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我们在山里,只是住在洞穴之中,白天基本不出来活动,只是晚上偶尔出来晒晒月光。比之这里自是不知差到哪里去了。”那人道。

“你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你们是什么时代的人?”小周见我问得越发没谱,急忙打断我的话。

“在下复姓尉迟,单名一个涵字。”一个身材略显结实的男子对小周道。

另一名男子也开口道:“在下柴敬之。”

二人对视了一眼,最后柴敬之点了点头,尉迟涵开口道:“我们都是明朝的人,出生在万历末年。”

“万历末年?”小周反问道。

“就是1600年前后那一转。”我不耐烦地插嘴道,随即一愣,“奶奶的,那你们是活得够久了,400岁了呢,说吧,吃了什么?”

沉默了几秒钟,尉迟涵缓缓开口道:“很多事情,我们也不明白。”

“别打哑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小周不耐烦地道。

“把你们知道的事情,和你们认为与之相关的事情都说出来。”我补充了一句。小周因此瞪了我一眼,我知道他是在夸我考虑周全,立即回了他一个灿烂的笑容,耳边却听得尉迟涵道:“说来话长,我们并非川西人,而是陕西人。”

尉迟涵揺了揺头,苦笑了下:“我们也曾经读过几天的书,同时考过武举,但屡试不第,所以当闯贼闹起来的时候,我们想反正也无出头之日,不如反他娘的,于是也就参加了进去,一直就跟着八大王,也就是张献忠。蒙八大王看得起,见我二人身手不错,又是同乡,所以收作亲兵,一直追随其身边。

尉迟涵、柴敬之二人跟着张献忠一路东征西讨,攻州克府,转战陕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诸多省份,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张献忠再次率部向四川进发。一路攻克夔州、梁山、忠州、涪州,于六月二十日占领川东重镇重庆。七月初四日,张献忠亲自率流民军,分三路向四川首府成都挺进。八月初七日,流民军从四面同时攻城,里应外合,八月初九日,流民军攻克成都。成都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渌自杀,四川巡抚龙文光、巡按御史刘之渤、按察副使张继孟等明朝派驻四川的主要官员因拒不投降,均被流民军处死。很快,张献忠的流民军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方。

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大西政权建立后,设置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文武官员。命“汪兆麟为左丞相,严锡命为右丞相”。以王国麟、江鼎镇、龚完敬等为尚书。大西政权颁行《通天历》,设钱局铸“大顺通宝”行用。开科取士,选拔三十人为进士,任为郡县各官。大西政权宣布,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张献忠的号令森严,不许“擅自招兵”,“擅受民词”,“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柴敬之、尉迟涵二人人生的巅峰。作为张献忠的亲兵,在张献忠称帝之后,他们所得的封赏也是极厚的。但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的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就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之中。为了免得他人得陇望蜀,张献忠力主夺取汉中,但此时的汉中已在李自成的控制之下,张献忠部夺取汉中之战屡战屡败,而在与明军及地方团练的争战之中,张献忠部也是互有胜负,这导致张献忠想东出湖襄、北上汉中、南下云贵的战略意图始终未能实现。

在征战的过程中,柴敬之、尉迟涵二人始终跟随张献忠左右,看到张献忠为战事不利一日比一日更加心焦,他们也心里着急,但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来安慰,更不敢妄议军国大事。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战局却更加不利了。

这一日,张献忠心中焦虑,便带着几名亲兵来到城外散心,当他策马狂奔至成都东门外的锁江桥,看到那锁江桥飞架锦江之上,锁江桥桥有九孔,桥下波涛涌动,桥的附近则是一座塔。

“这塔有个什么名目?”张献忠停下了马,问身边的人。一名亲随立即凑上前去道:“这塔名叫回澜塔,据当地人说是万历年间四川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目的是为镇制海眼。”

“镇制海眼?”张献忠反问着。

“是的,陛下。”那名亲随道,“这锁江桥桥下有九孔,相传其中间一孔之下,正是海眼,直通大海。一旦海眼震动,海水涌入,整个成都将成为泽国。所以余一龙在高人安排下,在这里建了这座塔。”

张献忠看了看四周道:“上塔看看。”

柴敬之、尉迟涵等人随从张献忠登上了回澜塔,抬头向城内望去,一眼就看到近处的锁江桥,远处城内内城宫殿,顿时脸色大变:“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天殿。这大是不吉,传朕老子旨意,立即拆了这座塔和桥。”

“陛下,这桥可是百姓进出成都的要道……”

“那就只拆了这座塔。着即拆了他娘的。”张献忠说着一挥手,转身下塔而去。

听尉迟涵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本关于张献忠屠川的野史《蜀碧》。在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初,成都东门外沿江十里,有锁江桥,桥畔有回澜塔,万历中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献登其上,见内城宫殿,语从官云:桥是弓,塔是箭,弯弓正射承天殿,遽命毁之,就其地修筑将台,穿空取砖,至四丈余,得一古碑,上有篆文云: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炎兴元年诸葛孔明记。至肃王督师攻献于西充射杀之,乃知吹箫不用竹,盖肃字也。”

地球档案之交子密码--世界第一张纸币隐藏的秦岭村庄消失事件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百越渔父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地球档案之交子密码--世界第一张纸币隐藏的秦岭村庄消失事件真相第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