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胜稳稳当当走到文老爷面前,眼中波光流动“老哥咱们搭伙一起,得4年多了吧。”
文老爷一怔“4年半了快,老弟怎么问这个?”
“你说的那些,我早就想到了。现而今的朝廷,不说你、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是想,做一天和尚,也得撞好一天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不能让凶犯逃之夭夭。如果老哥怕出事,我帮你写个文书,调到其他城去,绝不连累老哥。”
文老爷气呼呼站起来,想发火可说不出什么来!
“你、你…………我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说罢一抬脚走了。
孙德胜看着他的背影,却笑了,他知道,这位老哥人是胆小,心地不坏,有事发发脾气也就过去了。
可这个案子………………。
孙德胜在衙门里想了半天,也没什么要领,一团乱麻似得,起来走走,也不顺气,衙役们大气都不敢出的,不一会,都察院又派人来催促。闹得他脑袋疼,看看天晚,散了值,回家。
孙德胜的家,在南城棉花二条胡同,也不大,一个小四合院,家人也很简单,就他老娘、媳妇和三个儿子,一个叫孙福的老家人。
一进门,他妈正在院子里剁咸菜疙瘩,三个男孩正在总角年纪,皮猴子一样到处乱跑,欢天喜地闹哄哄的,孙福50多岁了,张着胳膊护着三位小少爷,他媳妇李氏,正跟婆婆一起咸菜疙瘩。
“妈,我回来了。”孙德胜一进门看见和乐融融的家,一脑袋案子乌云才被温暖冲淡了不少,赶忙过去,帮着老太太一起剁咸菜。
孙老太太快60了,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后槽牙有点活动,虽说儿子官不大,可她对自己过得小日子非常满意,一个贤惠的儿媳妇,三个大孙子陪着,有吃有喝的,住在天子脚下,京城里这些节日,没人比她老人家记得清,她也爱过节,心气也高。
这么乐呵的日子,还追求那些个大名大利的干什么?
所以,老太太很知足,不求儿子大富大贵,就这种小日子,就很甜。
“你甭掺和,回来就换了衣服歇着去,一个大老爷们,还是官身,在家剁咸菜,让人看见像什么话?!我还能忙活十几年呢,等我落了炕,你再伺候我,快去!孩子他妈,给你男人倒茶去。”说着举着菜刀自己乐了。
媳妇腼腆的笑笑,小声问候:回来了。起来在围裙上擦擦手,给丈夫换了衣服,换了鞋。
:“我自己来吧。”看媳妇蹲下伸手,孙德胜笑了。
老太太满意的看着小夫妻俩,结婚都10来年了,还是这么蜜里调油的亲密,还得再添几个孙子孙女。
又剁了一颗大疙瘩,老太太放下菜刀“儿子,今儿回来的那么早?衙门里没事?这都快端阳节了,你也不问问家里缺什么,你媳妇想买点什么,还是我前天想起来,正是腌咸菜疙瘩的日子口,买了20斤,你就爱吃这个,那缸还是孙福帮着洗干净了,你说说你这么大个子,整天忙着那些鸡零狗碎的,也不问问家里,你二舅家的大小子又生了,还是个闺女,把他气的吆…………”
八
孙德胜恭敬的听着母亲絮絮叨叨,还是蹲下,帮着老太太忙活,老太太很麻利,先把剁好花的咸菜疙瘩整齐的码放在缸里,铺一层,洒一层大盐、胡椒粉、辣椒面和自己配的小料,一面洒一面问“我仿佛听见街面儿上说,怎么又出了一档子事,还是人命案子?急的我吆,你说说过好日子多好,成天价杀人闹事,这算什么,吃不着穿不着,别闹得老佛爷的大寿也过不好。你说说,这人得多大胆子,天子脚下…………跟你说话呢!”
“啊?”孙德胜又走神了,以为母亲问买东西“您跟媳妇看着买就行,上个月才领了俸禄。”
“你瞧瞧!他这儿又不知道想到哪个爪哇国去了!咱娘们在家里,幸亏认识路,不然,让他领了出去,非得迷了路不可”孙老太太笑的皱纹都开了。
“东西我都预备的差不多了,还给文老爷准备了一点,还有我这腌咸菜疙瘩,等好了,你记着跟他带点……”
孙德胜正心不在焉的听着家里人说闲话,外头走进一人“亲家太太,在家吗?送礼的上门了!”
外头走进一人,约莫二十三四岁年纪,眉目俊逸,绛紫色的细布大褂,宝蓝绸马褂,一顶瓜皮帽,满身的干净,透着精明干练,两手提着两大包东西。
“舅舅!舅舅!”三个皮猴子一窝蜂涌上来,围着年轻人转着圈跳跃欢喜。
“吆!来的正巧!孩子他舅,那阵风把你吹来啦,孩儿他妈,你兄弟来了,赶紧着,倒茶呀!”老太太喜悦的起身招呼。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孙德胜的内弟,李氏的弟弟,在琉璃厂保德堂做二柜李有德。
李氏家里,是江宁人,她爷爷来京,做了个穷翰林,一辈子就出了几次学差,生了俩孩子,大儿子,就是李氏和李有德的父亲。
这位李老爷,也是一榜举人出身,没考上进士,当年跟孙德胜他爹那个恩荫举人,算是半个同年,怎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年朝廷下旨以军功恩荫的那年,正是李老爷考中那年,拐着八道湾儿,算是半个同年,孙老爷当年也高兴,自己不是考上去的,能认识这么一个同年,也算提高了身份不是?
前文书说了,孙老爷爱读书写字,正好,李老爷没中进士,但学识很深,就在京城里各大富豪家里,做了西席先生,教私塾,外带着帮着富豪们办点文书字画。
李老爷可是南方人,那脑袋瓜子绝不是孙老爷那种死性人,由这儿,结识了不少朝廷大员和亲贵,顺带着自己也赚了不少钱。
等过了几年,李老爷习惯了北京城的日子,不想回乡了,就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自己随着镇国公载大爷,出了一半资金,开了个专门买卖南边书画纸张的南纸店,借着亲贵和自己的人脉,生意着实红火。
孙老爷就是那几年去买纸,认识了李老爷,加之孙老爷书法超人,俩人越唠越热乎,才算认了半个同年。
后来李老爷家大小姐到了出阁之年,可他选来选去看不上别人,太高的高攀不上,低的又不愿意女儿受苦,正巧见了孙德胜,一看之下大为惊喜,小伙子一表人才相貌堂堂。
李老爷和孙老爷就结成了儿女亲家,亲上加亲嘛。
后来孙老爷去世,孙德胜当了南城御史,官不大,可也是一方土地,李老爷顶喜欢这位女婿,也知道女婿清廉刚直,时常让儿子逢年过节送些银钱礼物,帮衬孙家。
李有德也挺佩服这位姐夫大人,毕竟人家是武进士出身,正儿八经的功名,又是现管的老爷,通今博古的,所以,尽自自己家挺有钱,却跟姐夫走的挺近,俩人经常去喝点小酒聊聊天,也算孙德胜闲暇时的散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