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从来没有见过应龙,今日见到应龙真身后,都非常的震撼。应龙张开双翅后便一飞冲天,进入到云层之内悠忽不见了。人们还在错愕之时,又一声龙吟从云层之中传来,随着龙吟之声,有九道青色的光华,那青色的光华之中含着巍巍不可侵犯的威严,隐约中像是九个大鼎的物件,随着应龙那巨大的龙身从天而降,缓缓地落到了龙谷内部,稍后便风停雨歇,和平常一样了。
自从上次龙城竣工之时,听到一声龙啸之外。在人们的记忆里,应龙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龙谷,不知为何今日奋起神威带来了九道青色的大鼎的一样的物件。人们只是好奇,却也无处探询。
这样又过了五年,一日龙谷内突然霞光万道,瑞彩千条,一股祥和的龙气犹如海浪一样席卷整个洪蒙界,每人都沐浴在这股祥和的龙气里面,人们都在诧异这,享受着这片祥和之气。只有二位族长和二位祭祀 却是哭拜于地。众人不解,二位祭祀才说这种异象乃是应龙归天的之兆啊!消息火速传到了秦墨城,相里勤和萧冲急急忙忙赶到龙城确认这个消息。稍后便是那个一身素装的面色淡金老成持重的年轻人出现在龙城的议事大厅,一脸的哀痛,一躬到地后坚定地说:“恩师应龙已经归天,龙体沉入龙谷地脉了。为了防范魔族入侵,恩师法旨示下由我守在龙谷内主持先天无极法阵,虎师弟 镇守龙谷入口,凤师妹守在龙城,龟师弟镇守辰沧河。如各位有疑问,请表明。”众人皆赞同。然后龙城和秦墨城同时加紧了防备,以防魔族趁机入侵。但是令人惊讶的是魔族也是一片寂静。
原来魔族内部也是内乱纷纷,这个在后面会提到。
按照既定的安排,虎长老镇守龙谷入口,凤长老坐镇龙城,龟长老镇守辰沧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秦墨城的萧冲和墨家相里勤由于建立了完整法制体系和墨家的体系,所以传承的很顺利,秦墨城的人口增加的很快,而龙城主要是由后卿和雨师二部落组成,也是沿袭着秦墨城的秦法,加上凤长老坐镇,也是一片祥和,人们安居乐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逃避战乱的人在机缘巧合之下的进入了洪蒙界,一部分从函谷关外的应龙开辟的隧道进入的,另一部分是从海上乘船而来。随着人们聚齐的越来越多,在龙城和秦墨城的领导和主持下,相继在辰沧河的沿岸建造了其他五座城池。
如下
周城,在秦墨城的西面,与秦墨相邻。距离秦墨城有只有五十里路。主要聚拢的是战国各国战乱的年代从海上逃难来的各国民众,他们带来的消息是秦国统一了六国,可是只有十五年的时间便被推翻了。紧接着便楚汉相争的年代,大争之世,民生之艰,难以想象。在秦墨城和龙城的帮助下,建立了周城沿袭着秦墨的律法。
汉城。在龙城东面。距离龙城有 三百里路。主要是两汉时期的逃难者组成,人们陆续不断的进入到洪蒙界。他们带来更新的消息比如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华夏,汉武帝大败匈奴,扩地千里。包括后来的王莽篡汉,光武中兴,以及后来的三国乱世…。还有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比如造纸术和更系统的儒家理论。那个时候在洪蒙界还是以萧冲为首的法家 和相里勤为首的墨家为主导显学。而在西汉之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在春秋战国形成百家争鸣的各家文化的打击更甚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唐城。在汉城的东面,紧挨着汉城。距离汉城 一百里路。主要是由魏晋和隋唐时代的人组成。按照唐朝的风格和设计建造的,由于洪蒙界的物质资源有限,只是部分体现了 大唐风华,是洪蒙界的文化中心,文化更为包容和开放。人们是通过函谷关外隧道而来。
宋城。宋城的地理位置很是特殊,其他的城池都距离辰沧河不远,只有宋城离辰沧河足有二百里路,属于内陆,距离北边的蛮荒部落 白狄和凉夷不是很远。和汉城和唐城组成了一个三角形,同时又和龙城和汉城组成一个三角形。距离唐城有一百里路。距离汉城也是一百里路,距离龙城也是三百里左右。主要由两宋时期的人组成包括一部分辽国和西夏的人。宋城的人精于生意,是洪蒙界的经济中心。通过海上通道的蓬莱岛经无量海而来。
明城。坐落在离无量海不远的平原。距离唐城有 四百里的路程。主要由元末明初和明末的军队组成,包括一部分元人和胡人。主体是明末的逃难的王族,人数众多有组织的明朝军队,通过东海的蓬莱岛而来。人数有两千人。一百二十艘战船。是除了龙城和秦墨城之外最强大的城邦。是除龙城和秦墨城之外战力最强的城邦,也是阻挡魔族和其他蛮夷部族 第一道防线。
另外在洪蒙界还有其他的蛮夷部族包括明城北部的凉夷部落。和在龙城北面防风氏,防风氏和秦墨和龙城的关系十分的好。
在魔族沉寂的几百年的时间里,洪蒙界建立了七座城池,人们安居乐业,就是这样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人们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各个城池之间互通有无,相安无事,各个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各个城主都由龙城和秦墨城委任。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龙城和秦墨城的领导下,各个城池也顺应时代的发展,采取了积极的策略。
比如积极开垦农田,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让耕者有其田。统一修建房屋,让建者有其屋。
在各个城池统一兴建书院和私塾,让七城的每个孩子都能读书。并在秦墨的墨家总院建造了大型的学城,每月都组织论战。学子们可以各抒己见。由于各个城池的时代背景不一样,所以这样的论战有助于大家互相学习和沟通。
由于时刻面对魔族的威胁,所以便让七城每个适龄的年轻人都接受军事训练,严格按照大秦锐士的选拔标准。大秦锐士的标准是按照战国年间吴起在魏国进行军事改革而建立的魏武卒的标准而设置的,具体的标准是 成年男子带着头盔,身披软甲,肩扛一杆长矛,腰间一把阔身短剑,背背一张强弓,三十支羽箭,携带三天的干粮,疾行一百里,尚且能战作为标准。由于有了这样的士兵严苛选拔标准,才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这些适龄的年轻人在秦墨城接受了统一的训练和选拔后,便可以进入墨家总院接受进一步剑术武功和其他军事的训练。没有被选中的可以选择在学城继续读书深造。后卿和雨师二部的族长和长老们每十年会在适龄的孩子们之中挑选其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作为七城军队之中的百夫长或者其他军官。如有特别突出者会被后卿和雨师二部的族长或者长老收为弟子。
这样七城在政治,文化和军事方面统一领导和指挥,如臂使指,效率十分高,而且成效显著。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一直到现在。六城的城主一直变化,而麟,虎,凤,龟 四位长老则是应龙的弟子,本属先天灵兽,寿数悠长,所以一直坚挺,是洪蒙界的精神核心,是对抗魔族绝对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