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也不例外,随着朝廷旨意颁布下来,各省有钱的读书人就人头攒动的去买功名喽,朝廷定的价格那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几番下来,银子大把大把的流入京城,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省准备参加考试的举人们。
京城,这下子也热闹起来,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涌入,极大繁荣了市面儿的光景,那些开客店旅店的、买卖文房用品的、吃喝住用,反正只要跟考试沾点边的,全都赚了钱,大家伙儿都上赶着颂圣不已。
举子们进了京,住在哪儿呢?
基本都住在南城一带,南城,南到永定门,北至前门外,东西各依城垣,这里是明朝嘉靖年间新建的一道外罗城,周回20多里,最为热闹繁华。
朝廷为体恤读书人,又担心治安,就明令九门提督府和五城巡察御史衙门、五城兵马司、严格清查盗匪、保护这些未来的天子门生。 说起来,九门提督是朝廷大员,自己动动嘴就得了,身边的副都统和福将们,下边都有人伺候,可最最辛苦最最费力巴拉不讨好的,便是南城巡察御史和南城兵马司的官老爷。 明摆着,这会儿的京城那是万方拱极之地,处处都有规矩,老年间的话儿——北京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嘛。
就是说,北京四九城里,东边住的都是有钱有势的大财主、大商人,西城住的都是有权有势的八旗亲贵和王公大臣,北城荒凉,住的是平民老百姓,南城最复杂也最混乱,这里住的都是混穷的力巴儿、拉洋车的、打把势卖艺的、唱戏的、耍猴的、开窑子的、干赌坊的、唱小曲儿的、各种工匠和一般商人、和尚、尼姑、道士。是五行八作齐全,又加上这些考试的举子们一起涌入,其他四城的巡城御史和兵马司还算支应的过来,南城的这几位老爷,哪一次都得忙的焦头烂额,又不讨好。
是啊,读书得举子们都在南城住着呢,万一出点事,朝廷也说不着东西北三城不是?!
南城的巡察御史和兵马司,正格儿开始忙活喽………………
说起来,南城这位御史老爷,叫孙德胜,30郎当岁的年纪,红脸膛、大高个子,祖上也是军功出身,他爷爷跟着僧王爷打过长毛,捐躯在山东,因为是汉人,朝廷多多少少给了个恩典,他爸爸就这么着成了恩荫的举人,可老爷子诗词书画玩的挺溜,就是考试不成,最后还是朝廷顾念勋旧,在他晚年,给了个候补主事的官儿,领几两银子过活。
老话说—— 候补候补,一辈子吃苦,这么着,老爷子一辈子也没转正,就去世了。
孙德胜少年时跟着京城武术名家,练了多年武艺,一套太祖长拳打得虎虎生威,又因不喜欢读书,老爷子总算是硬逼着他,学了几年文章书法,练了一手好字,就在他成年后,花钱捐了个武举人,又因写字好看,在武科场上,脱颖而出,考了个二甲武进士。
可有人问了,这南城御史不是都察院的文官嘛,都是文进士,怎么武进士还能做?
这就是人家有福嘛,那年正赶上武进士选官儿,提前去拜见老师,也就是武科的大总裁,其实呢,这些做主考的大总裁们,对这些粗鲁的厮杀汉子,根本瞧不上,武进士来了老师这儿,就磕个头,送点银子算完,根本没有文进士跟老师那种亲热劲儿。
正赶上当年七爷还活着,便服去这位大总裁周中堂府上说闲话,周中堂总不能慢待王爷,就留他在内客厅待茶。 七爷本身就好武,偷偷在里面瞧着有没有出色的人才,为儿子光绪爷操心的选几个,总算是父子情深嘛。 正好一眼瞅见了孙德胜,大红脸膛,一脸忠义相貌,又是人高马大的一条汉子,不禁留了心,待问了问他的出身,又敬又喜,敬佩的是,孙德胜的爷爷是僧王爷的属下,跟着他东挡西杀上过战场,又是捐躯为国的,而僧王爷,又是咸丰爷和七爷嫡亲的表哥哥,这就在七爷心里多了一份亲近。 喜的是,孙德胜书法不错,跟七爷练的一个体。
好小子,就是你了!
这么着,七爷就在奏折里,密保了孙德胜一本,说他家风忠义、祖上功勋有名,又是什么忠心王室、可堪历练云云。 老佛爷看了奏本,又让光绪爷在新科武进士里瞧了瞧,算是不错,就加恩,分在都察院行走。
然而,七爷这份恩典,却害苦了孙德胜。 为啥呢?都察院和国子监、翰林院都是文官的大本营,猛地撞进了一个在文官们看起来鲁莽无知的武进士,那还了得?!
所有人,都像看怪物似得看待孙德胜,以为他走了七爷什么门路,大会小会的讽刺、嘲弄他,都察院的堂官们,也自然不喜欢这种人,就指定他分在南城,做了巡察御史。
说起来,都是御史,可御史跟御史不同,一般在都察院13道监察御史,那是正儿八经的职位,不仅按照规矩盯着大清各省,还有巡察监督京城六部九卿各衙门的职责,四五品御史有的是。
可南城御史,就管南城这一亩三分地,才是个正六品的前程,虽说2年一换,轮流值守,然而,都察院的大人们,好似忘了孙德胜的存在,四、五年过去了,人家还在南城蹲着呢!
哎,这他娘上哪说理去!
孙德胜呢,又是个实诚人,练武的嘛,实实在在,不玩虚套子,办事有板有眼,不徇私情,也不会跟上司们奉承溜须,自己又清廉自首,就靠着每年三四十两银子的俸禄过日子。
连南城一带的老少爷们,都看不下去了,在遍地贪官的大清国,孙老爷这种铁面无私的官儿,还不是凤毛麟角?于是,各家店铺每年年底,都偷偷的攒出一份银子,不多,拢共也就是百八十两银子,偷偷塞给孙老爷的老母亲,请她添补家用。 京城那是米珠薪桂的地界,这点钱总算让孙老爷的生活还能维持着。孙德胜是个孝子,心里有数,对南城一带的百姓,那是视如子女,更加爱护了。
这年赶上恩科大考,孙老爷正跟自己的同事,南城兵马司的文大爷为疏通街道,清查地面儿人事忙的不可开交,文大爷是正七品的武官,比孙德胜大了10来岁,可俩人都是武人出身,挺对脾气。
俩人正忙乱着,外头巡街的兵丁匆匆来报————香炉胡同悦来客栈发生了凶杀命案,请二位老爷速速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