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成都有海眼的传说,而且有海眼是如何形成的传说。这个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成都所在的区域是一片汪洋,人称西海。在这西海周边生活的人们,因为海洋的阻隔,生活极其不便,于是居民就哀求上天,给他们一片较好的陆地。到得后来,有一位神仙大发慈悲,便将香炉中的炉灰洒下,顿时将整个西海填平成了一块陆地。但是由于香灰不够,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填到,就成了海眼,那海水从海眼中源源不断地涌出,眼见就要将成都重新淹没。成都人便从四处找来了一些巨石、佛像填在海眼之上,但还有一处地方无法填上,于是大家只好去求神仙帮忙。那位神仙就指派一只乌龟去填塞那个海眼,但是乌龟却并不愿意,神仙只好对它说:‘你只要将海眼堵上一个晚上,到打四更的时候,便可以离开。’乌龟一听如此,便去填塞了海眼。而神仙转头就吩咐成都人从那以后打更时,不打四更。这样一来,那乌龟永远听不到四更响,只好一直塞着海眼,至今都在还成都东门大桥那桥下呆着呢。
说到这只龟,我就要再摆一摆成都与龟相关的故事。首先是龟化城的故事。成都的别名中,龟化城是最早出现的一个。话说,战国时期,秦国顺着金牛道攻入蜀国,灭掉了古代开明王朝的最后一代君主,将蜀地纳入了秦国的版图。当时,秦国正打算东出函谷关消灭齐楚韩魏赵燕,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蜀国自然成为秦国统一中原的粮食供给基地,更被秦国视为从水路东出灭六国的战略要地。因此,秦国对蜀地的安定极为重视。但是蜀人的反抗让秦人决定派重兵驻守蜀地,且在蜀地修建成都城、临邛城等城市,并迁关中富户十万户入蜀。当时的成都作为古蜀国的首都已经数百年历史,城市已经很繁荣了,但是负责建造成都城的秦国官员张仪,对按照蜀地标准建设的成都城并不满意,所以他打算在成都修建一座北方的城市。但是筑城工作开始之后,他纠结了,相当的纠结。因为他纵横天下,见过建成不久,就整幢躺下的楼倒倒,开通两天就垮掉的高速公路,还未通车就因质量而拆掉的大桥等等豆腐渣工程,但是他亲自指挥修建的成都城,连豆腐渣都算不上,只能算是豆腐脑,因为这成都的城墙,每筑到一半,就垮了。虽然史书上没有相应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张仪一定严查了筑城之事,内中任何一个贪污了一个半个铜子的人都被拖出去砍了头,也不知杀了多少人,反复修了多少次,那成都城依然是每次刚刚才筑起一部分,城墙就垮了。反复这样,张仪最后也无可奈何。正在此时,一只巨大的乌龟从河中爬了出来,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这龟有多大,但我想那龟至少应该有面包车大小吧。那乌龟绕着成都爬行了一圈,才回到河里头去。当时的人都很迷信,更何况碰上了城墙屡筑屡垮的事情,因此就认为这应该是一件异事,或者是神想暗示他们什么。于是张仪就去请教了巫师,巫师告诉他,要想在成都筑起城墙,必须沿着乌龟爬行的痕迹筑城方可,否则城墙永远筑不成。于是张仪就沿着爬行的痕迹开始修筑城墙,没想到这次竞争一次成功。因为这个原因,成都又被称为龟城或龟化城。而张仪修的为座成都城就是后来的少城,位置就是目前成都城西的少城片区。
说到乌龟,我不妨多说几句,龟作为一种灵物,与成都的缘份实在是不浅。从文献记载来看,成都城确乎与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史书记载,成都凡有绿毛巨龟现世,必定发生大灾祸。如康熙末年李馥荣在其所写的《滟滪囊》书中,就记载说: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将要屠四川时,成都河中突然出现一只绿毛龟,直径达五丈长!身后有数百只小龟相随,它们在水里游动的姿势显得非常烦躁不安,引得全城的人都跑来围观。有些自认为懂得占卜的人就说,成都快要发生大灾难了。三天后,这只巨龟和无数的小龟才隐没不见。同样是在这本书中,作者在记述吴三桂反叛清廷、将要率军入川时,写道:康熙十三年癸丑,成都河中又出现了一只绿毛龟,它大如车轮,见背不见首,也有数百只小龟众星捧月般围绕着它;此次巨龟现世,现样在成都市民面前展示三天,又突然消失不见。而王士祯在《陇蜀余闻》一书中也说到这只神奇的大龟,“成都号龟城,父老言东门外江岸间,有巨龟大如夏屋。不易出,出则有龟千百随之。康熙癸丑,滇藩未作逆,曾一见之。”
也许有人会奇怪,这些巨龟是从何而来,又向何处而去呢?
