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内,组织十分严密,不仅有一套严密的家法,还有一整套完整的传承秩序和辈分,三位祖师爷位下的大佬们,俗称大先生,轮流主持帮内日常事务,另外,有专门两位大佬,俗称执法长老,选取辈分高,而德高望重的大佬,终生任职,每人配备一条仿制乾隆御赐的龙棍的法棍,对帮内大小违反家规的人进行处罚,一人留在总堂监督,一人巡视各路的纪律,端的是威严赫赫,除了大先生,任何人不得不敬,也绝不能违反执法长老的命令。一旦触犯,小则重仗处罚,大则直接处死,威慑众人。
这条规矩,随着青帮的兴盛,一直流传了200余年,到了晚清,虽然朝廷大权陵替,不过因为朝廷解散了漕运衙门,那些大大小小靠运河吃饭的老少爷们,没了饭辙,大量的流民加入了青帮,使得青帮极具膨胀,更胜往昔。
不过,虽然青帮越发兴盛,但参加的人数太多,造成了龙蛇混杂,这几年,年成又不好,很多山东、直隶一带的帮众,多少也占山为王,成了土匪,远在江南的总堂,鞭长莫及,只有时不常派执法长老,沿途看看而已。
毕竟家大业大,越来越照顾不过来。
而清廷自顾不暇,对于这种情况,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则是青帮的兴盛,对大清朝廷的内心,还多少有点期待——因为青帮毕竟叫“青”嘛!
其实,不少帮内的大佬,从帮内秘本传承中可是发觉,三位祖师爷,都在雍正末年神秘的消逝于诡秘的地方,从此再没有出现于人间,这段绝密故事,只有总堂的人才晓得。可也影响了不少帮众,对于大清朝廷,他们可是敬而远之,清廷也算一厢情愿喽。
孙玉宸救起来的老道士,就是青帮内的左执法,已然在位30多年了,在帮内势力广博,南北各省甚是尊重,几人见了,才大吃一惊,结实了孙公子。
三虎从佛前的供桌上拿来了那根棍子,孙公子这才细细观看,原来,这是一根用铁力木制作的法棍,上头细细雕刻了一只上升的蟠龙,龙头正好在棍子顶端,因年深日久,外头包了一层琥珀似得浆,才没发现。
“这、这棍子真能打死人?”孙公子问。
“呵呵呵呵,三弟真能说笑,这只是本帮内执法的象征,谁还拿他真打人,打人用别的大棍。但是只要执法,必须有此物在场,才合家法。原来乾隆爷御赐的那根棍子,据说洪杨之乱时,流散了,也有的说,被大先生们秘藏起来了,反正,说法众多。三弟算是门里人,虽没有入帮,我才略略说了说来历,可不要说给别人,不然,我们几个都得家法处置哦!”
听王大虎一说,孙玉宸连连答应。
“说起山东黄家,也是一段故事呢。”王二虎又敬了兄弟们几杯,缓缓道来。
十
这黄家更是不简单。
黄家祖上在清初,就是山东胶东地区的大地主,良田数万顷,牛马农庄遍布,后来,兼营商业。
做啥呢?那当口,除了当官和盐务,没有啥特别赚钱的买卖,可黄家另辟蹊径,开起了当铺。
当铺分好多种,黄家做的这种,是最严格的按照山西当铺的规格,开设的。加上黄家家业富豪,底子强盛,这买卖可就做开喽!
到了康熙爷六次南巡,黄家祖上几次在山东捐款接驾,贡献的贡品送到御前,不由得康熙爷龙颜大悦,见黄家孝敬的优越,又知书识礼,便颁布特旨,将山东一省的盐务,有条件的让黄家“参与酌办”。
好家伙!一掺和到盐务里,这黄家更是财源广进、日进斗金,像蜘蛛结网一样,把自家的当铺开设到了两京十八省,自北到恰克图、南到广州、西至甘肃青海、东北直到盛京,自家铺子遍布天下!跟晋商和徽商的当铺世家,并驾齐驱。据传说,他家主人光查一遍各地的账目,就得花两三年之久。
咸丰之后,国事日衰,黄家的生意却越来越好,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000多家当铺。就这么找,他家在山东直隶一带,可谓富可敌国,家中米烂陈仓、珠耀北斗、金银满库、仆人数千,同京里的大佬们,也多有相与联络。
等闲的地方官儿们,可不敢小瞧他家。
为啥当铺利润大呢?原来朝廷自清初定下的制度,200年来,每家当铺每年只要缴纳区区50两银子的税,其余一律不问,这才有了各省巨商们为了利润,喜欢投资。然而,从光绪末年开始,朝廷库存短缺,便大力加税。
知道庚子之变后,朝廷签到《辛丑条约》,被洋人们逼着赔款4万万5千万两,分39年还清,连利息,竟然要赔给各国9万万两白银!
