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一口气把酒喝下去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何况我们还是人鬼殊途,幸有兄弟的美酒相伴,为兄虽然也能称其为鬼仙,但终究是鬼,不能长时间借人的身体,为兄走也。漫漫人生路,人鬼不同途,后会无期。”
说完一个火球在张神婆体内飞出来,张神婆一下子瘫软到地上,这时那个火球围着我们转了三圈,红红的到我跟前时没有一点热气,那个火球转了三圈之后,一下子到了地下,这时张神婆起来了,一边打身上的土,一边说:“怪事,我今天没有喝多少胡dou,怎么就一肚子水?”
麻子大爷说:“嫂子那真是海量,喝了二斤酒居然不醉。”
张神婆一脸疑惑的说:“真的喝那么多?”
麻子大爷说:“是呀,只不过酒的精气早被老前辈吸走了。”
今天只能这一更了,晓东因为这三个小孩接连发热,心身交瘁,今天就这一更,晓东今天彻底的累了,晓东给支持晓东的朋友道个歉,献上四豆饮一方,我的小孩用了很管用,药方简单效果好,黄豆三十粒黑豆三十粒绿豆三十粒先熬一小时,然后加豆豉三十粒再熬1小时,如果咳嗽可以加白菜心熬20分钟,加冰糖代茶频饮,这个方对不明原因的小儿发热,手足口病发热,病毒性咽峡炎发热,都有效果,可以在不间断西药治疗的情况下辅助治疗,药食同源,这几年验证效果非常好。
那天回家以后,我的腿一夜之间就奇迹般的好了,以后对鬼旋风一类的尽量避而远之。话接着说回来,张财主的爹出殡这一天变了天,到了棺地发现那里,就看见八股小旋风在那里呼呼的转着,隐隐约约的听见有鬼哭之声。
这时老管家过来说:“东家我看今天老爷的阴宅邪乎,你看看咱是不是给老爷重新找一个阴宅、”
张财主这时也看见了这诡异的情景,心里虽然害怕,但实在舍不得这个宝地,就眼睛一竖,把自己憋了半天憋出的眼泪擦掉说:“不行,今天就葬在这里,抬出来的棺材岂有抬回去的道理。”
大家正说着话,就见张财主的老婆嘿嘿冷笑,一边笑一边脱孝衣,张财主等着母猪眼看着自己的老婆,嘴里骂道:“你个臭婆子,这是干什么?你赶快把孝衣穿上,别在这里丢人。”
()
张财主的老婆说:“滚开,你这个长得和猪一样的下人,少在我面前晃悠。”
张财主一下子愣住了,自己也是个土财主,平时老婆对自己服服帖帖的,不知道今天怎么了。扬起巴掌说:“我打你个臭娘们?”
张财主高高扬起的手,没有敢落下来,因为张财主看着自己老婆的眼睛胆寒了,张财主老婆眼里是让人胆寒的冷光,深邃而冷傲,好像有一种令人不可侵犯的威势,张财主一下子打了一个寒战,这个眼神可不是自己老婆的眼神,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想着的时候,只见张财主的老婆忽然起身三步两步的一下子窜到棺材上,稳稳的坐在棺头上,冷傲的看着这群送葬的人,由于忽然上去一个人,这个人好像有千斤之重,众人就一个趔趄,差点把棺材放在地上,这时可吓坏了张财主了,张财主大声道:“大家赶紧帮忙把棺材扶住,快点用木棍撑起来,不要让棺材落在地上。”
其实我们这里死了人有很多风俗,不让棺材落地就是风俗的一种,下面我想把我们这里死人的风俗说一遍,上灵床:病危时须将自家房屋拾掇干净,搭一草铺,备好寿衣,亲属守候跟前,详细观察试脉,发现眼发直,“抬头文……”展开或脉博异常,随即抬上灵床,头南脚北,净面洗脚,穿上袜子、靴子,一般男上身穿长袍,外穿敞衣子,女下身穿裙子,上身穿大襟衣服,外套敞衣子。
元气:停止呼吸后,手握铜钱或洋钱,两手腕各挂一串打狗饼,这是为了让挡路的恶狗让路,好让老人安心的去西方极乐世界,身下放几枚铜钱,嘴里也要含着铜钱,“含口钱……”,又称“含口……”还有“饭含……”,指的是给死者口中含物的习俗。中国古籍中“含口……”记载,《礼记杂记下》:“凿巾以饭。”《后汉书礼仪志》也说:“登遐,饭含珠玉如礼……”,取意也在于让死者顺利地渡过冥河。古人认为,冥河上有船,也就必有专门负责摆渡的舟子。亡灵渡河,当然也应该象人间一样,付钱给舟子,否则很可能受到舟子的责难,甚至无法渡河,又回来找子孙的麻烦。亡灵口含的钱就是付给冥河舟子的船费。
“灵床……”前放一小木凳,上放一盏油灯,灯前放香炉长明灯也是灯族的一员,但很少用。与煤油灯不同的是,长明灯是燃放清油的。长明灯的使用是一个老传统,老人老了,从点燃倒头火纸后,他的柳木床前就点燃一盏灯,这盏灯就是长明灯。那灯发出惨淡浑浊的红光——飘飘忽忽的照在躺在柳木床上的亡者身上,反射出诡秘的幽蓝光辉!随之,有一股浓郁的植物油香,使得整个灵棚里弥漫着特殊的气息。
期间不让让灯灭了,要一直添油,这需要死者的子孙去完成,这个也是有说法的,我们以前说过,怕那些魑魅魍魉前来害家里人。直到第三天入完殓起殡时,由亡者的直系亲属把灯打碎,灯光灭了,一个土生土长的人便彻底地离开了村庄。这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油尽灯枯,一个是破碎了就不能再圆,让死者放弃回来的念想,安心到阴间过日子。
灯旁放一碗倒头饭。灯前放一泥瓦盆,这个瓦盆一般由死者的孙辈跪在那里不停的烧纸,因为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到死人家帮忙,一般带两刀黄纸,期间绝大部分黄纸都在死者的棺材前烧了,送殡前烧纸用。大门外放一瓦罐,称“汤罐……”,男左女右扣在门旁。
封门:人元气后,帮忙的把丧主家大门、屋门贴上黄、白纸,叫“封门……”这个也是有讲究的,贴上这张纸之后,三年以内不能贴红纸,据说死者头三年,不已阴间为家,还会在年三十回来过年,因为对联和门神让死者回不了家,所以死了人的本宗都不贴对联,所以到了过年,只要一看见没有贴对联的人家,这家的直系本宗肯定死了人,还有就是大年初一不开门的人家,这样的人家一般不去拜年,因为大年三十或大年初一死了了,是秘不发丧的,我们这里骂人就有一句让这个人“死在大年初一……”
披头:不泼倒头汤前,虽悲痛,但不能大声哭,请理发师给亡人之子剃头,女执事用麻把白布扎在儿子头上,儿媳闺女把头发放开,编上麻批,扎成辫状,边哭边披,从长到幼,依次进行。这个就是披麻戴孝这个词的由来,在我国实行火葬以前,许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后,安葬的时候总要最亲的人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只麻袋弄成披风样式,从头顶披戴到腰间,后来由于很多人买不起黑布,就弄一块黑布缝在肩膀上,这也是孝布,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老人离世之后这块孝布带着儿孙对老人的最后的念想。
放腰绳:用苘批放成一头粗一头细的“腰绳……”,大头握一疙瘩,小头放二股细绳,以便系在腰上。一老过世,儿女子孙束单腰绳,二老过世,束双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