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孙德胜紧皱眉头,他余光一撇,跟他异口同声叫出声的,是他新认的孙子——莫战!
莫战双目圆瞪,直挺挺望着老汉奸手里的物件,腮帮子鼓着,脸涨的通红,一只拳头,握得紧紧的,疑惑、不解、迷惘、愤怒交织在一起,快把他烧化了!
柱子吓了一跳,赶紧抱着他的胳膊,晃了半天,才让莫战清醒了。莫战不好意思的红着脸摸摸头“爷爷,兄弟,我…………我走神了……”
孙德胜没来及的细想,满桌的人都瞪大了眼珠子,盯着老汉奸手里的物件,交头接耳,都没注意到他们一家的尴尬。
老头手里,是一方砚台!
这方砚台,远远看着,仿佛端砚,在灯光照耀下,盈润如玉、质地细腻,长约二尺多,宽约一尺五寸多,形体硕大,不似近代之物,这还罢了,砚面上,阴刻着雕镂精细的九条翻云覆雨的螭龙,在密布着祥云缭绕中,翻滚着、舒展着身体,眼珠儿看不清,似星辰般闪闪亮亮的,像嵌了宝石,飞翔在广阔无垠的天际,砚台上,仿佛还篆刻着什么小字,隔得远,只是看不清。
李有德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好砚!好砚!细腻如脂,背后呢?!看不清,老哥哥,你看,砚背上有字,是浓金墨!这、这可不单单是御用的!还不是前清的样式呢!”
孙德胜在第一眼看到这方砚台,就不知为什么,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什么,所以才叫了一声,他倒不是看重了这块古董砚台,而是在老迈的思想和沉沉的回忆中,觉得,这东西,肯定跟自己有着不解之缘。
可乱哄哄的环境,实在让他头疼,连李有德的惊叹和老汉奸的说辞,也没听清。只听了一耳朵结尾……
“……………………………所以,这方砚台,是北宋宫廷的一方珍品,距今已经800多年了!是老朽的祖传之物,现准备敬献给日本帝国天皇陛下,以表示外臣对陛下神武圣德的敬仰感恩,也敬祝我陛下,福寿万年、帝国国运无疆之颂!老朽平生之愿,可谓完成,以后退隐山林、在大东亚共荣盛世里,悠悠岁月……。”
孙德胜脑筋直蹦!这老汉奸,真他娘说的出口!正要发火,远处一人早已忍不住:“放你妈的狗臭罗圈屁!章密!你个卖国投敌弃祖灭宗不要脸的老汉奸!早晚下十八层地狱!章密,你这个老王八!早晚有人收拾你!”
是琉璃厂聚珍斋的王掌柜,山东人,着实拍案把章密大骂了一顿,在场的鬼子汉奸哪儿能容忍,司令大将一摆手,一群宪兵过来就把他押走了。
王掌柜边走边骂“老王八!跟着小鬼子后头舔屁股!你们全家下地狱!祖宗的宝贝啊,都拿去孝敬鬼子!老而不死是为贼!你就是贼!………………”
这点小小的不快,很快就在一大群汉奸鬼子和洋人们对宝物的称赞中,平息了。
主持人又开始卖弄学问,指挥上菜上酒,把老北平的美酒佳肴介绍了一个遍,可孙德胜和李有德,是一口没吃,俩孙子看了,只咽吐沫,不敢动手。
“吃点,回家!”
孙德胜压着怒火,等俩孙子吃的差不多,起身,扶着一样痛苦的李有德出了门。
大街上空荡荡的,黑毛儿说,还有文化协会凑得一席京剧堂会,爱听戏的孙老爷子,也没心情,慢慢蹒跚的摁着文明棍走。
李有德看了看莫战记得小本子,老泪纵横,喃喃自语“罪过,罪过!老哥哥,我心里不好受,我先回去了,改日再会吧。”
孙德胜不说话,夺过李有德的小本子,狠狠抓着不松手“借我看几天。还有,咱们得想办法,把东西夺下来!”
“夺?!啊!老哥哥,你这是想什么呢!咱们?就凭咱两个老棺材瓤子?!”
“不,”孙德胜咬着牙“还有中国人!老弟,我想到了一些事,这本子过几天再还你。柱子!你送舅爷爷回家!”
看爷爷满脸严肃,柱子答应一声,叫了洋车,陪着唉声叹气的李有德走了。
“恩祥,你跟我走走。”
俩人也不叫车,孙德胜在前头走,已经变了稳稳的步子,莫战在侧面跟着。
“你是哪里人来着?”
孙德胜连称呼都没有,惊得凉了心。
“我、我是河南洛阳人,爷爷,我们那边也叫河南府。”
“你家有几个口人呐?是读书还是务农?”
“四口,我爸妈,还有个妹子,都死了……。家里是务农,原本祖上……。也读过书。”
“你家原本就姓莫还是后来改的?“孙德胜灰眉毛下头昏黄的眼珠,突然迸发出一道精光,直射到莫战的脸上。
莫战还是那副老老实实的样子,低着头:“原本就姓莫。在洛阳府安平镇,一打听都知道……。”
“莫战?不是《一捧雪》里那个含冤受屈的莫怀谷的莫吧。”孙德胜收了眼神,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北平的报纸上,大肆宣传开了,把个章密老汉奸说的跟国联亲善大使似得,吹得满天飞舞,恍然成了老中国的姜太公和诸葛亮啦!
说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吹他沉稳睿智、志向高远的,吹他为中日亲善奋斗了数十年的——这是连他留学都算上了。
南京政府那边,因为他是汪精卫的老师,更是把他吹的成了国师一级的人物,都认为,这种智囊的大师,几百年才出一个!
还有的,换了调子,吹他是大东亚共荣的模范人物,应该出来为国家更好的服务,为大东亚新秩序服务,反正什么好词都往他身上用。
而同一版,大骂老汉奸的聚珍斋王掌柜的,在当天,以破坏中日亲善、污蔑和平特使、扰乱奉献礼物的罪名,被砍了头!不仅不许收尸,脑袋还挂在前门楼子上,示众仨月!
另外的报纸则转载了日本读卖新闻的报道——东京首相官邸,东条首相愉快的表示,早准备好了官邸服务人员,迎接这位老汉奸。
老北平沉默着、沉默着。
孙德胜可不沉默,回家之后,他在书房里,枯坐了半宿,绞尽脑汁,想劫了这批珍宝,尤其是那方砚台。
全家不知究竟,都不安的睡了,就剩了莫战,偷偷观察着书房里的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