这种巨额勒索,对于年收入才8900万两的朝廷来说,哪年是个头?连首期的5000万银子都没着落。只有向民间大户富商们伸手要,自然也不白要,拿官衔抵偿呗。
那几年,朝廷从吉林的船厂牛家、山西晋商的乔家,一次各“借”了70万两银子,而黄家一家,就凑了白花花100万两银子,送交给朝廷,其他零零碎碎凑了不少,才算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黄家为此还搭上上百间铺面,也算因祸得福,老佛爷听说,给了他家一个三品衔,黄家当家的,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此收了不少铺子,开始做药材、绸缎买卖。
黄汉恒就是黄家的小公子,这不,第一次出门办货,就让三虎兄弟给劫了,正巧碰上孙公子搭救,也算逃出生天。
孙公子听了,嗟叹不已,想到自己孙家也是江南赫赫扬扬600余年的家业,赶上这么个乱世,怎么了局哦。
孙公子又把自己和家里的事略略说了,本来想拉他入伙的三虎兄弟一听,也不好张嘴,只是每日陪他在山寨里游览吃喝,半个多月过去,孙公子要告辞北上。
孙大虎听了,也不好严留,跟二虎商量了,知道孙公子去意已决,便拿出500两金叶子和一包珠宝,说:“兄弟家中有老母在堂,我们也不好阻拦,但既然成了结义兄弟,咱们不求同富贵,但求共患难,这些东西不值什么,算是给兄弟路上用的盘缠吧,路途遥远,银子又不敢多带,这些金叶子,兄弟务必收下!”
孙玉宸当然不要,推来推去,王大虎有些生气:“难道三弟嫌弃俺们的钱财来路不明?!告诉弟弟,这是从贪官手里抢来的,他们一任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子呢!老弟再谦虚着不要,可是打哥哥们的脸喽!”
孙公子还是不要,拿出包袱打开给三虎看了,三虎见包袱里金银珍宝不少,又见孙玉宸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跟着个小孙安,带了这些宝物,走这么远的路,路上又是山贼盗匪不少,岂不是羊入虎口?想了半天,二虎有了主意。
“三弟,俺们既然拿出了这些,多少你收下,算是兄弟们一份心意,据我看,兄弟才德两全,怕个什么?我这就派人,亲自去常州当地给伯母报信,一起看看府上的情形,再者,自山东到直隶,虽说都是咱们青帮的地盘,就怕有那不长眼的小贼,我们三个,让三虎一路送你进京,不仅如此,还要让他扮成你的亲随,在京都,也好有个照应,一旦江南那边有信息,我们也能随时通报兄弟?你看如何?”
“这………………。“孙玉宸有点犹豫,他倒不担心自己,就怕三虎的身份万一在京都漏了,天子脚下,这种江洋大盗岂能不问?
三虎近来跟孙玉宸相处的极亲密,又跟着他学了不少诗书,着实敬佩,见孙公子犹豫,便满不在乎,满口答应,”好!这办法好,我跟着三哥上京!大哥、二哥在家看家,三哥别怕,一路上除了咱们长老的法棍,还有俺三虎保护,怕他个鸟!就算有个江湖绿林里不长眼的,小弟一把收拾了!“
“进了京你可要听话,改改你的脾气,遇事一定要听你三哥的,不然回来有你的好看!”
两位哥哥嘱咐着。
看看不能再推辞,孙玉宸只得拿了100两金叶子,带了三虎,收拾了一整天,三虎没出过远门,又是听说进京,年轻小伙子很是新奇,带了应手的兵器家伙和背囊,换了身玄色缎子的短打扮,外头披着蓝绸的披风,玄色短筒靴子,腰里别着两把短柄火枪,背后背了雁翅刀,马褡子上还有一把镔铁宝剑,靴子里,暗藏了匕首。
这身打扮看的孙公子直笑,又不是去打仗,劝了三虎,把长兵器都放在车厢里。又绑上了青帮的法棍,此时,王大虎拿来一个红紫色的三角小旗,上面画着个老虎头,插在车辕上,嘱咐孙公子“这是咱们兄弟的旗,在山东这片,三山五岳的好汉都认得,远远看见了,该避让的避让,该招待的招待,还有三虎在,兄弟放心大胆的走,只是进了直隶省,就不一定管用了。我已经派人沿着运河都通报了。兄弟保重!到了京都,凡事要小心谨慎,有事赶紧让三虎给帮里的兄弟们传递过来!“
山寨里的大小喽啰把孙公子送下山,大虎、二虎亲自骑马又远远送了50多里地,几人才挥泪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