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很快,沈德潜就写下了《消夏十咏·其二·蝉》:

“何处咽笙簧,千林曳响长。怀秋予有意,入夏尔偏忙。

暂息缘朝雨,群兴噪夕阳。中郎精博物,琴韵识螳螂。”

这首“和”诗,不仅在诗意上,而且在题材乃至风格上,均与“唱”诗保持了一致,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没过多久,沈德潜便完成了《消夏十咏》唱和诗。

除了其二以蝉为题外,之后的八首和诗则分别以扇、蛙、萤、冰、月、雨、瓜和蛩为题。

写完之后,沈德潜又得意一笑,就像一只偷到了鸡的老狐狸一般。

沈德潜的诗作很快便呈送到了乾隆皇帝的案上。

乾隆皇帝细细地品过之后,满意之情溢于言表,他轻拍着桌子笑道:“德潜,真乃江南老名士也!”

沈德潜呈上诗作之后,等了几日,没听到宫里有什么消息传来,心下不免有些惴惴。

“皇上莫非不喜?”

不过,翰林编修的工作颇为繁琐,一忙碌起来,沈德潜便没时间胡思乱想了。

又隔了几日,沈德潜又接到了乾隆皇帝的和诗任务。

“看来皇上不是不喜,而是国事繁忙,一时无心作诗罢了。”

沈德潜身在翰林院,接触机密文件的机会比以往多了不少,当然也知道如今国事甚多。

乾隆七年(1742)入夏以来,南方多雨,山水暴发,黄淮交涨,湖水漫溢,河道决口,致使江苏、安徽等多省田园庐舍被淹,夏麦、秋禾无收,人畜死亡难计。

淮北盐场、荡地、盐池尽被水淹,灶户停扫。扬州一带中产之家至极贫之户,俱都流离四散惨苦万状。江苏、安徽两省灾民有数百万之多。

乾隆皇帝闻报,焦急万状,正想尽办法赈灾救民,哪有什么心思作诗取乐。

如今他又让沈德潜和诗,想必是受灾之地燃眉已解。

“既然皇上忧心,那便要作一首好诗,好为皇上稍解烦忧。”

沈德潜如此想着,便看了看“唱”诗——《问柳絮》:

“惯能迷客眼,偏解污花心。借日糊天暗,因风卷屋深。

镜浑圆水面,雪聚小墙阴。触处成憎厌,何如在故林。”

“皇上果然是愁绪难消啊!”

沈德潜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了“和”诗——《柳絮答》:

“故枝多眷恋,薄质岂无心。奈可稊全脱,而当春复深。

沾泥成梦幻,认雪是陶阴。识得原无住,何殊坚固林。”

沈德潜原以为这首《柳絮答》,应该能让乾隆皇帝心意稍解,不料第二日一早,乾隆皇帝又送来了一首“唱”诗!

“皇上这是要考验我?”

沈德潜哭笑不得,只能继续写“和”诗。

殊不知,此刻的乾隆皇帝早已对沈德潜的和诗能力大为赞赏,并认为让沈德潜屈居翰林院,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而实际上,乾隆皇帝心里面已经打定了主意,准备将沈德潜调到身边,做他写诗的众多“枪手”之一了!

乾隆八年,沈德潜升为左中允,不久又升任侍读、左庶子,之后又升任从四品的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

日讲起居注官是干嘛的?

跟在皇帝身边记录皇帝言行录的呀!

这下子,给皇帝做“枪手”就更方便了。

短短不到一年工夫,沈德潜就从一个“副处级”干部变成一个“副市级”干部!

其升迁速度之快,简直就像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就停不下来!

沈德潜升任从四品的侍讲学士之后,除了隔三差五地给翰林院庶吉士们讲学一场之外,便是偶尔为乾隆皇帝和和诗,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

有了空余时间,沈德潜便开始思考一件事。

他早年曾师从叶燮学诗,作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

在诗学一道上,沈德潜很有造诣,为康乾以来拟古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

但想要将“诗教”这种诗词创作的思想传扬出去,光靠一首首的诗作是不行,必须著书立说,形成完整、系统的诗学理论。

如今,他官居从四品,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功成名就了。

作为一位文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诗人,他已经有了著书立说的资格。

沈德潜思来想去,最终决定从探寻诗歌之源的方式入手,通过选诗、注诗和评诗阐扬“诗教”,倡导“风雅”。

他开始选编《古诗源》。

至于为什么要选编《古诗源》,沈德潜自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则唐诗者,宋、元之上流,而古诗又唐人之发源也。”

意思是,诗歌到了唐代时,已经达到了极为昌盛的地步,因此唐代并不是诗歌的源头。

宋代、元代的诗歌都不如唐诗,而唐朝以前的诗歌,才算得上是唐诗的发源。

因此,沈德潜需要翻阅大量唐代以前的古诗集,也幸好翰林院后院的藏书库中有历朝历代大量的藏书,这也为他提供了选编《古诗源》的基础。

就在沈德潜埋首故纸堆里,潜心选编《古诗源》之时,乾隆皇帝又要下江南了。

下江南,也算得上是乾隆皇帝的爱好之一吧,只比写诗差了那么一点点。

作为宠臣,沈德潜当然是乾隆皇帝钦点的随行人员之一。

乾隆下江南,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桥段了,在电视剧里,他经常带上三两个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实际上,乾隆是最好面子,也最讲究排场的皇帝,他下江南必然带着整套的出行仪仗,随行人员多达两千多人。

像那种电视剧里,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还被贪官污吏关进大牢里的情节,纯属扯淡。

浩浩荡荡一行人,从紫禁城南下,来到杭州府时,已经是冬天了。

这一日,乾隆皇帝兴致颇高,带着一帮大臣游西湖。

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时,乾隆皇帝忽然诗兴大发,顿时张口就来:

“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

众大臣站在乾隆皇帝的两侧,正准备等他念完诗后,大声叫好呢,结果乾隆皇帝卡壳了!

乾隆皇帝正尴尬着,心想:完犊子,这下子要在臣子们面前丢人了!

众大臣也一齐发愣:皇上怎么了?最后一句念下去呀,我们正等着拍龙屁呢。

就在这时,有一个老者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赞道:“皇上高才壮采,所作之诗,寓意无穷,回环流转,畅然不息。令老臣茅塞顿开,诗意顿生。请皇上恩准老臣狗尾续貂——飞入梅花都不见。”

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小说在线阅读_第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国修文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第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