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善王嘴里不停,俩大核桃都快转碎了:“你俩啊,真是书生意气,古人说慈不掌兵
义不掌财!孙公子受了难,不全是那小子的罪过?要是王爷我,先打他80大棍子,
赶出去罢了,像杨老板扮的那位楚霸王项羽,千古英豪!要不是心慈手软,鸿门宴上放
跑了刘邦这小子………………”
孙、黄二位公子哭笑不得,听着善王瞎扯。
回了黄家,孙安在大门外跟孙公子抱头痛哭,又是一番泪水喜悦。善王亲自护从几人
到了家,也是功德一件。喜气洋洋的黄汉昌,赶紧叫家人预备八珍席面,感谢王爷,为
孙公子压惊洗尘。
孙玉宸又在黄家落了脚。转过天,先去东单二条胡同的京都电报局,给常州府老家打
了个长长的电报。
清末年间,盛大人继承了李中堂北洋的大部分产业,跟袁大军机不怎么对付,俩人满
拧,于是乎,盛大人内中联络了李总管,外头又投到度支部尚书、镇国公载大爷门下,
把北洋传下来的产业,包圆了一大堆,袁大军机呢,又没有李中堂那么大的势派,只能
睁只眼闭只眼。
京城电报局,就是盛大人奏请了老佛爷,设立的“新政机构”,用的都是洋字码儿,
一个电报打出去,贵极了,顶上去东兴楼吃一顿喽。
孙公子这一封电报,足足花了近8两白花花银子,电报打出去,蓝衣小帽的电报员透过
大眼镜子说:“公子,您这电报打完了,估摸着这几天有信儿,如有回复,贵宅上
是?”
黄汉恒拿过宣纸簿子,写了地址,俩人才坐车回家。善王又来了,还带了位老画师,
原先是大内如意馆的师傅,已然告老在家了,让善王请回来画观音像。
老师傅见了观音像,照猫画虎认认真真画了两天,善王性子急,一会儿跑来看看,一
会儿又拉着两位公子去广和楼听戏,一会儿又要去正阳楼吃烤肉,聒噪地厉害。总算三
天画完了像,善王忙活铸造菩萨像。
无所事事的孙公子,只好跟着黄公子到处游览,黄家为了黄汉恒的喜事,定完亲,就
开始预备成亲,忙乱纷纷,孙、黄二位却是每日里东游西逛,小日子过得舒坦。
秋去冬来,黄公子成亲的日子到喽。
黄家说的这位亲家,乃是山东胶州人,巧的是也姓鲁,在京的大商家之一,他们家专做
山东土特产,什么山东大枣、枸杞,博山的瓷器、鲁南的绣品、东阿的阿胶、章丘明水
的大米等等,尤其是一味乐陵的金丝小枣,是京都各大饭庄、酒楼、果子店的制作食
物、菜品的必备之物,驰名远扬,连慈禧太后也爱吃,特意下令,命鲁家在鼓楼西大街
的土产铺子,挑上好的,每季进奉宫中数百斤,用来做消食解闷的甜点。
自然喽,鲁家家业不小,比黄家还差些个,因此,鲁家对这门婚事,非常欢喜。黄汉恒
娶的,就是鲁家的第三位小姐,双名亚敏,小名小苗,虽说不上有沉鱼落雁之容,也是
天生丽质、温柔敦厚、知书达理。
老年间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做不得半点主,无论定亲、成亲,俩人不能
见面,直到掀开红盖头那一刻,才知道自己的爱人到底长得啥样,大富大贵人家也是如
此,富贵人家的傻子,瘸子,娶了小门小户的聪明美丽的少女;贫寒人家的少年,娶了
蠢笨粗傻的女孩,都在媒婆子一张巧嘴上,遇到些好心的媒婆还罢了,有些黑心烂肺的
媒婆,专干这些昧着良心赚钱的坏事,不知毁了多少青春小男女的一辈子,一言难尽。
不过,黄汉恒家算是比较开明的士绅人家,找了不少人相看这位小姐,又把脾气秉性细
细给黄公子说了,黄汉恒自然乐意。
黄家专门从天桥,找了那位闻名九城的刘半仙儿,给算好了日子,大肆预备了一番,由
黄汉昌以大哥的身份做家长,操办起来。
婚事正格儿按照六礼举行的,临近日子口,不仅黄汉恒打扮的焕然一新,年少英俊,连
作为大傧相的孙玉宸公子,也是华服美冠,幸好早先善王专门给孙公子送来的绫罗绸缎
华服衣带多的数不清,连孙安也跟着沾光,换了江绸裤褂,青缎鞋,喜滋滋的跟着忙前
忙后。
正日子那天,黄家大宅门锣鼓喧天,前门外大栅栏、廊坊头条、二条和西城不少跟黄
家有买卖联络的富商、土豪云集,都来贺喜送礼,车马纷纷、人声鼎沸,直闹得整条街
菜市场一般。内务府和户部几个有头脸的司官,平日没少吃黄家的孝敬银子,此刻也都
预备了喜联、喜幛子、四色水礼,赶来贺喜,既给了面子,又是场面儿上常常走动的,
这才是礼尚往来嘛。
善王虽然跟黄家熟悉,不过大清的典制森严,亲王是金枝玉叶,不能亲临臣子们的婚
丧嫁娶,来了就是有失体统,本家儿也不知道用什么礼节招待,又赶上善王忙着催督金
匠们铸造观音像,便送了个硕大的红帖子,送了绸缎、铜镀金掐丝珐琅宝瓶,算是贺
礼,另外,给孙公子又送了两身量身定做的全套苏绣银丝袍服靴子、马褂、腰带、帽
子,闹得孙公子摸不着头脑。
大傧相嘛,得陪着新郎官去女家迎娶,孙公子从来没骑过马,有些头疼,幸好内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