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绢质书画的补缺与纸质书画不同,绢质书画只能“直补”,不能“隐补”。

原因就在于,绢质书画也是用纸张来托制画芯,如果画芯有所缺损,破损处就会露出托芯纸,“隐补”是无法改变这种情况的。

因此,绢质书画的补缺,需要在托画芯之前就进行操作。

绢质书画的“直补”,补绢与画芯的绢丝必须粗细一致,纹理相同,这才能使所补部位不会出现异样。

倪瓒的这幅《江亭山色图》属于绢本画,因此,画芯的修补,也只能采用“直补”的方式。

在昨天上午时,吴振峰将这幅古画拿出来时,向南就已经仔细观察过这幅古画的画芯材质,他知道今天肯定要修复这幅古画,少不了要对画芯进行修补,因此,便提前让康正勇准备了相同年代、相同材质的画绢,以用作补绢。

他将早已准备好的补绢拿了出来,放在一边待用。

然后从工具箱中取来一把马蹄刀,将绢质画芯的背面,将破口四周刮成斜坡,然后按照经纬关系,制成相同形状的补绢补在破损的地方。

这种画芯修补方法,也叫作“细补法”。

和纸质画芯不同的是,“隐补”是补于托芯纸的后面,并趁湿刮去多余的部分;而“直补”则是直接补于破口处,干后才能刮去硬楞(不刮的话,容易出现毛口)。

由于绢质材料在刮制的过程中容易扰动绢丝,不仅刀口必须锋利,而且动作要轻,做到用刀如磨、净而不亏,所以也有人把这种做法叫作“细磨口”做法。

《江亭山色图》这幅画的画芯之上,密密麻麻都是细小的虫洞,最大的破损处也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因此,画芯修补起来,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非常考验人的耐性。

孙福民等一帮老专家看着向南修补了几处破口之后,虽然还能坐得住,但再盯着看,也只是看他重复相同的工序。

因此,对向南知之甚深的孙福民率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一众人等笑道:

“已经快十二点了,在这儿坐了一上午,咱们也该去吃午饭了。”

谢家松这老头比较实在,听了这话,有些纳闷,他伸手指了指还在低头忙碌的向南,问道:

“向南还在忙着呢,不等他了?”

“不等了,咱们吃咱们的,今天中午我来安排。”

孙福民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轻声说道,

“这小子每次一忙起来,都会忘了吃饭,你叫他叫不停,咱们先去吃,一会儿给他打包回来好了。”

“啧啧,难怪他会这么优秀啊。”

谢家松赞叹连连,随即又颇为惋惜地说道,“可惜啊可惜!”

孙福民一脸迷惑,问道:“可惜?你可惜什么?”

“可惜我遇见他太晚了啊。”

谢家松唉声叹气,一脸遗憾,说道,“我要是早遇见了他,他早就是我的徒弟了!”

孙福民:“!!!”

靠!这老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竟然也想抢我的徒弟?!

江易鸿倒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瞥了一眼孙福民,心里暗想:“这老孙是走了狗屎运,要不然就凭他这智商,也能做向南的老师?”

谢家松是古陶瓷修复师,他要抢也是抢我的学生好不好?你一个古书画修复师,急个屁啊!

不过,老谢也就是过过嘴瘾,向南古陶瓷修复老师这位置我占了,他哪来的机会?

对于这三个老头为了向南“争风吃醋”,其他人假装没看到,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往外面走去。

至于向南,则是被大家扔在修复室里,继续和画芯上的虫洞作“斗争”。

一群人吃完午饭,几个古陶瓷修复专家没继续往下看,回宾馆午休去了,剩下的几个人则是径直回到了向南工作室二楼的古书画修复室里。

刚一进门,他们又大吃了一惊。

一顿饭的工夫,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来小时,向南竟然已经将画芯上面密密麻麻的虫洞,修复了一多半!

这手速,咋练的?

“别大惊小怪的,向南修复文物一向速度很快。”

孙福民见那些之前没见过向南上手修复文物的老专家和家们一脸震惊的模样,心里颇为得意,他装作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轻轻摆了摆手,说道,

“以后向南让你们吃惊的地方多着呢,淡定一点,淡定一点!”

“老孙啊,我发现了一件事。”

孙福民这副嘚瑟的模样,连好好先生一样的齐文超都看不下去了,他笑眯眯地说道,

“你这辈子总算是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将向南发掘了出来。”

“哈哈,是吗?”

孙福民一点也不以为意,他开心地连连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齐文超顿时败退。

一群人在一边低声闲聊着,一边还不忘看着向南修补画芯。

实际上,就连孙福民自己都觉得好奇,向南的修补画芯的动作一板一眼,有条不紊,看上去并不觉得有多快,可你一愣神的工夫,他就已经修复好三四个虫洞了。

其他人也许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但孙福民、齐文超这些人毕竟是古书画修复老专家,在这一行浸淫了数十年,只是多看了一会儿,就琢磨出门道来了。

可越是琢磨出门道,他们就越是吃惊。

向南在修补画芯时,所用的技法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上他在操作时,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而且每一道小工序上的起承转合,顺畅无比,可以说整个过程没有浪费一分一秒。

一分一秒说起来很短暂,眨眨眼就过去了,可无数个一分一秒累计起来,就为向南节省了很多时间。

时间节省了,相对应的,也就是向南的速度快了。

几个老专家对视了一眼,都看懂了各自眼神中的震惊。

向南的操作流程看起来简单无比,但实际上,这需要文物修复师耗费无数的时间和经验积累,才能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操作规范。

然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操作习惯,这也就意味着,向南的这种方式,并没有办法推广开来。

“可惜了啊!”

几个老专家不约而同地在心里一阵叹息,这种方式要是能推广到文物修复界,整个华夏文物修复的水平起码能上一个台阶。

可惜的是,这种方式只能靠自己摸索。

且不说其他的修复师有没有这个天赋,能够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文物修复操作规范,就算有,他们也不见得能像向南一样,肯沉下心去,花上两三年的时间,整个人都钻到文物修复中去。

孙福民和刘其正几位老专家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随即又将目光转向了向南。

还好有向南这小子,既有天赋,也肯用心,实在是天生的文物修复师,不枉他们这些年来不遗余力的支持和维护。

文物修复界里有了他,这潭死水也该活泛活泛了。

此刻,他们目光灼灼地看着不远处正俯身在大红长案前,神情专注地修补着画芯的向南,眼神之中尽是不加掩饰的欣赏和喜爱。

向南却是没有那么多杂念,此刻,他正小心翼翼地修复着摊在长案之上的这幅《江亭山色图》上的虫洞。

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小说在线阅读_第3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国修文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第3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