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这枚弹丸让目前常见的导弹核武器相形见绌一样,相比于这种在大气层外的‘打水漂’,东风-26C的高超音速弹头在大气层内的动作就显得有些‘小’了。”尤琦说。
说到这里,我看了看表,我俩聊了正好二十分钟,与在这个话题开始之前尤琦所说的距离发射还有40分钟正好过去了一半,想到这儿,我就说:
“我记得探月飞行器从发射到抵达月球的时间最少都在一个星期左右,那按照常规发射时用在路上的时间,这根本来不及啊。”
“‘五级冲天炮’在执行这种任务时是武器,不是探测装置,任何武器都讲究一个‘兵贵神速’,在保证够狠的前提下,越快到达才能越重创敌人,所以这才是近些年来高超音速武器大行其道的原因。
眼下那个‘合体物’在争分夺秒的产出新怪物准备发动反攻,所以‘五级冲天炮’必须在它产出之前将其干掉,那么别说是一个星期7天的时间,就是7个小时也等不起,不过这事也不是问题,因为我之前说的那个弹丸上自带的动力系统使用的不是化学燃料,而是核脉冲发动机,跟‘大夏国’那种可以在水下达到8倍空气音速的高超音速鱼雷是一样的,只是这个的规格要大的多的多的多,在核脉冲发动机的推动下,从第一宇宙速度冲破大气层后一直到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再到返回地球,
如果只是使用化学燃料的话,那目前的技术是无法将飞行器自然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的,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才行,而核脉冲发动则不然,它可以纯凭自身提供的超强动力将物体推进到这个速度,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
比如说使用化学燃料的探测器从地球飞抵火星,目前最快也需要4个月左右,但用核脉冲发动机则只需要1个半月,同样,化学燃料或纯粹依靠自身在宇宙中的加速度抵达月球需要你说的一个星期左右,但在核脉冲发动机下,只用一天半左右就行;当然一天半再折返回来那就是三天,还是等不起,所以我作为旁听参与了专家组的方案制定,他们最终的方案是‘下老本’,也就是采用与战斗部一样的配比。”尤琦说。
“你的意思是说采用个以反物质作为点火核心,以可控核聚变燃料作为主体的混合式推进?”我说。
(未完待续)
第二段(2019年09月28日):
“对,这种方案可以满足这枚弹丸在1小时之内就从第一宇宙速度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而且不用往地月轨道上飞,只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加速就行,等发射后大约在1小时34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打击。
要知道这一下子就动用了4克的反物质,我们国家的战略反物质储备也才有区区19克而已,‘五级冲天炮’执行‘灭国’的打击时都不舍得在推进剂里用上一点,这次居然一下就用了2克,真是太给蚩猖‘面子’了。”尤琦说。
“全地球上有资格‘享用’这等打击的他毫无疑问是第一个了。”我感慨着说。
“嗯,‘五级冲天炮’攻击敌对国家的时候,都是全装药状态,比这次使用的威力还要大很多,那一发弹打出去就是毁天灭地的效果,打沉一个岛国,或抹平一个大国,所以在地月轨道之间飞上个3天再回来也还来得及,毕竟它的发射就意味着毁灭,且不可拦截,所以3天的时间听起来有些长,但要等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就是‘一锤子买卖’,就是3个月又如何?可蚩猖的这个‘组合体’不一样,要给它3天的时间,那它就能‘翻天’。”尤琦说。
“那么现在距离发射也还剩不到15分钟了。”我点了点头,并说着再看了看时间并如此说,这会儿相比刚才又过去了5分多钟不到6分钟。
“先把药吃了,然后可以在这里静静的等着,等到那个场面的降临,我一会儿把便携式终端显示器给你拿出来,这里也有高倍望远镜,你可以通过望远镜与卫星图像,实时观看一会儿的壮观景象,我知道你一定感兴趣。”尤琦说。
“嗯。”我应了一声起身把玄圣留下的丹药服下,还是那么的立竿见影,吃掉之后我甚至都能感觉到身上伤口的恢复速度在加速。
等吃完感觉好多了之后,我说:
“那你能不能陪我看?”
“当然能,这就当你第一次陪我看的烟花了。”尤琦笑着说。
不到15分钟的距离发射时间加上1个小时34分钟的时间,加起来不到2个小时,如果有事做的话就会感觉过去的很快,我与尤琦待在一起的时候就是这样,多久也不会感觉无聊,哪怕是我们只是在这里静静的坐着,什么也不做。
中间我俩有一句没一句的用聊天将这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打法过去,而中间的发射的到来非常准时,几乎就是卡着秒来的,当时只听尤琦说了声:
“开炮了。”
接下来就是等弹丸在太空中完成加速度最后重返大气层完成那惊天一击。
长话短说,当弹丸开始进入大气层的时候,那迹象就已经极其明显了,我能在天空中看到一个中心是白色,周围套着一圈黄色的光球正在快速下落,按理说这个场面应该跟看到流星差不多,但实际不然,流星落入地球的角度完全是不可控的,完全是根据自身的飞行轨迹而定,所以绝大多数都是斜着撞击在地标之上,而正因为此,人们在看到流星的时候,也基本都是看到拖着一条长长的燃烧轨迹的光点,横着从空中飞过,再多点就是能看出来一个向着下放倾斜的角度,而这个不然,这个完全是垂直的,就是这么“直勾勾”的从天而降,开始看还是个光球,等到因为距离越来越近了,光球后面摩擦空气产生的高温尾焰越发显眼,所以当它的高度下降到30公里以下的时候,在我尤琦给我带来的光点观瞄系统中,它就不再是光球,而是化作了一条光柱,实际上,这枚弹丸的主体,也的确是个柱状物,头部是个锥状体。
它的下落景象之壮观,在我看来就像一柄巨大无比的利刃,要将天空劈开。
而光学成像下是如此,换为红外成像后就更明显了,只是红外成像对高温更加敏感,所以对整个弹丸的外形与尾焰组成的轮廓也呈现的更加细致,这也就让“光柱”变成了一个前粗后细的“光槌”,要是做一个比喻的话,那就是像一根发着光的“大棒槌”以“大头朝下”的姿态极速垂直下落。
不过下降到30公里以下的高度时留给我的观看时间就不多了,区区3万米的高度,对于这枚以第三宇宙速度飞行弹丸来说,也不过只用了不到2秒就能飞完,我也是在光电观瞄系统的右边目镜开始就处于红外成像模式才能看到的它在该模式下的样子,要不然让我手动切换的话,这点时间对我来说根本就来不及反应。