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出洞,鸦争窝,不出三刻暴雨滂沱。讲的是下大雨之前的征兆,原先我们在山上看到成群结队的蛇从山上往下游那是因为蛇平时都居住在洞里,洞都较深一下大雨,雨水冲垮黄土洞就会被淹没。所以在下暴雨之前,蛇都会从洞里爬出来,就好比下雨蚯蚓出土一样,因为雨水会淹死土中的生物。一到雨天穴居的动物都会跑出来。而乌鸦之所以争巢也是因为大雨将至。有一句俗话叫做天落黄豆打死人。这大雨打在乌鸦身上就好比豆子打在人身上。总之三个字,撑不住。倘若没有巢来躲避,很容易死去。
原来是这样,我懂了。田华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师傅,这外面的雨这么大,我们怎么上路?
哎,等着吧,实在不行大不了咱们就在这住上一段时间。今上午赶了一个上午的路我有点累了,我先睡会。左麻子独自躺在床上没多久田华就听到鼾声。自己也逐渐睡倒在师傅身旁
师徒二人一觉醒来已经是晚上,天上的暴雨已经停了只是依旧还有小雨淅淅沥沥的落个没停。在老妇人家中吃过晚饭,左麻子无事,叼上一根烟杆子就跟老妇聊了起来。
大姐,今饷午累的慌,都忘了向你问事了。敢问你这是个啥地方?
原来你问的是这个啊,我还以为你有啥事呢。原本一脸紧张的老妇顿时松了脸面开口回答。
我们这是秀山的边缘,叫唐家村。村里基本都是唐姓。我原本是附近赵家村的人嫁到这唐家村已经几十年啦,我这老伴是个老实人,话虽少手却勤快。老妇说到这里还推了自己老伴一下。
那你们家的娃娃呢?难道你们没孩子吗?田华好奇的询问。
不是跟你们说过嘛,我家有个儿子,是膝下的独子,可惜儿子大了不听话,非得去参加抗日,都走了好几年了。我也托村里的人问了好几回却依旧没有半点消息。也不知道如今是生是死,哎。老妇说到这里忍不住的伤心落泪,干皱粗糙的手不停的擦拭眼角的泪珠。
你哭个啥子呦,哭,刚走的那两年你就是这样,再哭下去非得把个眼睛给哭瞎了。这儿子在外面指不定当了将军呢,你就别咸吃萝卜淡操心。坐在一旁的老头见自家老伴又开始哭哭啼啼不由的心中积郁开口呵斥。场面顿时尴尬了下来,四人各自散开回了房间。
左麻子跟田华两师徒因为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心中也不甚开心。又早早的睡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听到了敲门响的响起。
赵大婶,开门,开门。听到声音,左麻子师徒二人也迅速的爬下了床整理好了衣服走到堂屋。此时的老妇已经打开了门,原来敲门的是个中年汉子四十来岁,双手各提着一只大王八。用藤蔓串着。婶子,你看我给你送王八来了。你杀了弄汤喝,大补。哎呦。唐兆你今天怎么给婶婶送这东西来了,这东西补着呢,你自己抓的不容易把。你还是留着自己吃我跟你叔用不着。老妇不断推辞,不让来人进屋。
没事,没事。这不是我抓的,是我在后山上的鳖池外面捡的。一点都不费力。你还是让我进屋喝口茶再说吧。来的唐兆直接就闯了进来。
哎,婶子,这两位是?
唐兆进屋就看到了左麻子师徒二人,
昨日不是下了大雨嘛,这两位先生刚好路过就到我家避雨了。你叔还在里屋休息呢,他上了年纪身子不太好没以前健朗。你先坐着吧,我去叫他,都是自家人,茶碗自己拿。老妇说完就进了住房,左麻子师徒也围着桌子坐下。唐兆从厨房拿出了碗,顺带给师徒二人一人倒了一大碗。
这个时候老妇跟老伴一起从住房里面走了出来。哎,叔,你出来啦。你看看我给你带的东西,鳖池里的大王八呢。唐兆提起地上的两只大鳖晃了晃。
你小子越来越厉害啦,都能下王八池抓王八啦?
老头看见唐兆手中提的两只大鳖脸上露出喜色。
哪能啊叔,你看这两只大王八起码得有七八斤一只重,我哪有那本事抓的住,实话跟你说吧,昨天不是下了大雨么?
今早我去山上转悠的时候看见那王八池里的王八都使劲的往岸上爬,密密麻麻的一片啊,鳖祖鳖孙都爬了出来,我随手就捡了十来只跑回来了。我在来之前都通知村里人了,估摸着现在大家都上山去王八池捡王八去了。这两只大王八我送给叔你啦,我现在再回山上去,指不定还能捡上几十斤呢。唐兆说完之后一口喝完了茶水直接就奔出了门。听完唐兆述说的左麻子师徒两个也顿时起了好奇心,跟老妇打了一声招呼,师徒两个紧随唐兆的后面就上了山,朝那王八池走去。
走了一刻多钟,师徒二人跟在唐兆身后也到了山上。唐兆此时已经发现了跟在后面的师徒两个,当即停下了身子招呼二人。两位先生这是想跟我一起去那王八池吗?
