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你这老刘,平日里小气,今天碰见年轻俊才就要破费喽!好,本王也沾了光,孙公子、黄公子,咱们就一起去东兴楼尝尝京菜吧!嗯,孙公子,正好还有一事相商,今天幸亏你了,也是我冒失,来,这个赏你吧!”
那时节,皇家规矩大,就是送人东西,也得叫“赏”,王爷看看随身的佩戴之物,一伸手,把左手上套的碧玉大班指撸下来,递给孙玉宸。
孙玉宸使劲儿推辞了半晌,还是刘大人好面子,拿过来就塞进他怀里“黄世侄,岂不闻长者赐,不敢辞?!这是王爷高兴赏赐的,再说,也算我谢你的。我还欠着王爷几幅字没写,万一今天两腿一瞪!王爷上哪讨这文字债去?”
孙公子只得收了扳指,善王爷一手拉着孙公子、一手拉着黄公子,摇摇摆摆簇拥着刘大人就往外走,加上孙安、三虎,都得去东兴楼跟着伺候。
几人似久别重逢的老友,热络极了,周掌柜的长叹一声:“妈呀,可把这位王爷送走了。”自己小跑着在门外招呼车马。
几人正要蹬车,远处传来一声吆喝声:“嘚!…………。驾!都闪开!闪开点儿!”
只见一辆大马车缓缓而来。
周掌柜的一看,呦呵!这辆车,华丽极了!是西洋人坐的那种玻璃厢车,一色硬木雕花嵌金银丝的车厢,深雕了花鸟山水芙蓉牡丹,前头两匹枣皮红的高头大马威武赫赫,车厢四周,是大块水晶玻璃的窗户,里头是蝉翼纱的窗帘子,踏板、窗棱子,都是精铜镀金的,左右门把手,是镀金掐丝珐琅做成如意形状,四个辐辏的车轮,竟然是胶皮充气的!在京城,这可不多见!
前头那位赶车的,高高坐在紫色天鹅绒高背车椅上,收拾的干净麻利,穿着绛红色的绸缎短衣,玄色缎靴,头上是水晶顶子凉帽,满脸横肉叼着洋烟卷,得意洋洋的呵斥着众人。
相形之下,善王爷那辆菊花青拉的紫红围子镶金黄缎子的车,可就变成了仍货喽!
这车,周掌柜认识,他脸色突然就变了,小心翼翼看着善王爷:“王爷,您还是赶紧起驾吧,这会子,别碰上才好。”
善王爷两眼灼灼,放出恶狠狠的光华,一道阴狠闪过,握紧了拳头,一只脚踏上了车辕,嘴上还是不服输:“碰上?!碰上又能怎么着?!他敢跟爷刺毛,爷废了他!”
孙、黄二位公子不知究竟,连三虎也探着身子远望那辆西洋厢车,少时,车走到附近,桀骜不驯的车夫好像突然看见了善王爷的马车,回头不知跟车厢里的贵人说了几句什么,那马车,竟缓缓停住,改道了……
玻璃窗里探出一个油头粉面的年轻脑袋,笑嘻嘻冲善王爷拱拱手,晃了晃手上一枚晶莹碧绿翠森森的翡翠扳指:“王叔!您早班啊!怎么跑到当铺来啦!是不是找扳指来喽?明儿我再去跟您请安,预备好了扳指哪!咱爷俩比比。嘚来,回见您呐!”
真是车如流水马游龙,一眨眼,西洋马车不见了。
“敢跟爷叫板!小东西,看明儿爷怎么收拾你!”善王爷像是受了巨大的侮辱,一闪身上了车,啪嗒一声,腰里缀着的青玉福寿佩碰在车辕上,摔了个粉碎。
刘大人眨眨眼,摇摇头吩咐周掌柜赶紧回去做生意,也跟着王爷上了车,孙、黄二位公子坐在车里,外头是三虎和孙安一边一个跨车辕。
孙安冲三虎挤眉弄眼:“三虎哥,你瞧瞧,那小子胆子太大了,连王爷都敢锵锵!真是活腻歪喽!”
三虎却若有所思似得没听见,直到孙公子问他:三虎,周掌柜的刚才进去嘀咕什么呢?
