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了此因,威格拉玛跋达拿登时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整日价躲在麻喏巴歇的王宫里望着婆罗摩火山口冒出的青烟坐立不定,寝食难安。
“湿婆大神啊,郑和这个瘟神又要降临了,该当如何措置呀?”威格拉玛跋达拿一边轻声叨念着,一边将一只硕大的蚊子狠狠拍死在手臂上。
盯着胳膊上的一摊污血,威格拉玛跋达拿的眼睛不觉跳了几跳,脑海中油然浮现出几具残缺不全的猴尸、海面上四处弥漫的硝烟以及陈祖义匪帮覆灭后随波流淌到爪哇海域的浓重血水,于是又连带着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陈祖义的覆灭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是以打是不敢打的,可是又不能束手就擒,威格拉玛跋达拿万般无奈,只好畏罪躲在王宫里得过且过,整日愁得抓耳挠腮上蹿下跳。
斥候不断报来郑和行踪,待他得知大明船队已然靠泊赌斑塞勐埯河口时禁不住连声哀嚎:“湿婆大神救我呀!”
可是,他等来的不是湿婆大神的救赎,而是五百名大明官兵“护送”回来的此前曾经跟随郑和船队前往大明京师朝贡的使臣,以及召他前往塞勐埯河口拜见天使的口令。
回宫后的使臣绘声绘色地向他讲述了陈祖义被活活剐成碎片的整个过程,只唬得威格拉玛跋达拿心惊肉跳肝胆打颤,耳边仿佛回响起陈祖义受刑时吐出的非人惨叫,冷汗不一刻就把全身衣衫浸得水洗一般。
威格拉玛跋达拿情知此劫躲是躲不过去了,于是只好咬紧牙关,强自打叠起精神,从收编过来的花面国降卒中点出两千人马带在身边,随着五百个披坚执锐的大明甲士磨磨蹭蹭地来到赌斑。
大队人马尚未来到塞勐埯河口,威格拉玛跋达拿忽然发现竟有几千名大明力士正在挥汗如雨地刨土挖坑,将一截截就地砍伐下来的木桩插进地里,这些木桩绵绵延延兜兜转转居然延伸到目力所及之处,禁不住大为讶异,于是向导引在前的明军官佐问道:“咦?此乃何为?”
明军官佐目不斜视,摇头答道:“咱家不知。西王麾下不妨稍待,左右见到郑大人后问过便知。”
就在此时,塞勐埯河口方向突然鼓乐高响烟尘大起,紧接着一杆杆五彩纛旗渐次出现在眼前。威格拉玛跋达拿情知这是郑和正在出营迎他,于是赶紧从大象背上滚落下来,急三火四地整了整朱棣颁赐给他的大明衣冠,忙不迭地撩起袍服徒步迎了上去。
纛旗近到眼前,果然是郑和、王景弘率着一干高级将领骑在马上招摇而来。见到威格拉玛跋达拿后,郑和、王景弘翻身下马,笑容可掬地冲着他走了过来。
威格拉玛跋达拿立刻对着二人恭行跪拜大礼,嘴里不住叫嚷着:“小王威格拉玛跋达拿参见钦差大人,恭祝吾皇万岁万福金安。”
郑、王二人微笑着受礼已毕,然后郑和才亲热地拉起威格拉玛跋达拿殷殷说道:“与西王麾下一别经年,本使甚是想念啊,不知西王麾下别来无恙否?”
听完通事传译,威格拉玛跋达拿马上点头哈腰地连声回道:“呀呀,不敢劳动钦差大人挂念,小王还算康健。小王亦是牵挂二位大人,时时盼着与二位大人再次见面呀!感谢湿婆大神,终于圆了小王心愿。”
郑和朗声大笑,摇着威格拉玛跋达拿的手臂说道:“哦?人说‘心有灵犀’,西王麾下与本使想到了一起,果然乃是一家人呀!”
威格拉玛跋达拿献媚回道:“吾皇万岁领有四海,小王既然已受万岁赐封,当然与二位上使同属一家呀!”
王景弘打趣道:“既是一家人,就休说客套话,我等还是赶紧回到船上摆案宣旨吧!”
“贵通此言甚是,有请西王麾下登船领旨。”郑和一边说一边向身边一名甲士摆了摆手,那名甲士赶紧牵过一匹枣红马,并服侍着威格拉玛跋达拿骑到马背之上。
威格拉玛跋达拿骑到马上刚要起步,忽然想起适才见到的大明力士劳作场景,于是向郑和拱手问道:“郑大人,小王见到左近竟有数千力士似在圈地,敢问大人却是何故?”
郑和听到威格拉玛跋达拿问话,眼锋先是倏地和王景弘碰了一碰,与其会意之后方才漫不经心的扫了周遭几眼,用轻描淡写的口气回道:“哦?西王麾下可是询问彼等?无他,不过是奉了本使之命在此开垦建寨罢了。”
“开垦建寨?”威格拉玛跋达拿突地瞪起双眼,大惑不已地又向四周瞄了几眼,冲着郑和再次问道:“郑大人建寨作甚?”
郑和不以为然地看了威格拉玛跋达拿一眼,嘴里说道:“本使原本想着回到船上之后再向西王麾下布达圣意。不过,既然西王麾下动问,那就先说与西王麾下知道便是。本使前番回朝之后,万岁有感于西洋诸邦心向大明之诚意,敕命本使常年巡牧西洋。本使思忖,既要常年巡牧,就得立下长久之策,须在西洋各地建营筑寨,以便船队歇脚并接济粮草。西王麾下虔心侍上,堪为诸番楷模,是以本使起意将第一个寨子就建在赌斑,以彰西王麾下忠贞之情,不知西王麾下嘉纳本使美意否?”
什么?
威格拉玛跋达拿只觉得仿佛平地间突然响起一声惊雷,直震得他魂飞魄散呆若木鸡。他猛地勒住马缰,眼不错珠地傻傻望着郑和、王景弘二人,嘴里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常年巡牧西洋?建营筑寨?”
郑和似乎根本没有理会威格拉玛跋达拿的震骇,而是不动声色地爽朗回道:“不错,巡牧西洋,建营筑寨。从今以后,本使便可与西王麾下时常相见了,本使心下甚喜,不知西王麾下意下如何呀?”
威格拉玛跋达拿乜呆呆地瞪着郑和,脸色已然涨成了猪肝,嘴角抽了几抽嘶声问道:“爪哇乃是本王封治,郑大人缘何在此建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