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原本属于中国民间最有名的一对夫妻
它是古蜀人最早的太空探险收获
在西汉当时最有名的两位半仙级人物对他进行了签定
曾有人想从其上敲下一块来却莫名晕倒
挖其根基立即风雷异动
从唐代开始无数诗人对它进行吟诵
听我说了这么久,你肯定迫不及待的想要问上一句:尼玛,你说的到底是神马石头?
其实这块石头就是支机石,也有人写作支矶石。也许大家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会有抽作者两耳屎的冲动,什么破石头,没听说过。这怪不得大家,要怪只能怪我们对这块足以作为一个题材拍摄《夺宝奇兵5》的石头宣传不够。
如果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会知道这块石头在古代那是相当的有名气了,只要抬出这个石头,没有彩旗招展,人山人海简直是不可能的。会写诗的人,如果没有以支机石为题材作为过诗,出门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不信你看,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宋代的《太平御览》、明陆深《俨山外集》以及《集林》均对支机石有记载;而历代文人如杜甫、宋之问、李商隐等对这块石头也是纷纷吟诵,竟至仅《四库全书》所收相关作品就有上百篇,而在成都也有一条以该石命名的街道--支矶石街。
一块石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这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根据明代陆深的《俨山外集》记载,支机石,在成都城西南角石牛寺旁边,立在土中,露出地面的部分有五尺多高,石色微紫,在靠近地面的部位有一个窝进去的地方。《俨山外集》没有说这块石头有多牛。而唐代著名道士杜观庭的作品《道教灵验记》却对这支机石的神异之处进行了大篇幅的描述。
杜观庭先生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名太尉灯煌公喜欢搜集各种奇异的东西,家里已经搜集了许多古物。一天他听说这支机石不错,于是他就想把支机石敲下一块来,再弄成比如说砚台之类的东西,好在朋友面前显摆显摆。没想到他老人家让工人去凿石头的时候,不知道为毛,工人凿着凿着,就突然晕了,直接性倒在石头旁边了。这位太尉不干了,把工人弄醒,让他继续凿,没想到又晕了,如是三次。这位太尉再天然呆也知道这石头是神物了,不敢再凿了。但是天然呆是没治的,所以这位爷作出了另一个决定,如此神奇的东西凿下一块带回家太浪费了,不如整块挖走,放在家里就算不能镇邪,压压泡菜也是不错的。于是他老人家就下令让人把石头挖了,弄回家去。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了,那支机石是好惹的吗,你想挖就可以挖吗,你以为你爸是李刚吗?很显然他爸不是李刚,也不是李小刚,或者小李刚,更加不是赛李刚,所以,就在工人挖掘的时候,“风雷震惊,咫尺昏噎”,反正就是突然间刮风打雷,天地间一片昏暗。这下子这位天然呆的太尉明白过来了,这东西动不得。
看到这里,您也许会问,这到底是石头还是核武器?真有这种石头吗。不管你信与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二
现实中的支矶石真的是这样的吗?在那里才能找到支机石呢?
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主编《成都城坊古迹考》所载此石一直置于成都支矶石街西面,且绘在清代街道图中,清代的人把这石头看着为神物,在石头上建起了小庙,不时有人去烧烧香。
支矶石街,西接下同仁路北口,东向仁厚街西口,与宽巷子紧挨着,早些时候与宽巷子、窄巷子均是清代满城的街道,当年也曾像京师的街道一样,取了个北方的名字,叫作君平胡同。后来随着城市的变迁,满城之中的街道全部取消了胡同这种称呼,而君平胡同则因为支机石存在,干脆改叫作支矶石街了。
现在在支矶石街与下同仁路交接处,大家还可以看到支机石。石头有一人多高,宽近一米,石头的表面已经有些地方出现了剥落,也有许多小孔,在石头的靠近基座的地方还有一个碗口大的坑,坑口光滑,好像这块石头曾经很软,像豆腐一样被人挖去了一块。整块石头的样子和《俨山外集》中的记载是一样的。如果你去敲打这块石头的话,就会发现,石头发出了空空的响声。难道石头的内部是空心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支机石,这只是2006年成都市打造特色街区时,随着支矶石街成为特色街区,而由有关部门仿制的“支机石”。真正的支机石在1958年就移入成都青羊宫东侧文化公园内立栅保护了。
但是你在文化公园内,也轻易看不到这块石头,因为这块石头被“雪藏”起来了。公园内的一处小山波,支机石就在那座山顶的亭子之中。如果你是在太阳很好的日子去找那支机石,你会发现,阳光的映射下,亭子内似乎有什么物体反射着强光。
虽然这座山坡四周的路都被封死了,无法上去,但我还是曾经上去过。不要问我为什么可以上去,因为我不会告诉你的。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上去看的一切。当时,我上去的时候,发现前往山顶的亭子是有路的,但是路的两侧长满了杂草,行走困难,四周一片荒芜衰败之相。“喵呜!”一阵凄厉的叫声突然从身旁传来,我一惊,四下张望,一只黑色的野猫一窜而过。终于在凉亭前,我看到了传说中的支机石,此时她正在玻璃罩的保护之下,站在写着“支机石”几个大字的基座上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光华,其样子,与现在放在支矶石街上的克隆品几乎一模一样,而大家刚才在山坡之下看到的反射光,就是亭子内玻璃罩发出的。
支机石的传说的确很多,其中一个是这样的,说是longlongago的时候,突然天上掉石头(在中国古代,天上总是掉石头,而据不完全统计,掉在成都市区的最多,这点在以后我会慢慢说,如果回复率不够,当然,我就不说了。),这块石头掉在了今天支矶石街所在的位置。因为这块石块的形状像极了纺缍,凑巧的是中间还有凹陷的一个小坑,这就使它更像是拿来插在织布机上的纺缍了。于是人们就说这块石头是天河之畔的织女织布机上掉下来的。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又是织女用的,当然是神石,于是建庙、供奉就开始了。
如果是这样,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东北名人白云大妈、黑土大爷家里那些只会打鸣,但不会下蛋的公鸡,不可能引人注意,更不可能成为公鸡中的战斗鸡。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支机石千百年来受人关注人。经过本人认真的研究,我发现,这一切都源于一次西汉年间的太空探索。在《荆楚岁时记》中,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令博望侯张骞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坐着船就出发了,这一去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然后张骞来到了一个地方,看到这里有城池像一个大城市。然后他看到一名女子在织布,又有一名男子牵牛饮水。张骞问这是什么地方,得到的回答是可以去问严君平。同时,织布的女子还将一块石头给了张骞带了回来。张骞回来后,来到蜀地问严君平,严君平说,某年某月,有客星进入牵牛、织女星座,难道就是你吗?而张骞所取回的石头,则由东方朔认出来是织女的支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