嗯,刚才你走的太急还没来的急叫你呢。只好紧紧的跟在你后面。
没事,一起走吧。这离着王八池不远了,就在那边的山凹里。唐兆一招手,三人一路就到了王八池。
说是个池,其实是一个大水潭。方圆起码得有十来丈,因为下了大雨的缘故,潭中的水都溢了出来,水上浮着绿藻一只只的鳖鱼从水潭里面往外趴着,向潭的四周分散。四周早有一些村民在地上捡着王八。
两位先生,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唐家村后的王八池,这里说是个池子但其实是个大水潭。底下深着呢,连着地下的阴河就是再干旱的天气都没有干过。这池子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王八,也就是大鳖。每年的夏天水浅时我们都会钻到水底摸一两只,不过这王八池的王八都成了精,很难抓,但这一次突然全部爬了出来,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呀。唐兆感慨的摇着头。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咱们这些平头百姓能够三餐温饱都不错了。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村长,你也来啦?
唐兆回头一看,正是自家村里的村长。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头。满头银发,却精神饱满。穿一身素服背后还留着一条辫子。下巴留着一撮山羊胡子。两位先生,这是我们唐家村的村长,大清末年的举人,是我们附近十里八乡最有学问的了,村长主持村里的事务已经几十个年头啦。
唐兆,这两位是?
我姓左,是赶脚的先生,这是我徒弟。你可以叫我左先生。
哦。原来是赶脚的先生,老夫姓唐,是这唐家村的村长。你叫老朽一声唐村长就好。
见过唐村长,不知你们这里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王八从水里往外爬。我实在是看着不太明白。
哎,老朽我活了七十来年,也是第一次见过这种场景。自小就知道这王八池里的王八多。可何曾见过这么多的王八出水。你们是刚来不知道呀。就在一刻钟前,那水潭里爬上了一只三四十斤的大鳖呢,起码活了一百多年啦。都能称的上是鳖祖宗。不过我吩咐村人不要捕捉,以免出现什么意外。让他们只捡小一些的。莫惹怒了这池子里的老鳖王。
鳖王?难道原先那只百余年的大鳖还不是最大的?听唐村长这么一说田华起了兴致。
不是呢。那种在我们这鳖池里只能算是老鳖,还称不上鳖王。我们这王八池里有一只近千年的老鳖。据我们村里的猎户说,当初他在附近躲避暴雨的时候就曾见过,那老鳖可大的厉害,足足有半张八仙桌大小,四肢粗壮上面的龟裂纹又深又黑,四条爪子还死死的扣着,整个鳖身浮在水面,仰天吐气的。
有如此大的鳖?
那可果真了不得。正当田华质疑的时候周围突然响起惊恐的喊叫声,四人连忙望去只见水潭中间浮出一只巨大的老鳖比起唐村长所说的只大不小。整体呈青黑色,两只鼻孔喘息粗气,慢慢的朝岸边滑动,身上还盘绕有一条黑色的大蛇,看起来威风凛凛。犹如玄武临水!
这莫不是传说中的玄武吧?田华看到慢慢爬到岸上的老鳖王口中惊讶。
不是什么玄武,玄武乃是上古的神兽,龟蛇一体。怎么可能出现在一头王八的身上。这自古跟乌龟形似的就有好几种,比如鳖,鼋,玳瑁。这鳖多以雌性居多,雄性少,所以为了繁衍后代常与蛇,龟。鼋交合。好比马跟驴生骡一样。自古这鳖鱼就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古时仓颉造字就有一字称为鲜!
乃是鱼羊合一所得。而这古人文中的鱼就是指的甲鱼,也就是鳖。春秋战国时期又一个叫易牙的厨师,传闻他是厨师的祖师,乃是齐恒公的近臣,他就曾经发明了一道美味佳肴,叫做鱼腹藏羊,这鱼指的就是鳖。取大鳖一只,不能太小,太小肉腥,也不能太老,太老难炖,将鳖切开,扯出内脏,塞入腌制好的羊肉置于锅上猛蒸,熟透之后味道鲜美,不腥不膻,鳖的裙边入口既化。胶粘肉嫩。我早年间曾在知县府上吃过,那滋味妙不可言呀,妙不可言。啧啧!一旁的唐村长啧着嘴巴讨论着鳖,而原本在水潭中央的老鳖王逐渐爬上了岸……四周的村民出于恐惧,正不断的朝着左麻子四人靠拢。而那头老鳖王最终也爬了上来。身上的那条大蛇顿时滑了下去,嘶嘶的向面前的众人吐着舌头。老鳖王则缩着头跟四肢静静不动,似乎对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