“哦,”三虎有些沉闷不乐:“周掌柜的说,真是冤家路窄,那辆西洋马车,说是振大爷的,咱们也搞不清。”
“振大爷?!”黄汉恒眨眨眼,目瞪口呆。
“是谁?”
“难道是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大臣的福王爷的大公子?!”
“不会吧,怎么会是他?”孙玉宸喃喃自语,陷入了沉思………………
二十四
这位振大爷,可是名满京都、顶漂亮、顶出名的年轻八旗贵胄之一!他出名,倒不是因
为像前些年去世的荣禄荣中堂一样公忠体国、俊才无双,而是有俩缘由——一是他有个
好爸爸,二则,他做的那些好笑无聊的荒唐事,满世界都知道,连四九城的老少爷们,
都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振大爷他爸爸福亲王,可是三朝元老喽。他们家祖上,是乾隆爷第十七皇子,永寿的后
人,跟嘉庆爷是同父同母最亲近的嫡亲兄弟,年纪轻轻,就被封为亲王,正赶上嘉庆爷
亲政,诛杀原来乾隆爷的第一宠臣,大学士、领班军机、一等忠襄公的和珅和大人,永
寿多少也算出了点力,又加上跟万岁爷同父同母,嘉庆爷着实喜欢这个幼弟,就把和珅
的府邸,赏赐给了永寿。
福亲王永寿算是享了多年的福气,玩的太厉害,年纪轻轻就死了,留下个爵位,是代降
一等承袭,可等到嘉庆爷宾天,道光皇帝登基,后来的王爷不知犯了什么罪过,被降了
好几级,成了镇国公。
咸丰之后,皇帝都是从道光爷这支论的,乾隆爷那几支,就慢慢成了远支宗室,福王这
一支,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没有差事,就吃个公爵的俸禄,残喘度日。
皇室跟老百姓家里一样,家大业大的,哪能都照顾过来?咸丰皇帝刚登基,又宠爱自
己的弟弟恭亲王,把福王这支从偌大的王府赶出来,御赐给了六弟恭王。
到了同治年间,福王这支继承人,家里穷得叮当响,还得装门面,过的那叫一个惨,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不是卖给古玩铺,就是送到当铺里去喽。
说来也怪,不知道他们家哪个祖宗坟上烧了高香,还是乾隆爷躺在裕陵里看着小儿子后代受苦,降下了好运。
这位福王,就是振大爷他爸爸,从小就爱读书,刻苦学习、努力上进,小小年纪就把朝
廷和皇室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逢迎拍马、偷奸耍滑的套路学的炉火纯青,正巧,他
家有个邻居,不是别人,正式那位西太后老佛爷的娘家弟弟,老佛爷的弟弟,自小就纨
绔子弟,仗着老姐姐在宫内和朝廷的威风,着实风光,可他除了整日抽大烟、听戏、斗
鸡走狗,正事一点不会干,连家里也乱糟糟的。
老佛爷那当儿还年轻,知道弟弟无能,也不派差事,短不了经常给家里赏赐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啥的补贴补贴,只是经常写信问候家里大人小孩的情况和市面儿上的境况。
可老佛爷的这位弟弟,连大字都认识不了一箩筐,也不懂规矩,怎么办呢?知道邻居是福王的后代,又懂点诗书规矩,就把写信这差事,交给了福公爷。
别看福公爷家里穷,可人精明伶俐,知道给老佛爷弟弟代写家信,是青云直上的第一
步,这巧宗,怎么那么巧,就让自己赶上了,于是乎,福公爷开足马力,把回复老佛爷
的家信,写的文辞典雅、天花乱坠,又夹带着讲述市面儿上怎么赞颂老佛爷垂帘听政的
功绩,普天下百姓们对老佛爷怎样顶礼膜拜、山呼万岁的。
加上福公爷一笔好字,在大字不识几个的满蒙贵胄里,确实别具一格。
就这么一来二去,老佛爷觉得奇怪,自家弟弟咋变样了?等家里头进宫会亲一问,就把福公爷记住了。
简在佛心的福公爷,就这么着青云直上,不几年的功夫,从一个吃干薪的落魄公爵,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