成都的河道虽然过去相传较为宽阔,相信水深也有一定深度,但是要在这种河道内生存这样巨大的巨龟,而在平日里不被人发现,只在自己想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不想出现的时候就躲起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合理的解释就是在锦江的河底下如东门大桥等地,的确存在海眼,而这海眼正如我在我的小说《2012到来之际成都才是最后方舟》(出版名《末世遗书》)中所说的那样,连接着的是一个位于成都地下的巨大海洋,这个海洋正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女娲氏之肠的人类文明子宫。
看到这里,有人要问,你真的相信这些神话传说吗?我会告诉你,我信。为什么不信呢,相信这些是真实的,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你的思想可以更加开阔。所以,我要劝大家:相信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吧,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想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相信一些超自然的现象吧,让我们对自然心存敬畏,加大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
倘若你实在不相信这些传说的话,那么我就从你可以接受的方面的解释成都平原为何会出现这些石头?这些石头为何会与海眼相关?
还是从石笋说起吧,关于石笋的来历,一直是众说纷。这一点,《石笋记》的记载就可以说明问题。《石笋记》中说老人们传说,石笋的名字有六个,一是石笋、二是蜀妃阙、三是沉犀石、四是鱼凫仙坛、五是西海之眼、六是五丁石门。不同的名字,说明了众人对石笋来历的不同看法。还有一种古老的传说,以为石笋是蚕丛氏所留。《蜀中广记》卷2引《图经》说:“(石笋)乃前寺之遗迹,诸葛亮掘之方验。有篆字曰:‘蚕丛氏启国誓蜀之碑’,以二石柱横埋,连接铁其中,一南一北,无所偏邪。”
目前对于石笋的来历,以墓表石为主要观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石笋、五块石等石头,的确是古蜀人镇制海眼之石。例如学者邹礼洪指出,这是古蜀王国治水活动,在蜀人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并在宗教信仰的反映。因为目前史学界的普遍看法是,在李冰治水之前,古蜀国确曾有过大规模的治水活动,即“鳖灵治水”。相传在古蜀时期,望帝杜宇的统治期间,成都平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就像倒霉天子尧帝时期的那场大洪水一样。当时整个成都平原都几乎不适合生存了,于是望帝就聘请了来自楚国的鳖灵为相,负责治水工作。鳖灵原是楚地之人,有很丰富的治水经验,他带领蜀国的人们开凿了玉垒山,打通了河道,使成都平原免于水患,人民从而在陆地上得以生活。在这里再说一个小插曲,说那鳖灵治水也如大禹一般,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终于战胜水患,获得了很高的威望,但是没想到的是在后的杜宇却乘机和鳖灵的妻子勾搭上。于是鳖灵一怒之下,登高一呼,率民而起,将杜宇赶下的帝位,自己做了蜀王,开创了古蜀的开明王朝。至于杜宇呢,因为鳖灵没有杀他,而他自己大概也不好意思继续在成都混下去了,只好带着自己的部族逃入了深山。在深山中,或许是悲叹自己的失国,或许是还对鳖灵那美貌的妻子念念不忘,最终郁郁而终,死后就化为杜鹃鸟,在春天的时候,提醒人民不忘记农时,也算是将功补过了吧。
再回到鳖灵吧,这位伟大的治水者,在经历了与洪水的艰苦斗争,最终使水患消除,为防止洪水再发,辄立“千钧”大石以镇“海眼”,在这种情况下镇“水精”的宗教信仰便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