜欢不喜欢。”
善王听着味同嚼蜡的说辞,却大感兴趣:“哈哈!五弟,看着你挺老实厚道的,还能想
起这个巧宗儿?照着老佛爷的模样铸观音像?老佛爷还不得高兴得合不拢嘴?!
快说,是弟妹的主意不是?”
年轻王爷讪讪陪笑:“不是她还能是谁?哎,每月进宫好几趟,也不知听谁说的,
老佛爷做梦梦见了观音菩萨,回来一说,上哪儿找去?思来想去,还是李总管给透了个
信儿,各王府都有孝敬,可别弄得千篇一例,老佛爷看烦了也不好,你弟妹就想了这么个法子,还不是这些年老佛爷爱上了西洋照相?有相片做模样?就这尊菩萨像,花了好
几千银子呢。”
“也是!”善王拍手大为赞赏:“要说弟妹不简单!算的上女中诸葛亮喽。我在御前
行走,常听见宫里的太监们说老佛爷换了古装,扮上观音菩萨,福王府的四格格、五格
格扮善财龙女,李总管、崔副总管扮护法金刚、韦陀天尊,在西苑、颐和园照来照去
的,弄得跟观音菩萨临凡一样………………”
俩王爷正说的热闹,窗外忽听环佩叮咚、玉动珠摇之声,一个脆生生的笑语传进来:
“八哥又拿我打趣儿?来了也不跟我说一声?听说还有远来的贵客?我来迟
了…………。”
孙玉宸跟三虎对视一眼,心里纳闷:这王府豪宅,奴仆小厮、丫头太监们个个屏气
谨慎、肃然严整,是谁这么大胆说笑?
正座上的年轻王爷一听,手里的茶碗抖了抖放在桌上,无奈尴尬笑了。
门帘一挑,先进来2个穿桃红金绿缎坎肩的大丫头,16、17岁,面目姣好,后头跟
着个蓝绸大褂的奶妈子,抱着个香色锦绣的婴儿包袱,还没细看,一位年轻旗装女子冲
后头围拥着的一大群老妈子丫头挥了挥赤金嵌珠宝的指甲套:“这里有外客,你们在外
头候着吧。”说完迈步进来了。
孙玉宸知道大家子规矩多,赶紧也让三虎出去等着了。
欹器,是三代时期中华文明便发明出的一种青铜礼器,也是当时的计时器之一。
这种器物当它空虚不盛一点水时,就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把它扶正后,
一放手它就又歪斜在一边,这就是所谓“虚则欹”;在这容器中注入中等数量的水,就
可端正地摆放在那里,这就是“中则正”;但在容器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
会自动向另一侧翻倒,而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满则覆”。孔子曾在鲁国宗
庙见过此物,才发出了——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引申到政治意义,则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而在君子修身养性方面,则警戒自
己——满招损、谦受益,对事物和人际关系处于一种持平的状态,才能不偏不倚,不被
外欲所诱惑,倾覆自己的努力,损害自己的德性。
这种礼器在秦汉三国南北朝时代比较流行,多为权贵、官僚、文人们所爱,标榜自
己,宋元之后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