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烧制完成的洒蓝釉陶瓷器物上,空出来的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十分精美绚丽。

华夏现存的明代洒蓝釉瓷器实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其中有一件,向南还曾在首都博物馆见过,是明宣德年制的洒蓝釉钵,属于一级文物,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首都博物馆的这件洒蓝釉钵,高11.4厘米,口径25.3厘米,敞口,腹下渐收,矮圈,足内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整件器物造型规整,釉色完美观,胎体厚重。

明代的洒蓝釉瓷器之所以少见,是因为洒蓝釉工艺从产生到消亡一共也只存在了10年的时间,那么它为什么只经历了短短10年就神秘消失了呢?洒蓝釉工艺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右眼之中“时光回溯之眼”悄然开启……

宣德二年(1427年)十月,天气虽已经入秋,但西江的天气依然十分,一个面白无须、文质彬彬的男子骑着一匹白马正走在官道上,在他身后,还跟着四五名随从打扮的男子,也都骑在马上,慢慢地在路上走着。

“距景市还有多远?”

为首的男子骑在马上,看着官道两旁青翠的山林和稀稀落落的,已经开始泛黄的稻田,回头问了问身边一位留着花白胡须的老随从。

老随从应道:“不远了,再往前行一刻钟,绕过那道山梁就可以看到景市了。”

“那就走快点罢,也好歇一歇。”

为首的男子点了点头,两腿一夹,身下的白马就扬蹄小跑了起来。

这名男子是一名中官,明叫赵贾,此次前来景市,他是带着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圣旨来的。

一行人抵达景市之后,便换了官服,直接来到御窑厂,向督陶官张善宣了旨,并直接将其拿下,送入大牢之中,等候问斩。同时,他还命人将官窑贡余品、次品一律集中打碎,就地掩埋。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御窑厂里人心惶惶。

赵贾便安抚众人,一脸和善地说道:“张善贪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瓷,多以分馈其同列,皇上得知后震怒不已,特意派了咱家将其拿下问斩,以整肃纲纪,只要尔等勤勉刻苦,咱家也必会上禀,不吝厚赐。”

众人闻言,连忙应声道:“谢督陶!仆等必不负大人所望,努力做事。”

原来,赵贾不仅仅只是来宣旨的中官,他此来也是替张善的补,在御窑厂里做督陶官。

等到众人下去之后,赵贾这才在宽敞的厅堂里坐了下来,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实际上他到景市御窑厂来就任督陶官,身上还带着皇上朱瞻基亲自交给他的任务的。

这个任务就是,景德镇御窑厂要在明年五月之前,造出一种专门用来掷骰子的瓷器来。

这种专门用来掷骰子的瓷器,应该是什么样的形制,瓷器上应该用什么样的纹饰,他到现在连一点头绪都没有!

“老爷,何不找催总和几个老匠人问一问?”

正在赵贾头疼的时候,老随从刚泡好了一杯茶,给他端了过来,“他们这些人比咱们更懂瓷器,或许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也说不定。”

“你说得有道理。”赵贾眼睛一亮,连连催促,“你快去请催总,顺便让他找几人老匠人一起来。”

老随从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就出门去了。

过了没多久,督陶催总郎永平带着三个脸上满是沧桑之色的老匠人便赶了过来。

赵贾将皇上委派的任务跟他们一说,催总郎永平就愁眉苦脸起来了:

“去年年底,咱们御窑厂好不容易才将皇上要的蟋蟀罐给捣鼓出来,没想到,这次又要烧造骰子钵了。”

赵贾一愣:“骰子钵?”

“比吃饭用的碗大一点,敞口的。”郎永平用双手比划了一下,“形制是没什么可变化的了,主要还是釉色上的创新,也不知道皇上喜欢什么样的。”

之前说的蟋蟀罐,御器厂就为朝廷烧造了数十种纹饰不一的,最终皇帝还是对其中的一种青花双向五爪龙纹蟋蟀罐情有独钟,宣德皇帝观看斗蟋蟀用的就是这种斗盆。

没想到刚刚烧造好蟋蟀罐,宣德皇帝又喜欢上了掷骰子,还真是“贪玩”。

说起来,宣德皇帝朱瞻基不仅治国能力很强,登基之后,很快就平定了汉王朱高煦之变,停止用兵交趾,并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休养生息。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贪玩成性的皇帝,他酷爱斗蟋蟀,每年都要地方官进贡上等蟋蟀供他玩耍,还专门让景市御窑厂为他烧造蟋蟀罐,以满足游戏所需。

由此看来,朱瞻基如今又迷上了掷骰子的游戏,也不是什么太让人吃惊的事情。

只是,这掷骰子的陶瓷器物,该怎么创新,还真是让人头疼啊。

“既如此,那郎催总就多多辛苦一些,和几位老丈好好商量一下,这掷骰子的陶瓷器物,该怎么做。”

赵贾想到御窑厂之前就接过蟋蟀罐的烧造任务,心里顿时就放松了不少,毕竟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想必会好得多,他说道,

“如今已是十月,只有半年时间让我等烧造骰子钵,各位务必将此事放在心上,切莫怠慢。”

“下官岂敢!”

郎永平和几位老匠人连忙起身拱了拱手,随后便转身离开了。

回去以后,郎永平和几位老匠人又召集了御窑厂里的一些骨干,连夜开始讨论起来,并决定先烧制几种常见类型的钵碗来看看效果,比如青花云龙纹钵、青花五爪龙纹钵等等。

一群人商定之后,第二天,郎永平便将这件事汇报给了赵贾。

赵贾自然不会反对,当即同意了下来,并鼓励他可以多多创新,并且这一类的事情郎永平自己决定就可以了,等到开窑的时候告诉他就好。

“创新?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郎永平嘴上没说什么,心里面却是一阵苦笑。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市设立第一所官窑———浮梁瓷局,专为元皇室烧造御用瓷器。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蒙元帝国,建立了大明王朝,却几乎全盘承袭了元代的匠籍制度。由于祭祀、赐赏、贸易的需要,明朝开国之初就在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窑厂。

在浮梁瓷局至今的这一百多年间,景市御窑厂每年都要烧造大量的御用瓷器,而且这些瓷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创新釉色,创新形制,甚至创新品类。

正所谓“人力有穷时”,创新又不是一拍脑子就能想出点子来的,哪有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一个月后,专门为宣德皇帝朱瞻基烧制的骰子钵第一次开窑。

当然,里面烧制的不仅仅是青花云龙纹钵、青花五爪龙纹钵和青花穿花龙纹钵等这一类常见的瓷器,还有其它创新的品类,比如釉里红云龙纹钵等。

这一次开窑,足足开了五窑,让早早得到消息赶来观礼的赵贾大开眼界。

那一批批刚刚出窑的瓷器,形制规整、釉色纯净、纹饰精美,哪里像是掷骰子用的器物,简直就是精美的艺术品嘛!

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小说在线阅读_第6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国修文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第6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