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我的体质还算结实,连续吐了一个下午,然后继续躺在床上静养,又过了一天,我方才走出小院,眼前的小院,已经破败不堪,似乎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人住了,踉踉跄跄地走出山坳,找到一处水潭,上面瀑布倾泻,砸落在石块上飞溅而起的水珠,击打在身上,凉丝丝的。
我当即甩掉衣服,跑到瀑布下面,盘膝而坐,任由冰冷的水柱浇灌在我的头顶上面,并强忍着重击的疼痛,果然,这个法子,效果甚是明显,约莫半个时辰后,我的脑海彻底清醒,又过了一个时辰,我体内所有的毒液,已然排除干净,而且体内逐渐升腾一股清灵之气,似乎九转灵丹起了大作用,我体内的真气,已经在凶猛的恢复了啊……
“此等仙缘,不知下一次再遇到,又是何年何月了!”
我激动地盘膝打坐,而此刻,已经将打坐的位置,移到了山顶之上,早晨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而且我身上的阳气,也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回升,一切,都在回暖状态。
连续打坐了一天一夜,我体内的真气,已然全部恢复,不但如此,修为也大大提升,现在的真气,已经更加凝实,而第一世的修为,也被我解开了一半,现在我已经能够施展出第一世五成的修为,不知比起师父当是如何?
“嘿嘿!师父已经能够出阳神,我现在内丹都还没有结出来,距离他老人家,还差的远呢!”
对了,说起师父,我已经耽搁了太多太多的时间,眼下必须去寻找泥道人,讨要青阳石才是,而灵竹既然是被高人救走,这倒是她的机缘,想必不会有生命之忧,嗯,待解救出师父和胖师叔,我就立刻去寻找你,灵竹,等着我……
转身飞掠下山,我再次回到小院,将百宝袋和诛邪剑带上,悄然离开紫金山,径直向着大洪山进发。
翻过了大洪山,便是乌金山的范围,只要找到了多宝河,就能找到泥道人,没有了灵竹的帮助,或许我还是要辛苦一些,但为了尽快救出师父和胖师叔,就算是再困难,我也不惧!
乌金山,地势北高南低,群山叠嶂,奇峰毓秀,松柏密集,植被隆厚,白皮松婷婷玉立,侧柏风姿卓然,油松苍劲挺拔,冠盖奇特。
明万历年间重修水晶院的碑记上记载,乌金山,春萝摆月,孤猿群鹿,因芬芳而踪迹于百卉林中;夏鲜飘风,山鸡野雉,呈馨郁而翱集于万花丛里;秋则黄花被径而红叶妆林;冬则六花霁晓而孤根暖津。
远看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近看层林覆盖,郁郁葱葱,宛如大地上镶嵌的一颗绿色宝珠,简直美不胜收!
传闻乌金山名胜古迹甚多,道教、佛教,皆是在此山有着不计其数的修行地,道教有太清宫、玉皇阁、龙王庙、五爷庙、九峰塔等等,而佛教亦是有着正寿寺、华严寺、和合寺、大佛台等等,非但如此,乌金山更是有景观多处。
比如天台揽胜、罕山时雨,尤其罕山时雨,亦称诸峰时雨,为古八景之首,此景多有记载,乌金山昔名龙王山,由于地气氤氲,空气潮湿,气候亦是十分独特,夏日林中有雾霭蒸腾而上,聚集成云,云厚成雨,随风飘洒而落,隆冬,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银装素裹,满山皆白,别有一番神韵,平日里,仿佛时时皆有细雨洒落,实乃罕见奇观!
