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茶叶、青城山和道家春竹,我突然想到了日里诺夫留下的那句话:蜀涛茶叶,清国四川省产;道教;最后的救赎。看来,这二者之间肯定有某种联系。我记得我当时是把这句话传和交子一起传给阴隐客了的,老人家现在还没有回我的话,实在是太不符合其风格了,不行,得催一催了。
“谁?”电话只响了一地声就接通了,妈妈的,我下意识看了下表,凌晨3点,我太阳,阴大爷,你是属耗子的吗?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嘴里却是另一套:“阴前辈,我是……”
我话还未说完就被打断了:“打住。用你的手机给我打过来。不懂规距。”
听阴隐客这么一说,我才发现,我和小周这段时间的调查中,不存规距的事情的确是干了很多,就比如说打电话这种事情,讨论的内容涉及信箱的秘密,按规定是要使用信箱特制的手机或座机才行的,但是我们两个几乎都是抄起个电话就打了,这使得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有可能在别人的监控之下。看来我还是得好好的改变现在这个大大咧咧的毛病了,否则的话,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用手机给阴隐客拨了过去后,阴隐客总算满意了:“说吧,小陈,有什么事?”
“呃,阴前辈,我想问一下,我上次我不是把一张俄罗斯人写的纸条传给您了吗?我想问一下,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你是说那张写着什么蜀涛茶叶,清国四川省产;道教;最后的救赎的纸条?”
“是的。”
“这事不是不调查了吗?”
“老爷子,您还真是消息灵通。”我猜想信箱中断调查秦岭事件的消息多半是1号亲自向其传达的,以他的身份和地位,1号不可能像打发我们一样,不说明理由就中断调查,所以我打算问一下1号中断调查的理由,“我们现在都是一头雾水,信箱也乱成一团了。老爷子,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1号下令中止调查的。”
电话那头,阴隐客嘿嘿地冷笑了几声:“你还真直接,弯都不转一个,就想问这件事。我也直接点告诉你,我知道,但是不能告诉你。”
“ok,我们放下这个话题。”我干脆地道,“那个俄罗斯人写的纸条是什么意思,您总可以给我说了吧。”见电话那头的阴隐客似乎有点迟疑,我立即又加了一句:“老爷子,我只是在寻求一切事件的真相,为人类的未来而准备。”
寻求一切事件的真相,为人类的未来而准备。这是信箱的准则之一。此时见我搬出这句话,阴隐客叹了口气:“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但是记住,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阴隐客说完之后,却足足停顿了十多秒钟,才开口,但却不是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扯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上:“你知道目前世界上的茶道有禅茶与道茶吧。”
这我是知道的。中国茶从一诞生起,就与蜀中高邈而神奇的禅、道文化密不可分。在唐代,蜀中禅、道盛行,这些修行之人除日常看经习教之外,最重要的修炼方式,就是长时间静坐,以期“存神静虑”、“调息入定”,一般俗称打坐。无论是禅、道两家,对静坐修行的要求,除晚
上不吃任何食物之外,还要求排除所有的杂念,专注于一心一境,这样才可能达到身心轻安明净,最终开悟证道的目的。静坐修行最大的障碍是昏沉嗜睡,心不清明,而饮茶所特有的提神养心、换气醒脑的作用,既可以让出家人有效地保持长时间静虑存神的功夫,又可使他们晚间减轻饥饿感,增强体质。所以,当时无论是禅门还是道家的修行人,都首选上好茶叶作为其助道的饮品;日常的寺庙经济也以种茶、制茶为主。到了后来,寺庙道观形成了饮茶的定制。佛教寺庙以“请茶”、“普茶”等作为日常礼仪;而道观里则以入“茶寮”参加“神仙茶会”为礼仪。饮茶与禅、道相结合,并形成了后来的禅茶与道茶。
而成都地区是教道的发源地,同时又是佛教的西南重镇,所以禅茶与道茶均发源于成都,而影响了世界。其中成都大慈寺的“无相禅茶之法”,是世界的禅茶之祖,而成都昭觉寺的一代宗师圆悟克勤禅师手书的“禅茶一味”遗墨,不仅开启了日本的禅茶,而且成为现在禅茶的代
表。禅茶流行于世,在佛教上还留下了吃茶去这么一段公案。唐代赵州有个观音禅院,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
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监院一愣,随即一笑,顿悟了、然后吃茶去了。
至于道家饮茶,是从道教贵生、养生的目的出发,以茶饮的自然药用价值来助长道行功用。道家茶艺,礼数细致,程式井然,融表演与科仪于一体。在表演过程中,冲泡后的第一口茶水先敬“三官”——所谓天官、地官、水官是也;接下来冲泡的茶水,才开始敬献宾客,乃至共
饮。整个茶艺中包含了道教洞经音乐、道家茶礼、太极养生及武术等,号称是“三味杯里通天地,一品壶中藏乾坤”。据说,现在的青城道茶,是为青城山茶叶中的极品,在茶树土壤环境、茶树品种选配、茶叶采摘季节、制茶和冲泡工艺等方面,都完全遵循传统道家之法度。青城道
茶的茶形清秀如剑,茶质汤色淡碧,清冽耐泡,具有典型的道家清静无为之气。道茶所用茶叶,连叶带茎一起采集和制作,即古时的稠梗一齐入茶。按道教说法,稠为阳,梗为阴,泡制之后茶叶在茶杯中清晰地分为上下两层,与道教天人合一之玄义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