当然,还有其他的奇特景观,比如林海日出、明湖沉绿、洪山飞瀑、七彩流砂、龙泉映月、叠瀑飞泉、红叶抱湖、林海听涛、玉皇高阁、藏狮古洞、青羊指路、巨石脚印、鳄鱼吞珠、吐沫成池、饮狮神泉、悬崖奇音、石坎容杯、骆驼出山、玉带云雾等等一系列奇景。
值得一提的几处景观,亦是有着一段段奇异的背景故事,比如这悬崖奇音,此景位于乌金山北山脚下,东沟村东的驴角大仙摩崖造像处,据传,悬崖下曾经有一个岩洞,不知哪里来的一个戏班路过悬崖,恰逢大雨,全班人马即躲入崖下的岩洞里避雨。但雷雨半日不停。戏班的人便操起锣鼓家什敲打起来解闷,有的人还引吭高歌。
正当他们闹得起劲,突然一道闪电,紧接着一声炸雷,崖洞轰然坍塌,把戏班人马皆埋于洞中,而无一人生还。从此以后,这里每逢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就能听到悬崖处锣鼓阵阵,笙箫齐鸣,还能听到有人吟唱,让人惊骇不已。据说在宋朝时候,村人为安抚戏班的冤魂,曾经捐资镌刻驴角大仙像于崖上,以震慑此洞。但每逢下大雨,这里依稀仍有鼓乐声发出,实为罕见。
话说秋水沟内有一自然景观,名曰骆驼出山。远远望去,那座山仿佛是一头骆驼刚刚走出山洞的样子。
传说岩壁上曾经有一个山洞,文殊菩萨把敦煌三危山一个石窑里的佛经全部移到这里珍藏,并命一只山豹在此守候。谁知这只山豹贪吃、贪睡。有一个来水晶院听文殊菩萨讲经的沙陀僧人听说了这个藏经洞,就生出了把佛经运到沙陀大漠建寺的意念。
于是他就偷偷地从集市上购得一匹骆驼,并买了一只肥猪喂了山豹,山豹吃饱喝足,就爬到树上睡着了。那沙陀僧人便打开洞门,将骆驼牵进去,把洞里的经卷装在两个箱子里,准备运出洞去。但他牵着骆驼刚刚走出洞口,就感觉骆驼拉不动了。
沙陀僧人回头一看,原来骆驼的后半身已经化为巨石。沙陀僧人顿觉不妙,便弃驼而逃。原来文殊菩萨早算到此事,待沙陀准备运出经卷时,便施法石化了骆驼。文殊菩萨念沙陀是为了建寺而偷窃经卷,便放走了他。从此那匹驮着经卷的骆驼却只能永远站在洞口,化作一座山,后人呢,就称这座酷似骆驼的小山头,为骆驼出山。
吐沫成池的故事,据说是黑龙吐沫而成,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掌管水火的黑白二龙因为布雨侵犯辖界,便在乌金山上空争斗。
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二龙就此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酣战。
但仁慈的黑龙不忍手足相残,便且战且退,不慎被白龙击伤而跌落于乌金山山谷中,随而吐沫成池。后来乡民感念黑龙行云布雨的恩泽,便在临近黑龙池的山坡上建黑龙庙以作供奉,至今香火不断。每每天旱,乡民多聚于黑龙庙祈雨,更奇妙的是黑龙池水一年四季,不涸不冰!
如果这些传说中的故事都有些虚幻不实,那倒是还有一处景点,乃是有着一段真实的故事啊!
那便是青羊指路……明正统十二年,重修大洪山镇寿寺碑记中记载,当时镇寿寺已毁坏多年,有一个名叫韩普永的人一心向佛,想重修镇寿寺。
于是,他多方打听,认真查勘,终于在地下一丈有余的地方找到了镇寿寺的遗址,如此,他便开始了重修镇寿寺的巨大工程。
有一天他着实太累了,就近坐在一个地方打盹儿。
“你辛苦了!”
恍惚间,有一只羊拍着他的背说道。
“你从哪里来?”
韩普永当即问道。
“大洪山镇寿寺。”
羊回道。
“你来做什么?”
韩普永又问道。
“专程与君相会!你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你的佛缘不浅哪!”
说完羊拍了韩普永的头顶一下,韩普永猛然地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